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高考诗歌鉴赏题(下)

时间:2022-09-24 04:13:17

解码高考诗歌鉴赏题(下)

(二)内容类

1.理解诗句的内涵。诗歌鉴赏首先要读懂诗歌,理解诗句是读懂诗歌的前提。这种题型难度不大,但要注意一般让考生理解的诗句往往具有深刻内涵,我们要透过诗歌字面的意思,结合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挖掘其深层的意蕴。

2.分析原因。这是变相地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求考生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针对某个问题找出其中的原因,分析时一定要全面把握,不能遗漏相关的要素,必要时可参照分值进行考虑。

3.简述故事情节。古代诗歌除了大多抒情言志之外,还有一部分写人叙事的,像同学们学过的《卖炭翁》、《石壕吏》、《兵车行》、《琵琶行》、《孔雀东南飞》、《木兰辞》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叙事诗。叙事诗往往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在理解内容的考查上,常常要考生将故事情节进行复述或概括。简述时可抓住起因――经过――结果,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脉络进行。

(2013年高考重庆卷)

鹧鸪天・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③熏风:东南风。

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

解读此句时,除了要抓住“折腰”的典故外,还要注意命题人给出的注释中“入清不仕”的信息。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此处“折腰”即做官的意思。此句意为我做官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

(2013年高考广东卷)

鹧 鸪 天

【宋】张 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边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为什么说“不是苏堤也皱眉”?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虽然全词都在表明作者的思乡之情,但这道题目答题的区间在下片。我们可结合下片中的时间(节令)――“修禊近”,“卖饧时”,地点――“江头”,动作――“折柳”,背景――“故乡惟有梦相随”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不是苏堤也皱眉”的原因:清明来临,自己漂泊他乡陡增愁绪;夜不成眠,漫步江头,折一枝新柳以寄思乡之意,虽不是故乡“苏堤”的杨柳,却也倍添思乡的愁苦。

(三)手法类

诗歌表现手法的考查一般分定向考查和不定向考查两种。定向考查即命题人给出某种表现手法,要求考生结合诗歌分析其作用或运用,这种考查方式难度较小。不定向考查要求考生根据诗歌的内容自己确定表现手法,再进行分析,虽然答案可能是唯一的,但如果考生判断失误,则该题很难得分,故其难度相对较大。

其一:定向考查。

1.分析指定手法的作用。

2.分析指定诗句手法的运用。

3.赏析某种手法的妙处(特点)。此类题目与上述分析题不同的是在分析的基础上,还要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赏析时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同样是对比,有的要从内容上分析,有的则要从结构上分析,答题时可用总―分―总结构。

其二:不定向考查。

1.指出诗歌的手法。此类题目要求考生直接指出诗歌相关内容所用的表现手法。

2.分析诗歌的手法。此类题目要求考生不但指出诗歌所用的表现手法,还要依据文本对此加以分析。

(2013年高考浙江卷)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乡,旧县名。

赏析这首诗中对比艺术的特色。

此题可从结构上分析。(1)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14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糜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妙。(2)从艺术效果看,前14句通过层层倒叙、渲染,为结尾一幕做艺术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2013年高考天津卷)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

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季举行的考试。②白苎: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龙门,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

虚实相生是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一般想象、回忆、梦中、未来、异地之景为虚,现实、眼前所见所闻之景为实。此词中“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的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试者良好的祝愿。

(2013年高考辽宁卷)

竹轩诗兴

柴门风卷却吹工,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

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

第二联视听结合,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述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手法(拟人),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

(四)形象类

1.指出形象的特点。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诗歌的内容指出某个形象的特点。

2.概括形象的内涵。此类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诗歌的内容概括某些形象的内涵,概括时一般要求提取不同意象的共同要素。

3.分析诗人的形象。此类题目不但要求考生将形象的特点概括出来,而且要结合文本进行具体分析,答题时可采用“总―分”的思路进行。

(2013年高考江西卷)

水调歌头

辛弃疾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这是一道概括题,要提取不同意象的共同点,词中“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象征词人高洁的品格和情操。

上一篇:复合维他命神话破灭? 下一篇:浅谈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