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就业接口训练 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时间:2022-09-24 07:54:18

重视就业接口训练 培养学生就业能力

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最终靠的就是高素质的人才。近几年来,在人才市场上,一个现象愈演愈烈,一方面企业慨叹“招聘难”――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大量毕业生慨叹“就业难””―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大学生就业市场呈现出的矛盾,必将促使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发展,大学生就业也就必然从“精英就业”迈向“大众化就业”。为了实现这样一个重要的转变,必将建立一种旨在体现当前社会、大学生个体、高校等多方面的综合需求的就业接口训练模式,以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一、了解企业,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

高校的产品是学生,客户是企业,所以大学生和高校应聆听“客户”的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

了解和融入企业,才能有效地解决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才能提高学生的适应性,才能最终解决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当今企业,不仅需要理论型的通才,更注重实际能力的干才。一名优秀的人才应具备面的素质归结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1.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的人

企业希望所招聘的毕业生既要有理想、有抱负又能脚踏实地、愿意从基层岗位做起,不断进取。那些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有明确定位并且能脚踏实地从基层做起的毕业生最受企业的欢迎。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埋头苦干,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

2.品行端正态度谦和的人

要求就业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是所有企业招聘员工的共同标准。很多企业在毕业生实习期间考察学生,更多的是看重他们的工作态度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曾撰文指出,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础,人都做不了,还能做什么!许多企业把“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德才兼备方成事”作为选用人才的警语。

3.敬业笃实对企业忠诚的人

职业道德是企业最关注的,这是人才能否成为企业财富的重要内在品质。只有爱岗敬业、忠诚企业、具有事业心的人才能最充分的把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发挥出来,才能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从而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企业创造出好的效益。现阶段有一些刚工作的毕业生急于求成、情绪浮躁,频繁跳槽,这些都是企业发展的绊脚石。所以,爱岗敬业、对企业忠诚是企业对员工很重要的考量标准。

4.锐意进取富有工作激情的人

企业欣赏勤奋上进、开拓进取富有工作激情的人。一个没有工作热情的员工,不可能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更不用说创造业绩了。企业在对外招聘时,除了要求求职者拥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外,还要看他是否充满自信,豁达乐观、富有工作激情。勇于实践探索、不断开拓创新的大学毕业生是企业看重的人才。

5.发现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的人

企业用人的最终目标是利益最大化,能发现问题并善于解决问题的员工对于企业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那些具有主动性、积极性、敢于提出问题和建议、善于解决问题的大学毕业生,往往受到企业更多的青睐。因此,是否具有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大学生说是最基本的,毕业生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技能,同时还要善于观察、积极实践,主动地向有经验的员工学习。

6.具有团队精神善于沟通的人

企业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还特别强调团队意识,沟通能力及合作精神。他们认为,员工具备团队精神,是企业和谐,提高效益的基础条件,也是企业立足市场争取优势地位的不二法宝。一个企业是否能够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能够得到长足的发展,往往取决于全体员工能否团结协作,所以,企业特别注重员工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二、重视接口训练,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中,高校既是生产厂家,又是销售厂家,同时还是市场服务的主体,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能否就业,表面上看是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问题,但实质上却是高等教育能否顺利步入市场、接受市场选择的问题。当前,相当一部分高等学校在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育理念诸多方面和市场脱节,和社会要求不同步,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市场需要的学生没有人培养,培养出来的学生市场不需要”的局面。即使是专业对口的学生,也较为普遍地存在着知识面窄、心理素质差、适应性弱、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当明确自身职能,树立“就业是高等院校办学生命线”的理念,不断完善就业工作体制。所以,高校应积极行动起来,关注现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关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培训,重视大学生就业接口训练,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适应能力。

就业接口训练即根据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对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学生主体方面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索,设置一套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案,依照方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并对他们进行一系列富有个性化的辅导,使大学生在毕业时能够具备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基本素质,以提高就业能力,以应对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

接口训练一方面要关注职业分析、职业标准、职业资格(社会功能),另一方面更要关注人的价值、人的潜能、人的个性(教育功能),其核心就在于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1.应注重职业教育的整体性。即高校教育应把专业知识教育和应用技能、社会职业活动融为一体,不能单纯的强调知识或技能,应把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在专业教育的同时,就要明确行业标准和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资质和职业素养。

2.要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定向性。即以社会需要为前提,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分层次地进行。第一个层次是基本工作能力,第二个层次是专业技能,第三个层次是求职技能的训练;从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方面,对学生职业选择的阶段加以指导。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使其表达初步的职业选择或职业目标;采取行动奠定扎实的专业能力、训练一定的求职技巧以实现目标;获得绩效成就,并形成反馈环路,影响个人未来的职业选择的形成。

3.应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过程性。相对于学科体系课程而言,它是按照工作过程来序化知识,即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将陈述性知识与过程性知识整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意味着适度、够用的陈述性知识的总量没有变化,而是在课程中的排序方式发生了变化。由此建立的接口训练课程体系应该由所谓“学科体系”转向“行动体系”,“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是以学生为中心设计的,它强调学生以直接经验的形式来掌握融合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最新知识、技能和技巧。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始终都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技术和专业理论不再抽象,而是企业、社会和个人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通过有效的就业接口训练,一是可以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大学生的就业适应性,提高他们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实力。二是能有效的缩短大学生与企业的距离,为企业培养适应性强的合格员工。三是可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从而不断提升高校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形象,提高其竞争实力,争取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除客观因素以外,还有来自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诸如思想品德、综合能力、就业观念、求职技巧等。而对高校来说,要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重要的是应当从学校内部寻找突破口,真正了解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在不断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实际上,新生一入学就已经感受到了就业的压力,可是大多数学生在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感到很茫然。有的学生进入企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甚至还会出现一些诸如职业道德、品德修养、人际交往等问题。所以,我们不仅要使大学生在校的四年里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尽可能的提供必要的条件,有计划地帮助学生从思想、心理、能力等各方面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将其培养成企业青睐的人才。

三、实施就业接口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1.要建立和完善就业训练指导服务体系。高校应成立就业训练指导机构,做到人员到位,由主管领导和经验丰富的专、兼职人员组成,成为就业训练指导的专家,他们即要有理论知识,也要有实战经验,尤其是对企业有全面的了解,能够把握市场对人才的需求;资金和必要的设施到位,有就业训练指导专项资金,有就业训练的场地和设备;制度保障,制定和完善确保就业训练指导顺利进行的相关制度,如:就业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

2.要以学生为本,实行全程就业指导服务。学校从大学生一进校起,就应围绕就业这条主线接受一系列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的训练、教育和指导。学校应尽可能的提供必要的条件,有计划地帮助学生从思想、能力、心理等各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形成这样一种模式:对大一学生进行与专业有关的职业思想教育;对大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大三学生进行综合的就业接口训练;对大四学生进行就业实习指导和就业观念教育。

3.要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首先要编制一套科学有效、适合学生特点的培训教材,并注意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不断吸收新的理念、新的信息和新的方法;第二要尽可能的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就业训练指导的效果能够达到最优化;第三要注意短期集中培训与中长期培训相结合,按照年级、文理科和专业的不同特点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有效的辅导训练。

4.加强校企合作,联合打造合格人才。首先,高校要与企业建立长期的专业实训基地,且校企双方应当有专人负责相关事宜。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企业文化、企业运作的管理机制、工作内容和程序,提高其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度。同时企业也可以在实习中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工作能力、品德修养,发展潜力等情况进行全面地了解,在实践中观察挑选出适合企业的员工,使学生无形中争取到就业的优先权,更重要的是可以缩短毕业生的社会适应周期。其次,选择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人力资源主管,聘为高校的客座教授或就业培训指导师,定期或不定期地来学校开讲座,与大学生进行交流,对其进行有效的就业培训指导。再则,大学生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的完成自始至终应结合毕业实习的全过程,由校企双方分别安排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职业素质,缩短毕业生日后对工作的适应周期,更快的为企业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5.借助素质拓展训练的专业机构对大学生进行培训。素质拓展训练的主要目的就是把人的身心能力中最卓越的、最出色的部分升华到可能达到的顶点,培养学生树立明确的生涯目标、敢于挑战自我极限、具有克服困难的毅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结合作的团队意识、热爱自然和服务社会的精神。这些品质和能力正是企业所需要的。目前,多数高校都没有专门的素质拓展训练场地、设施和培训队伍,高校可以借助社会上的素质拓展训练的培训机构为己服务,将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纳入实践教学计划。

6.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高校要对不断发展的经济市场进行研究,对企业人才需求变化进行研究,对增强大学生就业适应性训练方案、训练辅导方法不断进行实践研究;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力、社交能力、自我推销能力等素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作者单位:西安财经学院)

上一篇:论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培育的途径 下一篇:自学考试试卷质量评估与反馈方式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