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弱势钱币中挖掘潜力品种

时间:2022-09-24 07:40:46

在弱势钱币中挖掘潜力品种

近年来钱币市场十分红火,现代金银币、人民币纸币、流通纪念币及“袁大头”等老银币板块受到市场大力追捧,价格已持续飚升了很久,再追涨买进则风险不小。眼下是否还有值得投资的钱币板块和品种?

笔者以为,可关注一些涨幅不大的钱币板块,精心挖掘有升值潜力的品种买入。钱币市场历来有风水轮流转的说法,今天的弱势冷门品种也许就是明天的强势热门品种。以下3个钱币板块值得投资者多加关注。

埋在沙丘下的金子――国库券

第三、四版人民币成了币市香饽饽,价格持续上涨。其中的龙头品种三版“背绿水印”壹角券,已从2009年底时的1.7万元涨到了目前的4.5万元。连前些年不屑一顾的四版纸币贰角券,2009年年底时仅0.55元,现在也涨到了3.5元。相比之下,存世量比第三、四版人民币少很多的国库券却受到市场的冷落,价格已滞涨许久。无论是从印制质量、画面和存世量看,国库券的收藏价值丝毫也不逊色于第三、四版人民币,国库券其实就是埋在沙丘下的金子,等着更多的人去挖掘和开发。

国库券是指国家为了筹措财政资金,而向投资者出具的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利息和到期还本的债务凭证。我国自1981年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库券”实物券开始,至取消实物券代之以凭证式和记账式债券的1998年为止,前后经历17年,共发行了80多个品种,金额高达数千亿元人民币。国库券面值有1元、5元、10元、50元、100元、1000元、1万元等。国库券当年虽然发行量很大,但绝大部分到期兑付了,真正流存下来的十分稀少。据业内人士介绍,早期的国库券图案精美、用纸考究、存世稀少、时代特色鲜明,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

国库券里价值最高的当属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行的几个高面额券种。当年人们的生活水平较低,高面额券种几乎一到期就全部兑现,偶尔“漏网”的一些高面额券种已和停止流通的第一、二套人民币中的珍稀品种一样,成为钱币市场里竞相追捧的收藏佳品。1983年发行的50元券(立交桥图案)市场价为2300元,1983年发行的100元券(立交桥图案)市场价高达3800元,1984年发行的100元券(交通运输图案)市场价也高达3400元。其实,早在1995年以前国内有些资深的藏家已悄悄地在收集早期高面值国库券。据笔者了解,国内至今集齐全套80多个品种国库券的人可谓凤毛麟角,充分说明它存世量十分稀少,收集难度巨大。

对一些涉市不久的普通投资者来说,追逐价格很高的高面额券种有一定的风险,可关注一些早期发行的低面额券种,如1982年发行的1元面额券(挖煤机图案)和1983年发行的5元面额券(炼油厂图案)。这些虽说是我国发行实物国库券以来面值较小的品种,但其印刷非常精美,目前存世量也不多,现1元券市价为20多元,5元券市价不到15元,显现出很高的升值潜力,可谓逢低吸纳的绝好时机。

“长城”普制币有望成为黑马

作为大众投资佳品的流通纪念币,近年来受到了市场的热捧,一枚壹圆面额的《建行》纪念币在近期竟炒到4700元,一枚《宁夏》纪念币炒到1400元。而与流通纪念币面额、形制相仿的“长城”普制币近期的市场表现要弱势得多,可多加关注。

长城普制币又称80版流通金属币,是央行以长城为图案发行的一套供全国各族人民使用的普通版流通金属币,共有4种不同的面值,即1元铜镍合金币和5角、2角、1角铜锌合金币。该系列币最早发行于1980年4月15日,至1986年止。这套币的发行背景是国家为了缓解流通领域壹元券和角券的紧张而铸造的,可以参与流通,但问世后该套币未能受到人们的欢迎,在流通市场并不多见。1980年、1981年、1983年、1985年4个品种市面上散币较多,而1982年、1984年、1986年3个品种当年发行数量极少。国家仅铸造了很少一部分经塑封后放在对外服务商店作为旅游纪念品向外宾供应,故这3个品种目前在钱币市场上十分罕见,属高档钱币藏品,一般工薪层收藏者很难玩转。

长城币的画面处理十分简洁明快,正面上方是国徽图案,中部偏下横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下方是铸造年份。背面是万里长城图案,下方横有面额“壹元”字样,币的侧面边缘是连续齿丝。除了每年的年号略作变动之外,币面上的长城图案没有丝毫变化。据有关资料介绍,1980年“长城”壹元币发行量为250万枚、1981年壹元币为410万枚、1983年壹元币为320万枚、1985年壹元币为410万枚,而1982年、1984年、1986年壹元币发行量则更少,只有区区数万枚。“长城”壹元币及辅币的发行量虽说比流通纪念币要小很多,但市场价格却不高。目前,1981年、1985年“长城”币的最新价不到20元/枚,1980年、1983年也不过卖30/枚和50元/枚,1980年、1981年、1985年的伍角、贰角、壹角铜币每枚价格基本都在10~20元,1983年的三枚角币价格略高一些,每枚大约在50~100元。而1982年、1984年、1986年2个塑封装帧币品种因发行数量极少,现每套价格已达到数千至数万元。

与一些发行量相仿的流通纪念币《》、《广西》等品种的价格相比,1980年、1981年、1983年、85四枚“长城”币的市价明显偏低,一旦其潜在的价值被市场挖掘出来,会有一个补涨过程。尤其是1981年、1985年的长城币,最有可能成为黑马。

价值被低估的外国商贸银币

“袁大头”等中国老银币板块在近一两年里涨幅巨大,一枚普通的民国三年版袁大头从2009年年底时的250元涨到了目前的750元。而当年与“袁大头”等同时在中国流通的外国早期商贸银币的涨幅却要小得多。3年前,各种外国银币的售价要比“袁大头”高不少,但现在像“坐洋”和“鹰洋”等外国银币的价格却比袁大头低得多,外国商贸银币的投资价值已被市场严重低估。

外国早期商贸银币在中国民间简称银洋,也有人将之称为番银。早在明朝中期,西班牙就已在它的殖民地墨西哥制造“本洋”银币,因本洋背面图案有两条立柱,故俗称“双柱”。至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中国对外贸易日趋繁荣,从外国流入中国的银币种类也日渐增多,除双柱外,还有墨西哥鹰洋、英国站洋、印度坐洋、日本龙洋、印度卢比银币及美国贸易银币等几十种,其中以墨西哥鹰洋流入中国的数量最多。一直至清末民初中国开始铸造银币,“光绪元宝”、“袁大头”等中国传统老银币才逐步取代了外国商贸银币。

目前在流入中国的几种著名的外国商贸银币里,价格最低的为印度支那坐洋和印度卢比银币,其余依次为墨西哥鹰洋、英国站洋、西班牙双柱,而日本龙洋和美国贸易银币因存世量比以上几种银洋要少些,价值相对较高。坐洋市场价约380余元/枚,鹰洋约450多元/枚,站洋约800多元/枚,双柱则约1000余元/枚,而日本龙洋的价格已达到1500元/枚。这些外国银币的市场价仅仅是指它的最普通品种,以日本龙洋为例,流入中国的日本龙洋版式很多,从明治3年起至明治45年有几十种之多。一般来说,日本明治早年龙洋因存世量稀少而价格昂贵,明治中后期龙洋则存世量较多而价格低廉,其中价格最高的珍稀银币“明治8年一圆龙洋”的参考价约为10万~15万元,而价格最低的“明治27年―圆龙洋”视品相新旧,其市场价仅为1500~1800元。

总体来说,外国早期银币的种类和版式很多,其收藏趣味是很浓的,且售价也不高。同样是“龙洋”,几年前,普通版的日本“龙洋”比普通版的中国“龙洋”售价高不少,但目前日本“龙洋”价格却比中国“龙洋”低得多,钱币投资者若能择机逢低买入,今后很可能会有可观的回报。

上一篇:邮市也有期货价 下一篇:快速读懂固定收益信托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