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时间:2022-09-24 07:24:43

某县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一、基本概况

__县位于__x省东部;下辖24个乡镇、546个行政村,地域面积2100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1508平方公里,占87%,是个山区大县,耕地面积19600公顷,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36亩;总人口81.33万,其中农村居民20.97万户、70.7万人,占88.4%。自然条件较为恶劣,是__省的一个欠发达县,曾一度是全省贫困面最大、贫困人口最多、人均用电量最少、公路密度最低、旅游和水资源最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最差的地方。

截至当前,我县仍有欠发达乡镇20个,其中省级重点扶持的欠发达乡镇13个。省级低收入农户集中村290个,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区。全县现有低收入农户35639户计90129人,从劳动力状况看,全县低收入农户劳动力37748人,户均1.06人,低于全县农村户均劳动力2.09人;从低收入农户结构看,人均收入1500元以下的绝对贫困户共10783户计24727人,人均收入1500—2500元的农户24728户计63061人,五保户294户计373人,低保户2853户计6325人,残疾人数3091人;从区域分布情况看,沿江12个乡镇共11997户计30267人,占该区域总人口的5.7%,26个欠发达乡镇(“361”乡镇)23514户计57521人,占欠发达乡镇总人口的20.7%,其中省重点扶持13个乡镇(“211”乡镇)10437户计25327人。可见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责任重大、任务艰巨。

几年来,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精神,根据“20字”方针,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力求特色,精心筹划工作载体,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到20__年,实现生产总值154.49亿元,财政总收入18.3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140元(增长17.7%),26个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全部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并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

二、主要做法

(一)保障为先,全力开创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

1.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工作,县层面,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第二组长,党委、政府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49个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各乡镇也相应建立组织领导机构;村级层面,我们抓住村级组织换届的契机,进一步健全村级组织网络,切实加强村干部培训,强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建立了村干部包组、党员包户的工作体系,切实提升村级组织开展新农村建设的能力水平,从而形成了“党政主导、部门联动、村级主体、全民参与”的新农村建设格局。切实整合人力资源,设立了县新农村建设指导中心,核定事业编制6名,并与县“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有效整合,大大充实了新农村建设工作力量。

2.出台扶持政策。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为目标,根据我县提出的“三业提升、二级协调、一城突破”的战略举措,制定出台了《__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五年规划》,指导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有序推进。并相继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开展新农村星级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全面推进农村合作“三位一体”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扶贫“滴灌工程”大力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关于广泛动员工商企业开展“魅力家园”新农村共建活动的

通知》、《关于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的若干意见》、《__县农业品牌建设与产业化发展扶持资金管理办法等五个配套文件》等系列政策文件,切实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掀起新农村建设的高潮奠定了基础。

3.加大经费投入。积极探索多元化经费投入方式。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按照省、市新农村建设支出统计口径(包括农村教育、交通、医疗、文体广播、社会救济等),三年来我县共投入建设资金30来亿,其中20__年投入10.8亿元。20__年,我县预算安排财政资金11.85亿元;未来5年,每年用于“三农”经费支出至少在12亿元以上。二是有效整合资金。突出政府主导作用,大力整合扶贫、“十百”工程、星级创建、生态建设等各项涉农资金,每年统筹资金2亿余元,切实提升资金使用效能。从今年开始我县将新增农业龙头企业扶持资金、低收入青少年农户创业资金、下山移民宅基地复垦基础设施建设、来料加工等四项专项资金,并投入专项扶贫资金不少于财政年度预算的2%。三是引导社会投入。开展“魅力家园”新农村共建活动,建立工商企业与行政村之间的联系机制,以经济的联系和互动为纽带,开展以企带村型、互利协作型、基地带动型、经济顾问型、公益捐助型等不同类型进行结对共建,达到“以企带村、以村促企、村企共赢”的目的。三年来,共引导236个强企和全县118个贫困村进行结对,每年落实帮扶资金500多万元,仅20__年就落实捐助资金1282多万元。

4.营造社会氛围。强化主题活动,扎实开展 “深化学习__x,建设和谐新农村”、“__十大和谐新农村”评选新农村建设主题教育活动等,为我县新农村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注重社会宣传,充分利用媒体宣传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效和典型经验,与温州广播电视总台经济科教频道合作协办《聚焦三农》栏目,在县广播电视台建立“乡土乡情”电视专栏,在《今日__》开辟了“建设和谐新农村”专栏,在__网建立“新农民、新风尚、新农村”专题。搭建信息平台,建成了__新农村建设网和__农家乐信息网,刊发了《__新农村》简报,切实增强我县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强基为本,不断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环境。

1.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村庄整治,围绕城乡一体化,坚持以“十百工程”为龙头,加大村庄环境整治力度,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整体面貌。三年共建设资金总投入3.2亿元,编制村庄总体规划284个,完成省、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建设14个,已完成整治的村236个。加速旧村改造步伐,出台《__县旧村改造试点管理暂行办法》,针对用地紧张的实际,鼓励沿江乡镇先启动旧村改造工程,目前__x村已启动前期工作。优化农民建房审批服务,推行“审批一条龙”,简化了程序,实行公示制度、听证制度、审批服务承诺制、登记催办制和限时办结制,大大提高服务审批效能,得到国家建设部高度肯定,20__年以来共核发农民建房审批手续7020件。加强生态建设,__x镇等四个乡镇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加强绿化示范村建设,通过验收总村数达52个(省级5个、市级7个、县级40个);富民兴林项目总面积达11389亩,1个乡和4个村通过验收;建成生态公益林65.5万亩,建成比达84.63%。加强康庄工程建设,累计完成356个行政村共计1260.6公里路基改造和342个行政村共计完成1136公里路面硬化,农村公路通村率达98%,客运班车通达率达71.6%。开展成片连线整治建设,集中整治农村环境,共完成了山塘除险加固任务31座,完成万里清水河道建设43.83公里,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20.84平方公里,改善农民饮用水人数10.63万人,治理规模养殖场26个,开展生活污水治理村数35个,建成污水处理工程73个。

2.切实推进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去年来,新增低保对象1830户3635人,享受低保人数占全县总人口的1.59%;提高了低保标准,城镇居民从去年的月人均230元调整到280元,农村低保标准从去的月人均120、130、140元调整到170、180、190元,实现了应保尽保。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扩大救助范围,20__年来已支出救助金803万元,救助大病患者890人,人均达9000多元。全面启动农民健康工程,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共参合61.9万人,参合率为108%,农民健康体检率达80.48%,12项公共卫生服务综合达标率达85%。改扩、新建中心敬老院10所,累计投入建设经费1076万元,新增床位344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达100%。积极扩大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参保面,参保率达到88.7%。全面实施农村教育“四项工程”,在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学杂费的基础上,13个省级挂钩的贫困帮扶乡全部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入学。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行政村广播电视联网数达77个。全面提升农村体育事业,扶持小康体育村79个。实现通讯网络全覆盖,铺设 电信光电缆皮865公里,建立移动基站124个,实现了通讯“村村通”。

3.逐步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将“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列为为民“办好五件实事”的一大内容,切实强化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质量监管,丰富培训内容,提升培训效果。继续紧扣我县产业特点和农村实际,积极开展实用培训。三年来,全县共培训农村劳动力40801名,完成计划的112.5%,其中“专业农民”的农业专业技能培训6925名,“转业农民”的转移就业技能培训11913名,“务工农民”的岗位技能培训16542名,农村后备劳动力培训5421名,发放各类培训证书27971本,培训发证率为66.6%。开展在外__劳动力培训,共培训1200多人,切实提高劳动就业技能。做好培训后转移就业服务工作,多次举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介会,实现7564名“转业农民”转移就业,转移就业率达63.5%。

(三)提升为要,锐意创新新农村建设的突破之举。

1.着力推进产业提升。以产业提升为龙头,全力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根据“特色产业强县”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农业特色工程,扶持壮大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产业化基地面积45万亩,推广农业标准化面积62万亩,标准化稻田沟坑养鱼面积1500亩,超额完成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做大做强畜禽、茶叶、蔬菜、水果、田鱼、中药材六大主导产业,上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5.1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9%。二是充分发挥典型带动作用。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88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个,新增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17个。认真做好市级农业龙头企业、种子种苗工程项目的申报工作,新增市农业龙头企业7家、上报种子种苗工程项目15个,同时10家企业和12家专业合作社得到市重点扶持。三是加大金融支农力度。开展“金融保险服务送农村”活动,加大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加快推进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组建__县农信担保公司,为全县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信用担保,办理贷款共48笔计815万元。四是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专项资金。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等四个政策文件,编制完成了全县农家乐发展规划(草案),三年来共评定县级农家乐特色村9个,示范点14个,经营户三星级30家、二星级55家,一星级37家;培育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49个,参与农户200多户,年营业收入达5000多万元,年接待游客人数达150万人次。

2.创新推行星级创建。“星级新农村”创建活动是我县20__年创新推出的一个“自选动作”,也是我县新农村建设的一个主载体。我县根据沿江、山区农村差异较大的现状,将全县村庄分为三类参与创建,并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将创建成效从一星级到五星级划分为五个级别,相应确定补助标准。强化星级创建的再提升(如已创建成功的二星级村居,可以继续创建三星级),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创建,实现7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一星级以上标准,50%以上的村达到二星级以上标准,30%以上的村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建成一批体现我县新农村风貌的、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四星级、五星级新农村。20__年度,全县共评定星级新农村77个,补助资金337万元。今年共有346个开展星级创建(其中申报一星级27个、二星级181个、三星级108个、四星级26个、五星级4个),包括星级提升村34个。今年,我县立足整体推进,又创新推出了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对临近的5个以上村进行资源整合、连片创建,并相继启动了__片、__片两个示范片建设。

3.深入实施扶贫滴灌。形象地借用农业生产的“滴灌”技术,创新实施扶贫“滴灌工程”,以26个欠发达乡镇的低收入农户为主要对象,建立低收入农户档案和电子数据库,把低收入农户分为开发扶持型、培训转移型、下山移民型和低保救济型等四种不同类型,实行一类一策、一户一策,开展针对性的定户定向帮扶。三年来,先后争取省财政扶持项目265个,市财政扶持项目231个,安排县级财政扶持项目1658个,共帮助落实资金达4213.15万元;20__年,全县直接增加低收入农户收入2250万元,户均增收1898元。深入开展“万名干部帮万户”和“一户一策一干部”活动,实行党政干部与低收入农户挂钩帮扶,每年捐助帮扶资金260多万元。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培养来料加工经纪人65名,引导全县38乡镇600余个村的18872户低收入农户和1952户移民户从事来料加工,实现人年均增收1428元。加快移民脱贫步伐,坚持“整体搬迁和插花移民相结合、集中安置和分散安置相结合”的办法,累计投资2.85亿元,建设下山移民安置小区(点)28个,安置4760户、1.76万人口,2个行政村、32个自然村实施了整村下山搬迁。下阶段,我县即将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共享小康六大行动 加快低收入农户奔小康步伐的若干意见》(已经县政府常务会议、县委常委会研究原则通过),内容涉及“共享小康六大行动”“1+15”配套政策、27个扶持专项、57个综合建设项目,这些配套政策将惠及欠发达乡村所有农业、农村、农民。我们的目标是到20__年,26个欠发达乡镇平均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7400元,低收入农户集中村全面消除,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每年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虽然,我县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也还存在这一些问题,集中体现在:一是新农村建设范围广、情况复杂、难度大;二是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增收缓慢;三是农村人居环境不理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有待加强;四是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制约城乡统筹发展的要素问题仍亟待解决;五是新农村建设者缺位问题严重,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相对落后。

上一篇:上海汽车市场需求分析 下一篇:帮扶中心建设工作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