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弊端及改进方法

时间:2022-09-24 02:55:00

中国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弊端及改进方法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数据是基础,信息是依据,决策是关键,效益是目的。研究银行业务的信息流,有极其重要的社会意义。我国商业银行应逐渐完善数据的应用,使之能适应业务数据全国大集中的优势,提供经营决策功能,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发展简介

由于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在90年代初,我国商业银行相继建立起了计算机综合信息系统的雏形和框架,信息系统作为商业银行实现电算化的标志性产品,极大的提高了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和高层领导的决策能力。随着银行信息量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的管理并利用这些信息支持决策,给银行带来正面效应,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该文从信息科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现行信息系统的弊端,重新定义银行的信息流,从而更新业务流程,帮助银行找到业务与竞争的盲点,直接创造利润。

二、整体业务系统

(一)整体业务系统的现状

综合应用系统、国际业务应用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和统计信息系统四大模块构成银行的业务系统。下面运用信息科学的理论分析现有系统的状况。

A)信息熵

此系统的信息源为“总行”,差异度为4,即四大业务模块,假设差异度每一种状态出现的概率都为1/4,则信息源的最大信息熵为log24,单位为比特。

B)四大模块的耦合度

四大模块之间没有信息传递,因此耦合度为0。这种结构难以适应业务数据省域集中的现状。因为目前绝大部分商业银行已经实现了综合应用系统、国际业务应用系统、信贷管理系统三大业务系统数据的省域集中,但现在不能从各系统提取相关数据转入统计信息系统,因此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报表信息重复、重复劳动的现象。

C)信息价值衰减情况

由于数据共享性、时效性差,现有业务系统的信息价值衰减速度较快,因此信息的利用率较低,不利于高层领导决策的快速制定和有效执行。

(二)改进后的整体业务系统的优势

A)信息熵

改进后的系统中,统计信息系统可从另外三大业务系统中获取相关数据,模块间信息实现共享,三大系统无法提供的数据则由总行提供给统计信息系统。

此时信息源为“总行”,差异度为3,假设差异度每一种状态出现的概率都为1/3,信息源的实际信息熵为log23,单位为比特。此时,信息效率和信息冗余度为:

E=Log23/Log24≈0.79

R=1-E≈0.21

E、R反映了信息带来的实际效益。通过改进业务系统,在传递信息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不合理的状态得到了避免,信息利用率提高了,减少了冗余信息。

B)四大模块的耦合度

模块间为直接并联耦合。改进后的业务系统中,综合应用系统、国际业务应用系统和信贷管理系统三大业务模块中的信息同时作用于统计信息系统中,产生了统计信息系统的信息。此时模块间的耦合信息数为3,耦合度增加,模块之间的联系加强。

统计数据与业务数据集中的程度相当,因此各级管理部门所需要的绝大部分数据都可从业务数据中生成,可减少相当一部分报表的统计上报工作,减轻了一线人员的负担。

C)信息价值衰减

统计数据整合后集中管理,可以及时准确的生成全市、支行和网点的各种报表资料,提高了信息的时效性,信息的价值衰减速度较改进前减慢,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率。

三、四大模块之一――统计信息系统

(一)现行统计信息系统

目前绝大多数商业银行的统计信息系统是传统的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四级统计上报方式。以下从三方面分析现行统计信息系统,指出其弊端。

A)信息熵

影响现行统计信息系统工作的因素有四个:总行、分行、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假设每个因素有N种水平。此时,可能状态为N4,最大信息熵为:Hmax=Log2N4。

B)模块间的耦合度

总行、分行、一级分行和二级分行业务模块为串联耦合,信息链的长度为4。设相邻两模块间的信息耦合度设为k1,k2,k3,即两项相邻信息中,前者的信息被后者利用的比例,因此K的取值范围为:0

C)信息传递噪声

目前串联通道数量为4。由于串联组合通道的效率低,错失率高。因此在组织“远距离”信息传递时,应尽量减少串联通道数。

统计信息系统数据在层层汇总上报的过程中,存在着误差。由于各个部门统计的渠道和口径不同,总分行得到的数据存在不一致,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因此可设法将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四级统计上报方式缩短到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三级统计上报方式,这样可以更好的适应扁平化改革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

(二)改进后的统计信息系统的优势

A)信息熵

影响现行统计信息系统工作的因素有三个: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假设每个因素有N种水平。此时,可能状态为N4,系统的实际信息熵为:Hmax=Log2N3。

此时,信息效率和信息冗余度为:

E=Log2N3/Log2N4=0.75

R=1-E=0.25

由此可见,改进后的统计信息系统,在传递信息内容不变的前提下,避免了不合理的状态,减少了冗余。

B)模块间的耦合度

同样为串联耦合,信息链的长度为3。设相邻两模块间的信息耦合度设为k1,k2,K的取值范围为:0

耦合度提高,优化了人力资源。各支行、营业网点仅需上报统计信息系统无法采集的数据,免去了营业网点大量繁杂的数据上报工作,使营业网点能够集中精力做好内部管理和客户工作。

C)信息传递噪声

串联通道数量减少为3,信息错失率降低,信息的失真或量的损失减少。实际中避免了因为统计数据口径和渠道的不同造成的数据“打架”现象,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

(作者单位:天津财经学院)

上一篇:以客户为中心 下一篇:对国企改制若干问题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