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运用建构主义指导大学英语教学

时间:2022-09-24 03:28:09

试论运用建构主义指导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教育的发展与教育理论的创新分不开,建构主义较好的说明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和全新的教学理论。本文就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英语教学,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影响建构主义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论述。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制约因素 能力培养

教育实践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指导,只有在先进理论的指导下,才能教得有法,学得有效,教学相长。建构主义是西方教育心理学的一种教学理论, 是认知理论的一个分支, 被认为是目前最有前景的学习理论。利用建构主义理论可以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 即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等等。这种在认知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建构主义,不仅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 而且产生了全新的教学理论。即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学习的过程是通过高级思维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是一个交流与合作的过程。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习者对于客观存在的外部世界,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来理解并赋予意义的;该理论强调了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确认了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处在中心位置的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学生,后三者则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极为重要的作用;该理论还汲取了人本主义的思想精华,特别注重学习者的全人发展――除认知发展外,还有学习能力的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个性品质的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包括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即关于学习的含义与学习的方法。

(一)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 借助其他人( 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 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 而不取决学习者的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二)建构主义的学习方法

首先, 学生在建构意义的过程中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 主动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 对所学习的问题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其次, 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 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同时,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 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此外,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知识的导航者, 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二、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的英语教学

大学英语教学中值得教师思考的问题不再是我们该教些什么, 而是促进外语习得的条件是什么及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创造这些条件。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所包含的“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属性, 在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特征的现代教育技术支持下, 英语教学实现“以人为本”, 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已成为可能。

(一)以教师为主导进行“情景”创设

语言老师的主要任务不是向学生讲授关于语言的知识, 而是提供尽可能多的语言交际机会, 使语言学习成为一个动态过程。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充分挖掘现有教材中有利于创设语境的因素,积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所需的语言情境, 使语言输入情景化;采用自上而下(Top-down model)的教学方法, 大量输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来丰富教学内容, 使学生在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 又能获得大量的非语言性的信息及承载于该信息之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生存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因为语言离不开文化, 外语交际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能力,结合文化因素来进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恰当运用目的语的能力。

(二)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协作”学习

在学习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每个人的知识是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的基础上来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因而只会看到事物的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 而通过合作和讨论, 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从而加深对事物的全面理解。通过教师“设疑”(提问)以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求疑”(分析)以启迪学生认识问题和探索问题的潜力; “释疑”(解决)达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组织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辩论、演讲、小组讨论等) 来激活学生思维。这种学生、师生之间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 有利于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解悟和索引当前学习的新知识, 并加深对当前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思想的沟通和集体智慧的分享。

(三)以课堂为阵地进行“会话”商讨

我国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主要在课堂。课堂教学应从接受理解(receptive understanding)转向表达实践(expressive practice)。而且语言学习不能视为一套句法规则来学, 应该把语言作为传递信息, 表达思想的媒介来学习。要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教师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 供给学生题材丰富的话题( 包括语言点、语法词汇、语篇结构、语言功能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言表、对抗思辨, 以此营造师生平等交流, 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氛围, 而且还要组织学生就供给的话题进行探讨、分析、评价, 使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更多更好地获取目的语知识, 开发学生的潜在创造性思维能力, 加强语言的运用。

(四)以创新为目标进行“意义建构”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 培养学生语言的交际能力既是教学过程的出发点, 又是教学过程的归宿。教师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 无论是语言情境的创设, 协作学习, 还是会话商讨, 都应紧紧围绕这个中心而展开。既要设置有效的学习活动和贴近生活的语言情景, 将教学内容镶嵌到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中, 促进学生在情境中将知识活化和体验英语的内涵, 又要利用因特网等最新技术手段, 捕捉最新的教育信息来丰富教学内容, 拓宽学生知识面, 并让学生充分自主地占有信息资源, 使学生在图文并茂、声像俱佳的学习环境中, 培养文化素养, 促进对知识的意义建构。

三、注重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建构主义强调对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相吻合。

(一)学会自主性学习

传统的教学观基本上是把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学习应该是积极主动的。在学的意义上,学生是教学的主体,离开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任何学习都是无效的。而在教的意义上,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作用,就在于明确学生的主体性,积极利用所有可能的教学信息资源激发、引导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这种主动性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建构主义的这一教学过程既有利于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二)学会探究性学习

教学不是一种知识传输的过程,而是一种使学生对知识产生探究心理并积极探究的过程。教学应把学生所学知识置于具有一定复杂性的问题情景中,使学生对知识形成多角度的理解。结合自己原有的经验来学习探究新知识,建构自己对各种问题的观点和见解,建构自己的判断和信念。通过这种深入探究训练,使学生对知识、对学习表现出更深的“沉入”和更高的批判性,激发他们不断地在知识的海洋里探索。

(三)学会创造性学习

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在英语学习中,创新思维体现在创造性学习中,是学生寻找和把握英语这门语言的内在规律,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机的整合, 从而形成对英语这一学习对象的新的认知的思维过程。其关键就是在学习方法上求新、求变, 学会建构知识,追求创造性学习目标,以期不断地达到新的量和质的变化。环境是人的创新能力形成和提高的重要条件,研究学生思维创造性的发展和培养,研究他们的创造性学习特点并加以促进,也是大学英语教学一项重要的新任务。

四、影响建构主义实施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受当前大学英语教学客观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建构主义的实施存在一些制约因素,主要表现如下:

(一)现行的考试制度制约着建构主义的实施

大学英语考试制度与传统教学法不利于学生发散性、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从学生角度讲,课业负担重、时间紧张,使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造成学生处于应付的状态。从教师角度讲,长期以来养成的“一言堂”习惯很难一下摆脱,考试的标准性又使教师不能容许其他观点的存在。同时,以学生四、六级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功与否的手段,也影响了教师实施建构性教学。

(二)教学的客观条件制约着建构主义的实施

目前,高校的教学管理和条件限制了教师从事建构性教学。由于高校的扩招,教学资源紧张,小班教学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班教学,在学生多教学任务重的情况下,就很难在这样的大班实施互动教学,从而导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协作交流不够充分。

为克服以上制约因素,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针对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大学阶段三个层次的英语教学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打破非英语专业学生按所学专业分班的模式,实行按学生英语水平分班。在一个班学生英语水平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教师就可以充分运用建构理论安排教学计划、指导课堂教学。

总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为支撑,使大学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学习、主动式学习的方向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创新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从而较好的实现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2]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学研究,1997(4).

[3]张建伟.从传统教学到建构主义教学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9).

[4]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5]温彭年.建构主义理论与教学改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

上一篇: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初探 下一篇:The Confrontation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