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挽A股跌势

时间:2022-09-24 04:08:54

面对几个月以来的跌势,关于监管者“救市”的种种言论再次弥漫市场

中国A股市场始于去年10月的跌势,至今并没有刹车的迹象,监管机构已经开始了不断的手动刹车――从所谓严控上市公司再融资的公开言论,到新基金的再次开闸放水,再到有关融资融券的种种动向性说法。

“市场化调控是可以的,但是要把眼光放长远。只看眼前的指数,就会被市场牵着鼻子走。”一位业内人士说。指数的波动总是暂时的。监管者何时能真正放弃对于指数的过度关心,转而关注市场的制度建设,并有效利用市场的平静阶段迅速推出有益市场长远发展的政策措施,那才是证券市场走向成熟的开始。

新上任的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姚刚日前公开表示,“正在研究境外公司的A股上市”,这一信息传递出了监管机构内部也存在着对于市场长远发展的另一类理念。

跌势未止

自1月中旬以来,上证指数从5503点开始迅速下跌,至2月5日春节前最后一个交易日,上证指数收于4599点,其间的2月1日,一度探底至4195点。

中国平安(上海交易所代码:601318)超大规模增发,被认为是本轮下跌的主要因素。1月21日,中国平安宣布拟公开增发不超过12亿A股和412亿元分离交易可转债。中国平安股票此后连续两日跌停。

受此影响,上证指数在1月21日也创下了去年“530”大跌行情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单日下跌5.14%,次日更是下跌达7.22%。节后,沪深两市继续震荡下挫;至2月22日,上证指数更是一举跌破年线,收于4370.29点,严重打击了市场的信心。年线被普遍认为是代表熊牛市的分水岭。

与此同时,随着美国次级抵押房贷亏损对市场的打击,周边市场也一片颓势,这更对国内A股市场产生了联动影响。而大盘股增发并非止于中国平安,中国联通增发融资600亿元的消息开始在市场蔓延。

随后在2月25日、2月26日两个交易日,上证指数始终徘徊在年线之下,26日一度探底至4123.31点――这是本轮调整到目前为止的最低点。

基金重仓股轮番领跌,使市场出现恐慌性抛售情绪。中石油单日大跌5.27%,以低于22元报收,较历史高位48.62元缩水过半。中国联通等具有再融资概念的股票,也是市场下跌的主力。

不过在2月25日,市场开始出现关于单边收取印花税的传闻;次日,削减印花税的传闻开始被市场热炒,虽然当日沪指一度下挫至4123.31点,但尾盘迅速拉升。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表示,正在准备单边收取印花税的提案,准备在政协会议上提交。

严控再融资

2月25日,针对中国平安近日推出的千亿再融资的议案,以及其他上市公司正在酝酿的再融资计划,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专门发表观点。中国平安公布再融资计划后,短短一个月内共有23家上市公司密集出台再融资方案,涉及资金2043亿元。几乎每一公布再融资方案的上市公司,都受到了市场的打压。

除去必有的官样措辞,中国证监会的观点简单明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绝不应是“恶意圈钱”行为。上市公司在作出再融资决策前,应“慎重考虑筹资规模和筹资时机,慎重考虑投资者的承受能力”。

中国证监会称,“将视市场情况以及融资方案的可行性、合规性,依照法律法规要求对发行人的融资申请进行严格审核”。

这一公开“表态”更令市场哗然。

一位金融界资深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 “恶意圈钱”四字并非规范用语。“恶意”为伦理概念,而证监会的职责是制定和执行规则;“圈钱”更是网上的不规范语言。此语一出,监管部门的严肃性荡然无存。

这位人士认为,上市公司的再融资本来纯属市场行为,是否增发成功,完全取决于增发是否得到市场的认可;如果投资人不认可或无力承受,股票增发绝不会成功。监管机构的功能是确保管理层的信息披露准确,投资者的承受能力不应是监管机构考虑的内容。

此外,监管机构在正式受理发行人融资申请后进行审核时,不可能也不应该承担审核融资方案可行性的任务,是否合规、信息披露是否充分才是监管的责任。

时至今日,中国平安的再融资方案尚未进行股东大会的投票表决,其背后的故事更没有揭开面纱,这个时候单纯因为对于市场的冲击而加以限制,绝不是一个成熟的市场监管机构应该表现出的姿态。

“管理层的救市之心非常明显,说是不干预市场,不评价指数,但是调控采用的却不是市场手段。”业内人士评价说。

基金开闸放水

在市场向下调整的同时,被证监会有意暂停近五个月的股票型基金也开始被批准发行。从去年9月初开始,由于市场行情过高,中国证监会考虑积累的风险,股票型基金的发行被暂停。基金管理公司的批准建立也几乎与此同时暂停。

从2月1日开始,到2月22日天治创新先锋和东吴行业轮动两只股票型基金拿到批文,证监会连续三周选择在周末新批两只股票型基金。另外四只基金分别是南方基金、建信基金、中银国际基金管理公司和浦银安盛基金管理公司四家公司。

而第四个周末,即2月29日,证监会不但又批准一只由信诚基金发行的股票型基金,还批准富国基金和万家基金各发行一只混合型基金。

与此同时,证监会还批准了汇添富增强收益、华夏希望债券基金、广发增强债券基金、交银施罗德增利债券基金、天弘永利债券基金和中海稳健收益六只债券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股票型基金各占半壁江山。

1月股市大幅调整,开放式基金中,股票型和积极配置型基金全军覆没。187只股票型基金的净值平均折损了9.6%,43只积极配置型基金的净值平均损失了8%。但债券型基金却表现不俗,13只债券型基金的净值实现了增长,成为震荡市场中的避风港。为更好防范市场风险,市场分析人士普遍建议投资者加大债券型基金等低风险产品的配置比例。

除了新批基金,中国证监会还批准了一家新的基金管理公司。

2月29日,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国内基金公司规模扩容至60家。中国农业银行将持有农银汇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51.67%的股权,法国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与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将分别持有33.33%和15%的股权。公司注册于上海。

融资融券高调调研

2月25日,证监会发表关于再融资讲话的同一天,证监会机构部巡视员聂庆平携机构部两位处长及上海证监局、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相关人士赴上海调研。

当日,调研组走访了国泰君安、光大证券,听取了两家券商高管及相关人士对公司融资融券工作准备情况的汇报。次日,调研组赶赴申银万国、海通证券,调研同样的内容。

据悉,关于券商开展融资融券的课题,证监会一直在进行研究,相关的讨论也进行了很多次。但是进行如此高调的专项调研尚属首次。

“以前不是券商去北京汇报,就是北京派地方证监局的人士了解券商情况。”接近调研的一位人士表示,此次针对融资融券进行的调研事先曾下发通知。据悉,此次调研的四家券商极有可能成为融资融券推出的首批试点券商。调研过程中,各券商对各自开展融资融券的业务特色进行了充分展示,获得证监会官员的肯定。

“融资融券工作已经排上机构部工作日程,一旦时机成熟,即可推出。”一券商人士转述了证监会官员当时对公司情况的评价。

融资融券又称“证券信用交易”,是指投资者向机构借入资金买入上市证券,或借入上市证券并卖出的行为。其中,融资是借钱买证券,证券公司借款给客户购买证券,客户到期偿还本息,即俗称的“买空”;而融券是借证券来卖,然后以证券归还,证券公司出借证券给客户出售,客户到期返还相同种类和数量的证券并支付利息,俗称“卖空”。

今年年初工作计划中,融资融券已被证监会机构部列为年内必推的业务重点。2月5日,证监会机构部下发《2008年机构监管工作要点》和《关于证券公司全面落实基础性制度、进一步规范经营行为的通知》,对2008年机构监管思路及工作要点进行了部署。其中,明确提出要适时启动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试点。

一般来讲,融资融券会作为股指期货的铺垫提前推出,以使股指期货更健康地发展。同时,融资融券启动,将对大盘股形成正面刺激,驱动股指上涨。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尤显“适时”。

融资融券更积极的意义在于为大大提高市场交易的活跃性,从而为证券公司带来更多的经纪业务收入。根据国际经验,融资融券一般能给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带来30%-40%的收入增长。据悉,美国1980年的所有券商的收入中,有13%来自于对投资者融资的利息收入。而在香港和台湾地区则更高,可以达到经纪业务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

伴随着这次高调调研,相关的机构设置也在市场上广为流传。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证券金融公司的成立已取得有关部门的‘原则同意’,公司成立规则及相关方案已经制订完毕。聂庆平和‘证券公司风险处置办公室’主任吴清将分别出任证券金融公司的总经理和董事长。”

然而,据《财经》记者了解,融资融券相关机构的设立尚未最终确定,其官方或半官方性质的未来定位及运营模式,以及股东、出资额问题,目前仍在讨论中,由于涉及资本、货币两个市场,部委间协调亦需时日,证监会不可能自行决定,而相关人事安排亦不过是很久以前的版本。

“庙还没有呢,根本谈不到住持。”一位知情人士说。

上一篇:人禽流感集中爆发 下一篇:港股惊涛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