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之三

时间:2022-09-24 05:45:48

公司员工与业主,不是建立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上,而是相互倾心的同志,聚在一起所结成的命运共同体,大家都是为了这个共同体而工作

稻盛和夫做强做大的愿望是那样强烈,固化为一种公司的“心相”,每每激励着他一心扑在工作上。做其它事情都是浪费时间。他不能浪费生命,不能不全力去落实他强大的愿望。还在松风工业时,尽管环境混乱,时有罢工,但他自己和他的团队却能不为所动,不计报酬,全力以赴,吃住在车间闯出佳绩。

京瓷成立后,稻盛自然把这种忘我的精神带到自己的工作之中,他对自己特别严格的同时,对部下也不放松要求。可是,公司老板和领头人可以做的事,大头兵却不一定能做得。稻盛和夫的投入激情与以身作则,则引发了京瓷公司历史上的第一次危机。

集体请辞风波

起初,京瓷招进了10名高学历的高中生,经过一年的磨练已成生力军。可是,他们受不了苦行僧似的待遇和没完没了的工作。他们没有股份,没有明天可以憧憬,只是干一天想着一天的报酬。

这10名生力军突然向稻盛递交集体交涉状书,上面写明每年最低增幅工资、最低奖金,而且要连续增长到将来等等。要求稻盛予以承诺并做出保证,不答应条件就集体辞职。稻盛感觉很突然。自己一心一意为公司、为他们,却得不到认可!稻盛对他们说:“作为经营者我决不只为自己,我拼上命把公司办成你们从内心认可的好企业。如果我对经营不尽责,或者我贪图私利,你们觉得真的受骗了,那时把我杀了也行。”

这一事件让稻盛意识到与员工交流的重要性。在松风工业新产品研制工作最艰苦的时期,稻盛和夫每天深夜下班后都要请部下和助手到附近的小酒馆喝上一杯。当时稻盛和夫每月的工资除了留一部分寄回家里,其余几乎都用来做“交流”了。在此之前,他延续了随时与员工交流的作风,但却于时间的限制。在此之后,他则是把极大的精力投入到与员工的推心置腹的交流之中,而且还把这种活动制度化,即定期举办公司“联谊会活动”,“联谊会”后来被称作是“京瓷特产”。联谊会上,每次稻盛都手持酒杯走到大家中间,询问工作和现实问题,坦诚说出自己的看法和观察,提示解决问题的方法。在10人闹起小风波的那一年,联谊会一年就搞了2次。后来更发展到一年10多次。每次稻盛都参加。

稻盛与一线员工的密切交流,对激励京瓷的团队士气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员工都有目共睹,稻盛为员工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幸福殚精竭虑,倾尽全力,超脱私心,让企业拥有大义名分,工作起来也就格外具有创造力。在欢迎新员工的典礼上,稻盛通常会说,从今以后,你们进入了社会,该轮到你们回报社会了,作为社会人还希望别人为你服务的想法是不对的。必须从“希望别人为你服务”的观念转变为“希望为他人服务”。

出人意外的集体请辞事件,使得稻盛和夫意识到,必须始终把公司作为一个社会公器来把握。公司不是他个人利益的载体,而是一个利益共同体。公司员工与业主,不是建立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上,而是相互倾心的同志们,聚在一起所结成的命运共同体,大家都是为了这个共同体而工作。

利他上市却带来了巨大的回报

创业者往往把公司当作私有物,采取各种手段满足私利。有些企业家甚至通过曲折的运作,想方设法把公司的利益往家族的框子里装,导致员工丧失工作伦理和勤劳意识,公司也因此而停止增长。最后逃不过被大企业和同行兼并的命运。稻盛正是用这种彻底无私的精神,来约束自己。京瓷股票上市的方式,是稻盛这种追求的最好诠释。

1971年京瓷在大阪证券交易所及京都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在此过程中,稻盛和夫毅然放弃了将从前创业者所持有股份拿到市场上出售的方式,而选择了以发行新股的方式上市。“那是一个分水岭,我认真思考了企业与经营者的真正含义,所以哪怕放弃个人利益,也要谋求公司发展。”事实证明,他的这一决定对京瓷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一般股票有三种发行方式:一种是卖出经营者等人手中持有的股票。股票会以面额的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卖出。经营者等人可以趁此获得利润,但公司却分文得不到。第二种方式是由公司发行新股。票面溢价完全由公司获得,可以充盈公司的资金。第三种是放出经营者手中所持有的股票,同时也发行新股。稻盛毫不犹豫地采用了第二种方式。而一般会采取第三种。因为,经营者和出资者自企业创立以来就尽心竭力一直到股票上市,他们获取部分创业利润无可非议。这给他们成就感,是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重要杠杆。

在稻盛和夫看来,作为一名经营者,一旦考虑个人利益就会无暇顾及企业。对企业的实务就会疏忽大意,而企业也会在那一瞬间失去生命力。所以自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经营者后,他就已经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而只是考虑作为一名法人代表应该怎么做。在股票上市问题上也一样,他一遍遍地考虑京瓷当今最需要的是什么,深思熟虑后,才决定选择新股上市的做法。

利他的灵魂和载体

上世纪70年代初,京瓷以换股的方式收购美国AVX公司。在协议已经签署的条件下,对方董事又提出价格偏低,连续两次提升交换价格。稻盛和夫在放弃巨大利益的情况下对协议进行了修改。他坚信,买卖是双向的,不能只考虑自身的利益,也要考虑对方的利益,必要时,即使自我牺牲,也要为对方尽力。

不过这次让步在十几年后获得了数倍的收益。1989年,京瓷对AVX公司提出收购意向,很快获得回应。在不断对收购条件进行让步后终于成功收购,这使得AVX在1996年再次上市时使京瓷获得了346亿日元的股票利润和1476亿日元的浮余利润。这个事件的发展,让稻盛对自己的利他哲学更有信心。“满招损,谦受益”。“利他”行为,乍看似乎会给自己带来损害,但从长远看,一定会给自己和别人都带来良好的结果。

稻盛不单单把员工当作劳动者,而是把他们视为同志和合作伙伴。稻盛在工厂业绩上升后,把每月销售额的20%当作奖金发放给员工,这使所有人都认识到,公司的发展与自身的幸福是紧密联系的。京瓷还尽量让员工持有股份。1984年,稻盛把自己的17亿日元的股份赠与1.2万名员工。稻盛的做法十分罕见。与美国梦大相径庭,稻盛和夫的想法和做法,纯粹是一个“日本梦”,让满怀理想振兴企业的人有了一个新的坐标。

同有些中国企业家一心为家族谋利益不同,稻盛和夫有着“奉献于社会、奉献于人类的工作是一个人最崇高的行为”的个人信念。在1985年,投入他所持京瓷公司的股票和现金等个人财产200亿日元成立稻盛财团,创设了“京都奖”。每年在全球挑选出在尖端技术、基础科学、思想艺术等各个领域取得优异成绩、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士进行表彰。稻盛的目标是把“京都奖”办成诺贝尔奖那样的国际大奖,为整个人类的科技进步发挥促进作用。为培养日本型经营管理人才,稻盛和夫还创立了“盛和塾”,后改称“盛友塾”,已培养了3200多名学生。

上一篇:节日,就是个幸福出口 下一篇:“投资骑士”的性格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