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心宁注射液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24 12:02:15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冠心病心绞痛近年来在我国呈增长趋势,严重危害人民健康。我院在2008年1月~2010年2月收治冠心病心绞痛住院病人82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舒血宁注射液与通心络胶囊联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82例患者均符合WHO推荐的有关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2例,男25例,女17例;年龄46~78岁,平均638岁;患病时间3个月~8年。其中劳累型心绞痛21例,变异型心绞痛10例,恶化型心绞痛7例,梗塞后心绞痛4例,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10例,高脂血症14例,肺心病9例。对照组42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49~74岁,平均627岁;发病时间5个月~9年。其中劳累型心绞痛23例,变异型心绞痛8例,恶化型心绞痛6例,梗塞后心绞痛4例,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9例,高脂血症12例,肺心病1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及心绞痛危险程度分级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常规治疗,硝酸脂类药物(异舒吉10mg)静滴,口服倍他乐克、肠溶阿司匹林及调脂等治疗。治疗组加用舒血宁注射液20ml入5% GS 250ml及通心络胶囊3粒/次,3次/日口服。对照组给生脉注射液20ml入5% GS 250ml静滴1次/日,疗程均为14天。

观察项目:每日常规查房,详细询问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用药中不良反应等,第1周每日描记12导联静息心电图1次,以后隔日1次心电图描记。治疗前后检测血脂、肝功、肾功及三大常规。

疗效判断标准:参考1979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心绞痛完全消失或减少,发作次数超过治疗前总数90%以上者;②有效:发作次数减少50%~89%;③无效:疼痛发作次数无减少或减少次数小于治疗前50%;④加重:疼痛发作次数增多,程度加重或出现急性冠脉综合症。

心电图:①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至大致正常;②有效:S-T段降低,治疗后回升005mv以上,但未恢复正常,主导联T波变浅或平坦改为直立;③无效:心电图基本无变化;④恶化:ST段较治疗前降低005mv以上,主导联T波倒置加深(达25%)。显效+有效=总有效率。

结果

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用药后心绞痛症状显著改善,显效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854,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见表1

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X2=713(P<005),差异有显著意义。见表2。

血脂变化:两组治疗前后测定结果显示: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调节血脂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t检验,P<001,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见表3。

不良反应:治疗组治疗期间有2例舒血宁过敏反应,1例出现口唇及眼睑浮肿,另1例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经及时停药及抗过敏治疗,症状在05~1小时后消失。对照组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冠状动脉供血与心肌需求不平衡而引起心肌损害。脂质代谢异常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多数学者支持“内皮损伤反应学说”[1]。不稳定型动脉硬化斑块,纤维帽较厚,脂质池较大易破裂,常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1]。发生不稳定型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死。

舒血宁是银杏叶提取物,主要成分是黄酮醇苷、银杏内酯,有研究表明,黄酮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耗氧,银杏内酯具有很强的血小板激活因子受体阻断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黏度,防止微血栓形成。还是一种较强的自由基清除剂[2]。并可使全血粘度和血脂明显改善,是一种较好的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药物[3]。

通心络胶囊主要成分为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等,人参为补气之本,能显著减少心肌再灌注损伤,促进PGT合成,抑制TX2生成,并有扩张冠脉,缓解冠脉痉挛,减少心肌耗氧、抗凝等作用[4]。另有临床研究表明,通心络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同时改善缺血性ST段下移,降低心脏负荷[5]。长期应用可显著降低冠心病伴高血脂患者LDL-C水平,升高HDL-C水平[6]本组资料中表2结果亦证明了这点。

硝酸酯类药物是临床治疗心绞痛的主要药物,长期应用容易产生耐受性,且易出现头痛、头胀、面色潮红等不良反应,少数病人因不能耐受而被迫停用。通心络胶囊联合舒血宁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无此类反应,且可明显提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并有降脂、抗血小板聚集、扩冠、改善心肌缺血作用,可有效缓解心绞痛,防止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此方法更适用于社区老年人家庭病房,应用安全,不易发生硝酸脂类药物性低血压、休克等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不能耐受硝酸脂类药物的患者,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高复峰,纪琳琳,等.舒血宁改善冠状动脉血供的临床研究.中国医药导报,2009,10(6):28,40-42.

上一篇:低温\昂丹司琼\利多卡因单用和合用对丙泊酚注... 下一篇:天麻素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