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朗读指导,强化语感培养

时间:2022-09-24 06:37:36

重视朗读指导,强化语感培养

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一个人即使不预备鉴赏文艺,也得训练语感,因为这于治事接物都有用处。为了鉴赏文艺,训练语感更是基本的准备,有了这种准备,才可以通过文字的桥梁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可见,语感的培养是多么的重要。然而,语感是要学生自己去品味、体验和感受的,教师不能包办代替。本文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比较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增删文字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经典的作品,其语言都是经过作者精雕细刻的,描写恰如其分,真是多一字不行,少一字也不可以”。想要让学生领悟这些语言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语感,运用“增删”的办法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不失为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1. 增加字词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

例如,把苏教版六(下)的《孔子游春》中“阳光普照大地,泗水河边桃红柳绿,草色青青”改写成“阳光普照大地,春意盎然的泗水河边·……”通过引导学生比较朗读,学生们就会发现虽然“春意盎然” 这个词语本身是非常好的,但与后文的“草色青青”“桃红柳绿”等词重复了,这样一添加,反而使句子显得啰嗦。从而也使学生了解到,写一篇文章或一句话,不是好词佳句用得越多越好,关键还在于要用得恰到好处。

2. 删减字词与原文进行比较阅读

例如,苏教版六(上)的《小草和大树》中,教师把原句“她们硬是……硬是……”中的两个“硬是”删去,让学生朗读比较。学生很快就能发现,两个“硬是”不可缺少,因为它们充分体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坚强不屈的意志以及为了成功所付出的艰辛努力,是对她们获得成功的充分肯定。

二、改变词语或句式与原文比较

阅读

我们常常抱怨学生观察不够仔细,情感不够细腻,不能很好地走进文本,体会内涵,缺乏对优秀作品的鉴赏和感悟能力。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孩子太粗心,而是因为他们缺少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缺少了对语言文字的敏锐的感受力,也就是语感。如果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我们能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阅读,那么就能使学生从词语走进作品,从而走进作者内心,体会文章的精髓,感受语言的魅力。例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中的《爱如茉莉》中,教师尝试引导学生把原句“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中的“钻”换成“飘”进行比较朗读。两句话,唯有一字不同。有的同学觉得 “钻”字好,表现了茉莉香味的浓。也有的同学发表不同意见:“飘”字也很好,既写出了茉莉花的幽香又与前面“袅袅”相呼应。最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全文,对两句话进行反复的朗读、比较、品味。学生们又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最后一致认为“钻”字用得妙。它把父母间的像茉莉花那样虽平淡无奇,却香味迷人的情感带给“我”的震撼、感动写深刻了,而“飘”字却不能表现出“我”的这一情感。

有时相同的描写,只要调换他们的顺序,就会有不同的表达效果,文章想要表达的意思也会有所改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如能抓住这样的句子进行比较阅读,学生的语感能力也会有所提高。例如,在六年级上册的《我们爱你啊,中国》中,大量运用了定语后置的表达方式,从而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教学时,把原句,如“桂林山水的清奇俊秀”与“清奇俊秀的桂林山水”进行比较阅读。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比较、品味,从而使学生有效、深入地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多姿多彩,感悟到定语后置这种句式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

三、适当运用前后文语句的变化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既可以是原文与相似语句之间的比较,也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前后文人物语言的变化进行朗读比较。这样,既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深入感悟人物性格,也能达到锻炼学生语感的目的。

例如,笔者在教学苏教版五(下)的《和他的大黑骡子》时,就尝试运用了这一教学方法。以下是当时的一个课堂教学片断:

出示的三道命令。“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的话一出口就是命令。

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营长负责杀驴子!”“副营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三道命令,思考:这三道命令有何不同,谈谈你的理解。

生1:三道命令,一道比一道具体,体现了杀骡子的决心很大。生2:三句话使用的都是“!”,也可以看出他坚定的决心。师:很好,同学们读得很全面,连标点也没有放过。还有同学要发表意见吗?生3:我觉得,下这三道命令时,他的内心是越来越痛苦的。从第二次的“不耐烦”“大声说”到后来的“怒吼”就可以看出他在下命令时非常生气,生自己不能保护大黑骡子的气。所以命令越坚决,他的内心就越痛苦……

在一次又一次的比较朗读中,学生增强了对词语、句子的敏感度,语言神经变敏锐了,能够从一些词语的变化,标点符号的运用等细微处,读出精彩,读懂人物内心。

四、关注词语感彩比较阅读

祖国传统的语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同一种意思,如采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其效果语感色彩,往往会大相径庭。例如同样是对“团结合作”的表述,可以是精诚团结、团结一致,也可以是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再如同样是对“能言善辩”的描写,可以是口若悬河、侃侃而谈,也可以是夸夸其谈、喋喋不休;同是描写人长得“身材肥胖”,可以用丰满、健硕,也可以用“肥仔”、胖子。这些完全取决于作者的内心情感取向。课文浓重的感彩的变化或对比描述,能让学生充分体会词语的妙用,从而提高对语言的敏感度。

总之,教师在语文比较阅读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己去品味、去体验、去感受,进而有效提高对作品语言的语感。

(昆山市周庄中心小学)

上一篇: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哀愁 下一篇:论教学过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