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有公信力的传播

时间:2022-09-24 07:17:11

一件事情有理无理,不是靠愿望就能昭示天下的,必须要有手段,这个手段就是具有公信力的新闻传播。

过去一些干部在舆论方面的作法比较陈旧,不管好事坏事,有了事情不主动,最后才“贵人开口”。在信息稀缺的年代里,人们总会由于稀缺而对下一个信息产生期待心理,不象现在的信息爆炸年代,瞬间充斥的信息使人在短时间内就会作出选择和判断,不再有期待期和犹豫期。

掌握强大传播手段的西方媒体,往往就是用大容量、快节奏的信息来把握舆论高地。但是,他们往往忽视了公信力这个基本的因素,传播的是缺乏事实与不符合客观真理的信息。我们应该认识现代传播的一些客观规律。例如,信息传播呈现出先发性效应。实验表明,第一次传播的信息有较高的信任度,如果后发,那么接受者不容易产生信任,一般需要经过多次的强化才能更改认同。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例如,人们普遍自幼接受了“蛇是可怕的,鸡是可爱的”这样一个顺序的信息,虽然多数蛇是无毒的。可是当禽流感发生后,鸡的威胁大大增加时,不管你如何努力“有病毒的鸡比蛇可怕”的信息,人们普遍还是对蛇的防范超过对鸡的戒备。

有公信力的新闻传播并不神秘。在信息社会里,信息充分占有是民主政治的前提,公信力是信息传播的伴随要素,透明是公信力的前提。

敢于说话是信心的表现,善于沟通是文明的能力。现在我们更要善于首先说话,说有公信力的话。通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发展到了令世人瞩目的地位,但是经济上肯定、政治上否定成了国际上一些传媒对待中国的取向。中国的一些主张,强势的西方媒体总是给予负面的解读,并冠以不合道理的原因解说。这是与中国发展的因果关系背道而驰的。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声音必须得到合理的放大,不能设想没有麦克风可以正常地开大会,同样,没有强大的媒体工具,一个国家也不能够立于世界之林。新闻必须具有广泛覆盖的传播能力,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这是一个在实践中被证明了的道理。在实力的比拼中,重视新闻的观念建设,是与传播能力建设同等重要的事情。

孤立主义与闭关锁国是落后的孪生兄弟,今天,开放的中国有着面向世界的气度。随着中国的开放,增加国家间的交往与国际间的合作,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目前,国家的主张与人民的意愿处于高度契合状态,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国内舆论环境。但是这种内部环境必须要与外部环境取得平衡,这才是一个常态的互通场。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算不得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也算不得一个真正成熟的民族。

就是战胜金融危机,也需要有公信力的传播。我们常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在某种程度上讲,市场信心的树立来自对各方面真实信息的综合分析和判断。信心的提升,需要权威信息的支撑;有公信力信息的充分传播,是各级干部和媒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越是面临重大事件,越是应该承担好社会责任,通过及时、客观、公正的报道,引导舆论、提振信心。

信息引导是一种社会性的引导,它的作用大、范围广,具有全面引导的功能。因此,信息引导的公信力和适时性十分重要。信息干预必须依靠正确的价值观和强烈的责任感。可以说,从经世致用到以德治国,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就是“载道”。在信息社会条件下,增强有公信力的传播,并不只是传媒的事情,也是全体干部和公民的事情。信息的背后是人,所有的传播行为都由掌握着传播工具的人操作,大到报社、电视台,小到手机、个人电脑,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也都是坚持具有公信力的传播这个链条中的一环。

上一篇:明天我们如何做记者 下一篇:既是“高压线”又是“指明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