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事件”及其传播特征研究

时间:2022-09-24 11:32:04

“微博事件”及其传播特征研究

摘要:本文以2010年至2011年3月的24个“微博事件”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了什么是“微博事件”,并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微博事件在发生地域、所涉群体、事件类型、意见领袖、集体动员、微博舆论、传播状况等方面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特征。

关键词:网络媒介事件 微博事件

媒介事件、网络媒介事件和“微博事件”

《现代汉语词典》中将“事件”解释为“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所谓事件具有发生、不平常、影响力大的特点。丹尼尔・戴扬和卡茨对“媒介事件”的研究有过重要贡献,1992年他们对媒介事件进行了界定,将其分为两大类,即重大新闻事件和重大仪式事件。①戴扬等人主要研究电视直播的历史性的部级仪式事件,他们将媒介事件分为竞争、征服和加冕等三种叙事类型。??但近年来戴扬和卡茨多次对他们提出的“媒介事件”这一概念进行了修正。2007年卡茨和利布斯指出,媒介事件的三大类型已不能充分概括电视上的新闻事件,灾难、恐怖、战争已成为媒介事件的新类型。??2008年,戴扬也指出除了卡茨和利布斯提出的冲突类型外,还有幻想破灭和脱轨两种类型。??

媒介事件是在以电视为主导的语境下提出的,在以网络为主导的今天,学者在媒介事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网络媒介事件这一概念,并将其总结为:新媒介与传统媒体互动生发的公众舆论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讨论、争议等,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乃至行动会产生深刻影响的媒体联动效应甚至行动,其具有突发性、议程设置主题的多元性和短时公共空间的占有性、分层性、即时性、媒体联动性等特点。??从媒介事件到网络媒介事件,不仅关涉技术形态上的转变,同时也包括在传播内容、话语权、媒体系统内部互动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新趋势。

本文讨论的“微博事件”属于网络媒介事件的一种,是指那些发生、发展与微博有密切的联系,微博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事件,具体包括:在微博上首发的事件;在微博上引发大量关注、转发的事件;在微博上引发热烈讨论的事件;通过微博进行社会动员的事件。

研究对象的选择和分析角度

关于研究对象的选择主要分为两个部分进行。首先,2010年多家媒体在年度总结时都有评选当年的微博事件,如《2010年十大微博事件》等文章,因此本研究在选择2010年的微博事件时,主要参考的是媒体的榜单。其次,2011年从年初截止到3月31日,则主要是参考新浪微博上的每日热门话题榜,并结合在网络和专业媒体上的影响力,来判断筛选这一时期的微博事件。从2010年至2011年3月31日,一共挑选出了24个微博事件。??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所选微博事件进行研究,分析的角度具体包括:事件发生的地域、所涉及的社会群体、事件类型、意见领袖、集体动员、微博舆论等。因为在新浪微博上可以检索到2011年以来每日热门话题的数据,故而对2011年的8个微博事件还分析它们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上的表现情况,以及专业媒体的报道情况。

研究结果分析

微博事件的地域特征。24个微博事件中,全国性事件8个,地方性事件14个,涉及国外的事件2个。地方性事件中,发生在大、中型城市的8个,发生在小城镇或农村地区的6个。涉及国外的事件,即菲律宾人质事件和日本地震,皆与我国有密切的关系,前者由于被劫持的人质是香港旅行团的游客,后者历来都是我国国际新闻重点关注的国家,且日本地震以及其后的核泄漏对我国也有一定的影响。从地域特征来看,全国性的或在大中型城市里发生的事件更容易成为微博上的热点,而发生在小城镇或农村地区的事件,只有在契合当前的热点(如拆迁、矿难)或影响特别重大(如严重自然灾害)时,才有可能被人们所关注。

微博事件的所涉群体。从微博事件的所涉群体来看,其中比重最大的为需要救助的社会弱势群体,包括拆迁户、乞讨者、儿童、重大自然灾害的受灾群众、矿难工人、被绑架人质等,相关事件共13起,占事件总数的54%。其次为涉及名人名企的5件,涉及普通人的4件,涉及政府管理人员的3件。??尽管在网络媒介事件中也时常出现需救助的社会弱势人群,但是他们在微博上却成了最受关注的一个群体,这与微博的传播特点不无关系。140字符的限制、裂变式的传播,使得微博特别适宜于承载碎片化的信息、意见和情绪。有关社会弱势群体的事件比较容易激发人们的同情、怜悯、愤慨等情感,而微博正好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可以进行简单、迅速的意见表达和情感宣泄的渠道。

微博事件的类型。本文主要是从议题与性质两个方面来考察微博事件的类型。首先,微博事件所涉议题较为多元,但其中最多的是有关灾难事故(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事件,有8件。此外还包括了拆迁、名人婚姻家庭、药品食品安全、救助弱势群体、微博问政、教育诚信、生态环保等议题。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议题在微博事件的发展过程中还常常发生相互之间的结合与转换。其次,从事件性质上看,绝大部分微博事件都是负面或中性的,正面事件极少。这说明相比正面事件,负面或中性事件对于人们的刺激更大,更容易引起关注。

最受关注的微博用户类型。在网络媒介事件中,意见领袖特别值得重视,他们的观点不仅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且往往会对事件的发展起关键作用。那么何种类型的用户最有可能成为微博事件中的意见领袖呢?本研究检索出了21个微博事件??在新浪微博上转发最多和评论最多的微博,并对这些微博的用户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不管是转发最多还是评论最多的微博,名人微博所占比例都是最大,其次才是专业媒体和草根的微博。??尽管作为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人人都可以在微博上畅所欲言,但并不等于每个人都会受到同样的关注。和现实生活中一样,一方面话语权仍然较多地掌握在少数精英或权威手中,专业媒体也成功地在微博上延伸了其现实优势;另一方面大部分普通人的声音则被淹没于众声喧哗之中。

检索出的25条转发最多和评论最多的微博,???从表现形式上看纯文字的有13条,文字+图片或文字+视频链接的有12条。单就形式而言还是内容丰富多样的微博更容易引起关注,所以有越来越多的用户在发微博时都会选择以“图文并茂”来吸引眼球。

微博与集体动员。24个微博事件中,有9个存在集体动员,并且都成功引发了实际行动。除了使公共事件在短时间内得到迅速传播,汇聚民意并形成舆论场之外,微博在社会动员中所起的作用也同样不容忽视。和手机短信、QQ、MSN等即时通信工具一样,微博发起的社会动员具有如下特点:发起机制的民间性,动员网络的扁平性,动员的人情基础和动员的高效率。???尽管目前微博在社会动员方面发挥的作用还只是初露端倪,但已经显示出强大的潜力和能量,它可以突破虚拟的网络,促成现实中的集体行动。

微博舆论与事件解决。微博上的舆论与事件解决之间的关系分为正向、负向和中性三类。具体而言,微博舆论对事件的发展具有明显正面促进效果的为正向;具有明显负面消极作用的为负向;对事件的解决无明显效果的为中性。根据这一界定,借助检索工具对24个微博事件的发展以及最终解决结果进行了跟踪考察,发现其中微博舆论起到正向作用的有18个,中性的有4个,而在金庸去世和碘盐事件中微博上的舆论则同时兼具了正向和负向的作用。数据显示,对于事件解决起正向效果的微博舆论占了绝大多数,而起中性作用的微博舆论,如谷歌退出中国事件,虽然没有明显地促成事件的正面解决,但是也起到了信息传播、满足人们知情权的作用。

微博事件的传播特征。通过分析2011年的8个微博事件发现:首先,这8个微博事件虽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与讨论,但它们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排行榜上停留的时间却非常有限,一般都不超过一个星期,最短的碘盐风波上榜时间只有3天,可谓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通过观察也可以发现,极少有话题、事件能够在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上长期停留。可见微博的传播特点决定了其用户的注意力必然是多变且有限的,呈现出碎片化与表面化的趋势,所以他们很难在微博上对某一事件进行长期深入的关注。

其次,通过比对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和专业媒体的报道发现,事件在微博上爆红最容易出现在其发生的初期,即在相关信息不充分、不清晰的时候,此时有充足的空间可以由用户来补充、拼贴信息,表达观点、态度等。而一旦媒体全面跟进,相关信息丰富清晰,事件进入稳定成熟期之后,就很难再成为微博上的热点话题。

再次,虽然我们将其称为“微博事件”,但是它的最终形成是媒体协作的结果。当前,微博越来越成为网民爆料的首选方式。而目前专业媒体也非常注重在微博上寻找信息源,一旦发现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媒体就会跟进报道。短、平、快是微博的特点和优点,但140字符、碎片化的表达也限制了信息的广度与深度,进一步详细、深入的内容还是需要依靠专业媒体的挖掘。因此,事件如果只在微博中传播,其影响有限,而经由专业媒体的协作、共鸣,才能进一步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可以说媒体的协作最终造就了微博事件,在微博事件的传播过程中,媒体各自发挥长处,各司其职,共同还原了事件的面貌,并向社会扩散其影响。

结语

对于微博事件的系统研究使我们对微博这一新兴传播形式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除了那些被经常讨论的正面意义之外,我们也注意到随着微博的迅速发展,其负面影响也开始暴露出来。“话语权的下放、把关人的缺失,以及微博所具有的强大的媒体融合功能、碎片化表达等,也使得微博成了谣言滋生、蔓延的温床。”???此外,对于微博在集体动员中所显现出的能量,尤其需要重视并善加引导,否则很可能滋长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稳定。

注 释:

①②⑤师曾志:《网络媒介事件及其近年来的研究现状与特点》,《国际新闻界》,2010(6)。

③④邱林川、陈韬文主编:《新媒体事件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⑥24个微博事件具体包括:谷歌退出中国大陆、唐骏学历门、《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微博求助、金庸去世、犀利哥、山西疫苗案、李刚门、上海胶州路大火、厦门警方微博破案、王家岭矿难、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宜黄强拆、智障黑奴工、乐清钱云会事件、菲律宾人质事件、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姚晨离婚、梁洛施李泽楷分手、南京拯救梧桐树、两会微愿景、日本地震、碘盐风波、瘦肉精事件。

⑦《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微博求助事件,涉及记者和政府管理人员,因此重复计算了一次。

⑧因宜黄强拆、金庸去世、《经济日报》记者仇子明微博求助事件中的原始数据已经被删除,所以对这三个事件不进行统计。

⑨在21条转发最多的微博中,名人微博9条,专业媒体的微博6条,草根微博6条;在21条评论最多的微博中,名人微博11条,专业媒体的微博5条,草根微博5条。

⑩在同一事件中,如果转发最多和评论最多的是同一条微博的话,就不重复计算,只计为一条。

???彭兰:《网络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2010微博年度报告:微博成为网民爆料首选方式》,news.省略/sh/201012/t20101230_1445422.htm

(作者单位:北京交通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

编校:施宇

上一篇:淮阳泥泥狗的表达与传播浅论 下一篇:关于微博实名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