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薄”不是博客的错

时间:2022-09-24 05:31:39

1 博客文化――网络新宠

“博客”一词源于英文“Web log”,即网络日志,是网络中一种十分简单的个人信息方式。个人用户在注册之后通过这个网络空间可以自由地信息――包括个人原创的作品、生活照片等等。从博客上所显示的文章内容、网页设计结构,甚至超文本链接都能很好地体现作者的个性。这也正是互联网的一般媒体如BBS、MSN等所无法比拟的,这些技术上的优点使其迅速成为网络新宠。与此同时,就在这“开放的私人房间”里侵权的案件也时有发生。2006年3月15日,一位博客作者秦涛搜狐公司在2005年8月9日的《百度疯了,麦莎来了,阿里巴巴卖了的六种感觉》和2006年2月制作的《博客,女人,谁成就了谁?》专题部分内容取自其博客内容但没有经她本人同意,侵犯了其著作权。该案正式敲响了警钟,告诫人们,房间虽是开放的,你对房间里的家具可以欣赏、赞美,甚至是批评,但是绝对不能未经房间主人同意就把家具搬进自己的房间。

2 博客著作权的新特点

2.1 双权齐下。博客作品享有著作权是没有争议的事情。可是博客作品的创作一般是实时、在线进行的,除非作者在主观上故意采取技术保护措施,如点击“保存文章”或“存入草稿箱”按键,否则只要点击“发表文章”键,那么文章就会在几秒钟后进入作者的博客主页,也即进入了网络公有领域,任何可以获知作者博客网址的人都可以在线浏览该作品,也就完成了作品“公之于众”的发表权。同时,由于该作品是在信息网络上的,可以认为这种情况是作者默认了其作品在完成之时就通过网络进行了传播,即作者有利用网络来发表和传播其作品的意思表示。从而体现出博客作品发表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相继性的特点。

2.2 易受侵犯性。对博客作品著作权的侵犯形式无外乎侵权人擅自下载、转载他人作品,或对他人网上作品编辑后又在其他网站上传该作品,而作为博客三大核心技术之一的RSS技术则允许个人用户将多个包含标题、文章内容、链接的内容项目编译为一个汇总文件用于网站内容的与共享。在提供实时、高效的阅读体验的同时,RSS阅读器完全允许用户进行离线阅读、存档保留,这就使得主动侵犯他人的著作权变得异常容易。

此外,作为网络内容提供商的ICP即选择各类信息上载到互联网供用户访问的一类主体,往往未经著作权人许可而直接将他人博客作品上载到其所属的网页上,或者非法转载其他网站上的合法著作权作品,“大张旗鼓”地侵犯著作权人的复制权、发行权和信息网络传播权。这种随意的复制会最终导致著作权混淆,ICP业者擅自使用作品也不注明原作品的名称和作者姓名,其侵犯更具有隐匿性,使得不知情的读者往往无法分辨是“谁在抄袭谁”。由此可见,博客著作权在新的技术面前更容易受到侵犯。

3 博客著作权的保护

3.1 以技术护权利。博客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沟通便利,同时也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新的难题。既然我们可以开发博客技术,难道我们就不能研制博客反侵权技术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措施来加强对博客著作权的保护。比如,在RSS阅读器中强行规定增加作者署名和其他版权声明的信息,让读者能够更清楚地知道作者是谁,以及了解到作者允许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对其博客作品进行使用。此外,还应当允许博客作者利用某项技术来拒绝其作品被RSS“聚合”,以满足部分博客作者的著作权保护需要。毕竟博客作者有权利决定其作品在网络上以何种方式被读者阅读。

3.2 集体管理制度――博客著作权保护的必然选择。在一定地域内,某类作品的版权人自愿地集合在一起,建立一个会员制组织,版权人将个人享有的版权以有限转让或信托的方式授权给该组织。而该组织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受让的版权,向使用者发放许可,且收取使用费。并根据版权作品使用情况,将收取的使用费分配给相应的版权人。这种版权保护机制称之为版权集体管理制度 。在互联网环境下,不仅仅是ICP要使用博客作品,可以说对博客作品的商业性使用无处不在。而博客作者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就其作品使用与个人用户或商业网站进行逐个授权谈判和收取使用费,集体管理制度就成为博客作者保护其作品著作权的必然选择。

3.3 修法――解困根本之道。从1994年颁布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到2006年7月1日实施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粗略计算一下,我国关于互联网的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就有50多件,可现行的网络立法主要是国务院及其所属各部委制定的具有管理性质的行政法规和行政规章,缺乏上阶位的法律。这就需要国家对著作权法进行及时的修改,明确网络作品范围、侵权方式、行为种类、赔偿标准及侵权主体承担的法律责任,不仅仅是博客,更是其他网络文化和网络经济健康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在规范具体的实施制度时宜周全而详细,使其具有可操作性。诚然,博客著作权的保护更多地依赖于广大博客作者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社会各界对博客著作权的尊重,最终使得博客这一新生事物能够快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晓清.网络服务提供商在著作权中的责任研究[J].律师世界2001(5)

[2] 李扬.网络知识产权法[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

[3] 伍玉伟.RSS:网络信息“聚合”利器[J].现代情报2006(2)

收稿日期:2007-12-26

上一篇:正确区分注意规定和法律拟制 下一篇:“反向混淆”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