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不还 第9期

时间:2022-09-24 09:01:01

10几年前,吴兰玉的长子李培川患上了尿毒症。祸不单行,不久后丈夫又被查出肝癌,3个月后便撒手人寰。丈夫在弥留之际看着瘦弱的老伴,想着重病缠身的儿子,浊泪纵横,久久不能闭上双眼。吴兰玉用手轻轻合上丈夫的眼睛,她在心里说道:“老李呀,你安心走吧,有我在呢。”

为了挣钱,吴兰玉只好去捡废品,她早出晚归。东奔西走给儿子凑手术费,准备给儿子换肾。换肾手术风险很大,费用也很高,而且手术后患者如果出现排异反应,还会加速死亡。但吴兰玉还是决定要冒这个险,因为只有这一线希望了。

1996年6月,儿子做了换肾手术,术后的情况也很不错,这让吴兰玉重新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然而。一年多后,吴兰玉期盼的奇迹并没出现,儿子的病情加重了。为了能多挣钱给儿子治病,吴兰玉开始更加辛苦地捡废品,一天只休息四五个小时。她每天心惊胆战,可这一天还是来了。1999年,吴兰玉像往常一样喂儿子吃饭。儿子坐在病床上看着面容苍老的母亲,半天也不吃一口。吴兰玉心里一紧,说:“培川,你吃点儿饭吧,你不吃,妈会很难受。”终于,李培川张开了口,他把递到嘴边的饭菜吞咽下去。两行清泪滚落下来。随后,他双眼一闭。昏倒在床上。3天后,李培川拉着母亲的手无力地放开,带着对母亲的感激和愧疚走了。

回到和儿子相依为命4年多的家中,吴兰玉万念俱灰,老伴走了。儿子也走了,她觉得活着也没意思了。吴兰玉把房门反锁,洗了个澡,找来一瓶药,数了数一共有80片,全都吃了下去。吴兰玉躺在床上,平静地等待死神降临。可她在床上昏睡了一天多后,又醒了过来。吴兰玉在床上躺了两天,终于琢磨明白:“既然天不要我,我就只能继续活下去。”

随后,吴兰玉又开始去街上捡废品――儿子走了,欠下的5.4万元的债不能不还。这时的她已经65岁了,身材瘦小,体弱多病。每天吴兰玉都会带上几个馒头和一瓶白开水,这就是她一天的饭了。

借钱给吴兰玉的人大多数是与她相交几十年的姐妹。她们了解吴兰玉的处境,所以在借钱给她时,姐妹们全都表示不要吴兰玉支付利息,甚至连借条都没有写。然而。这些姐妹也不富裕,吴兰玉摆脱了绝望的心境后,便在心里暗暗承诺,一定要在有生之年把钱还上。吴兰玉身上有个小本子,上面清楚地记录着每笔债务是谁借的、借了多少和借款时间。

很多姐妹都说:“兰玉。你的儿子刚刚去世,还钱的事慢慢来吧。”唐坤莲也是这些好姐妹中的一个,2004年,唐坤莲的女儿息了重病,急需用钱,她知道吴兰玉难,就没跟吴兰玉提还钱的事。正为筹钱犯难的时候。吴兰玉来到她家。用颤抖的双手从身上摸出一个鼓鼓的信封递给唐坤莲说:“这里面装着一万两千块钱,是该还给你的钱,快拿去给闺女治病吧!”唐坤莲完全不相信家徒四壁、孤独无助的吴兰玉竟会在这个时候来还钱。其实,几天前吴兰玉偶然听说唐坤莲的女儿患了重病,她一连几天寝食不安,去银行取出了几年来捡废品积攒下来的所有积蓄,然后又连续几天四处捡废品去卖,才凑足了这些钱。“兰玉,你也很难呀……”唐坤莲要推辞。但吴兰玉说:“我再困难。你的钱也要还。闺女还等着用钱治病,快收下吧。”唐坤莲流着泪收下了。

儿子走后的9年里。吴兰玉几乎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天黑后才疲惫不堪地回家,收拾好捡来的废品,煮上一碗不见油花的土豆面疙瘩汤就算是晚餐了。这样的日子,邻居们常常看着就会落泪,他们把自家做的好菜端一碗给老人送去。但送了几次之后,邻居渐渐发现。当他们再去送菜时,吴兰玉家的房门怎么也敲不开了――老人很要强,她不愿意这些好心人为自己付出太多。有一年春节,有领导到吴兰玉家慰问,发现老人的屋里竟没用取暖炉,追问下才知道她把社区发的300元取暖费又存进了银行。这位领导赶紧派人给吴兰玉送了一车煤,并叮嘱她说:“这车煤你可不能再卖给别人了。”

2008年3月,吴兰玉的事经媒体报道后,有个好心人专程赶到她的住处,拿出3000元钱委托邻居转交给她。晚上,当邻居将这笔钱交给吴兰玉时,她却说:“我现在还能干活,不能用别人给的钱。”她让邻居把钱退还给人家。邻居很为难:“那位先生不肯留下姓名,我怎么去找人家呀?”吴兰玉想了一个办法,她让邻居把钱存入银行,如果实在找不到这笔钱的主人,就用它去帮助其他人。2008年9月,吴兰玉终于还完了最后两笔合计金额为5000元的欠款,9年来一直压在她心头的石头一下子落了地,她感到从没有过的轻松。那天下午,吴兰玉特意去市场上。花8元钱为自己买了一双布鞋――9年来,这是吴兰玉第一次买鞋,她用这双8元钱的布鞋犒劳自己9年来的坚持。

2008年年底,吴兰玉入选中央电视台“2008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但她依然每天早出晚归捡废品,因为她还有一个未了的心愿――她已有20多年没回过家乡,她想回四川老家看一看。“我这几个月运气不错,已捡了200多斤钢渣,每斤钢渣可以卖5毛5分钱,差不多能卖100多元钱了,只要再坚持几个月,我就能挣够回家乡的路费了!”

她只是个普通的老人,但她用一种最为艰难的方式诠释了诚与信的含义。

(燕子摘自《妇女生活》)

上一篇:邓玉娇的生活真相 下一篇: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