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时间:2022-09-24 06:54:32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1-0156-01

摘要:教育教学的重点除了知识的传授,关键还要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技能,能学以致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就要更加注重学生自我思考以及自我发问等能力的培养,文章就对语文教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提问能力 对策建议

1、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

根据现代教学理念,我们实施阅读教学,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理解并学会应用,但在教学中,我们常发现有的老师很多时候将课文讲得太细, 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语言的训练要积累,要产生质的飞跃,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注重情感因素的发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培养学生品评、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还有就是从思想和能力上进行教育,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加工、运用信息的能力。

2、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1鼓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学生的参与,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提问。我们讲究创新教学,用全新的方式去进行阅读教学,让学生能在看完一篇文章后,根据自己的思路,文章的要点提出一到两个问题,并在答疑解惑后读懂文章,这就是自主阅读的内在含义。不要忽视小学生的好奇心,其实他们爱问问题,只要我们多鼓励他们。一般学生进入高年级,会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只要授之以法,学生参与教学目标设计是完全可能的。比如我们在教《草船借箭》时,在揭题后问: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后,产生哪些疑问?很多同学络绎不绝的举手:“谁利用草船借箭?”“诸葛亮怎样利用草船借箭的?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通过这些问题,基本把草船借箭中的要点提出来了,而第二个问题是读懂课文的“主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自己设计出来的,教师根据学生自己设计目标进行教学,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提问。

2.2转变教学观念

我们重视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设计,其实是教学观念改革的重要部分,我们要贯彻落实这一点,学生才会在学习过程中变得越来越灵活,并不断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例如,在学习《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时,有学生就抓住了中心词设计出来问题,他认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个中心词语说明了两个问题:课题中的“美丽”表现在课文中哪些方面?为什么说这美丽是跨越百年的?这就是课文的重点。而另外一个学生在学习《金色的鱼钩》 一文时提出:“抓中心句”设计教学目标的方法,他觉得这篇文章的中心句是“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于是他就提出了“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为什么会“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金色的光芒”是否有什么象征意义?两个问题。所以,我们必须要善于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多加训练,学生就会发挥他们聪明才智,创造出更多奇迹来。

2.3以问题为载体的课堂教学

要让学生善于提问,教学模式方面还需要改变,我们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提问,而不是我们提问,再分析回答,只有这样,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才能培养他们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让他们更加快速,有效的掌握阅读能力。因此,教学工作者,要科学看到学生主体性的问题,给他们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再把课堂教学看成是自己一个人的教学,也不再是直接的指出文章的含义,而是要让他们自己学会设计问题,并带着问题在阅读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2.4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好的学习习惯不仅会加快学习效率,还能提高学习质量。想在阅读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就必须营造良好和谐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积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学生一起思考,讨论,尊重他们的想法,对学生的问题要认真耐心的解决。此外,我们可以成立相应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在自己的小组里讨论,发挥主动性,不断的提出问题相互思考和讨论。而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对于自己不懂的,要鼓励他们大胆提问,大力提倡质疑精神。

2.5不断的消除学生在提问过程中的心理障碍

很多学生不愿意提问,这不仅仅是学习能力的问题,还有的是心理方面的问题。因为有的学生不自信,担心在提问的过程中会被笑,会出错,所以才不敢提问。这是心理上的障碍,老师们要注意到这一点,走进学生的内心,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例如我们的教师可以在课堂的教学工作之前进行一个课前的朗诵,每个学生都可以上台去发言,当然,学生第一次上台肯定会感觉紧张,但只要时间长了,老师多鼓励,多指导,相信学习养成习惯后也不会觉得上台是一件多么难办的事情,进而逐渐克服心理障碍。了解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我们要对症下药,多提问题,共同交流和讨论,营造一个友善、平等、适合进行交流的氛围。

2.6巧用评价,激活课堂

在新课改的支持下,教学评价活动有了新的发展。我们进行评价时,更加看重评价的综合性和多样化,既要有师生、生生之间的互评,也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老师要善于利于课堂情境,巧妙的评价学生,激发学生情绪,让课堂更有动力,学生更有自信,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以前有一位老师在公开课上让一位学生起来朗读课文,这这位学生的朗读正确、流利、声情并茂、感染力极强,所以老师走上前去,微笑并真诚地说:“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入了真实的情境,我感觉播音员也不过如此。我和同学们想再听你为大家朗读一遍,好吗?”这是,班级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其它同学也觉得这位同学读得好,但更是对教师真诚评价的喝彩。在这种充满爱意的课堂氛围中,学生会更加善于、乐于展现他们蓬勃的活力,从而享受阅读的快乐。

3、结束语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学重点,我们必须重视教学的改革,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率,积极转变“大揽大包”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坚持在课堂教学中创新,将学生看做教学的主体,让他们来提问,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去深入理解课文,并形成独立学生的良好习惯。作为老师,不断鼓励学生进行质疑,并最终培养起学生爱发问、会发问的学习习惯,实现自我的全面提升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向阳.试论小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实现良好的沟通和表达[J].职业教育 2009(02).

[2]周海燕.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提问能力的相关思考[J].小学教育 2009(11).

[3]武平强.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J].四川教育 2009(07).

上一篇:当代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 下一篇:“留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