核电厂设备过时管理策略

时间:2022-09-24 07:26:18

核电厂设备过时管理策略

摘 要:在我国,核电厂设备过时管理是在核安全导则HAD103/12-2012《核动力厂老化管理》中正式提出的。在导则中给出了过时管理的基本概念,并提出了核动力厂构筑物、系统和部件过时的主要类型。通过开展核电厂设备过时管理,将减少因设备过时造成的预防性维修工期意外延期对电厂造成影响,提高核电厂系统的可靠性,进而为其长期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核电厂 管理 设备过时

中图分类号:F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4(c)-0178-02

根据HAD103/12《核电厂老化管理》(第2.3节)的规定,核电厂的过时问题主要分为3个方面:知识,法规/标准和技术过时,其中在第五章对过时问题的管理还提出过时管理大纲应专注技术过时。在HAD103/12中技术过时指备件和技术支持缺乏、供应商或工业界产能不足。

核电厂的设计寿命一般为40年,在长达40年甚至更长的服役寿命中,电厂需要更换大量的设备,长寿命的设备也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持续更换零件,越接近运行寿期末,设备因老化等原因出现问题的概率和频率可能会增大,对备件的需求和依赖会加重,而漫长的运行时间,供应商可能发生诸多变故,从而不再支持相应物项的供应,而供应商终止供应物项的时间很可能是随机的。当供应商停止或减少供应物项的时间早于在整个电厂的寿期内该物项所需执行预期功能的结束时间,该物项则出现过时。

1 过时管理的发展现状

于2000年,美国核电业为了分享核电厂设备过时问题的信息和解决方案,成立NUOG(Nuclear Utility Obsolescence Group)组织,该组织目前覆盖了所有美国核电机组,许多重水堆机组和其他一些国家的机组。NUOG组织于2001年7月颁布了INPO NX-1037《Obsolescence Program Guideline》,提出了主动过时管理的思路。

EPRI关注过时问题,了三份文件对主动的过时管理进行阐述:

Plant Support Engineering:Obsolescence Management A Proactive Approach 1015391,该报告发表于2007年,主要介绍了过时管理的工具、涉及的组织以及联合解决过时问题的思路;

Plant Support Engineering:Program Ownership and Development 1016692,该报告发表于2008年,主要介绍了主动过时管理的详细过程以及涉及的组织的职能范围分配;

Plant Support Engineering:Program Implement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1019161。(1019161附录A Rollout Training),该报告发表于2009年,主要介绍了主动过时管理的工作细则,实施过程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这四份文件成为介绍核电领域过时管理思路的重要的方法性文件。为了解决过时问题,EPRI进行了针对业界过时问题的多项研究,形成一系列解决具体过时问题的技术报告;NUOG组织定期举行会议,研讨过时问题在各电厂的动态和发展。

目前,核电业界的主要工具有:PIM、OIRD、RAPID、POMS。

除PIM帮助用户实体共享库存物项外,其他三个工具为软件产品,主要帮助用户实现以下功能:(1)了解其过时状态的程度;(2)对过时进行预警;(3)分级排名用户和业界的过时问题;(4)共享过时问题和解决方案的信息;(5)联合开发过时问题解决方案。

在美国的NUOG成员SNC(Southern Nuclear Operating Company)公司的设备过时管理流程基本分为设备过时的识别、排序、解决,简介如下。

(1)过时物项的识别。前瞻性的过时管理是建立在以下信息来源:①内部信息(包括:系统信息报告,维修信息,库存补给等);②外部信息(包括:供应商的反馈,INPO,NUOG,RAPIDS,POMS等)。

(2)过时物项的排序。通过POMS的扩展应用OM,来对过时物项进行过时排序值排序。选取出过时的TOP10,在TOP10中的过时物项将优先被解决。

(3)过时物项的解决。①基于供应商的解决方案(包括:过剩市场采购,物项修复,特别定制);②基于配置变更的解决方案(包括:反向设计,物项替代,设计变更)。

2 国内核电厂过时管理建议

NUOG(nuclear utility obsolescence group)对其用户进行调查,从2004―2007年,经历因过时问题造成电量损失的用户占总回复用户的比例不断增长,相对国内核电厂的运行时间而言,美国和世界整体的核电厂运行时间较长,积累了更多的经验。过时问题是随着核电厂的运行而逐渐出现的,因此当前核电业界的一系列的过时管理方法和工具值得借鉴。

核电过时管理机制从启动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虽有经验可借鉴,但中国目前刚开始进行过时管理的探索,建立适应我国核电厂特点、满足其管理需求、兼容当前我国核电厂管理制度的过时管理机制仍然任重而道远,建议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建立过时管理数据库平台,制定与平台配套的主动过时管理机制。充分调动电厂各相关组织对过时问题的认识与参与度,实现对电厂过时状态的了解,进行过时预警,对过时问题进行排名。

第二阶段,在多个电厂进行主动过时管理方案的推广,启动高优先级过时问题解决方案研究,实现业界过时问题排名,充分的过时信息和解决方案的分享,以及初步启动联合的过时问题解决方案研究。

第三阶段,将核电领域主要设备供应商接入主动过时管理平台,实现供给端-需求侧在过时问题上的沟通与信息共享,广泛开展联合的过时问题解决方案研究,最终实现过时问题的高效解决。

3 结语

通过开展核电厂设备过时管理,将减少因设备过时造成的预防性维修工期意外延期对电厂造成影响,提高核电厂系统的可靠性,进而为其长期安全、稳定、经济地运行提供良好的基础,对核电行业长期安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国辉,穆阳阳.强化核电设备管理保障核电运行安全[J].科技传播,2014(19):88-89.

[2] 吴丽娟,陈文.浅谈核电设备采购管理模式[J].现代经济信息,2011(9):66.

[3] 世成,左顺宏.核电项目设备接口建立过程中的管理经验[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9):10-11.

上一篇:简述防空识别区 下一篇:鹤岗地区煤层气注入/压降试井应用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