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时间:2022-09-24 04:57:36

拓展阅读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一、小学生的语文拓展阅读要求

(一)逐渐培养良好的基础字、词、句是学好语文的基础,通过阅读慢慢培养学生从字到句的融合,才能达到日后学习中表达和书写的要求。教师要注意学生对字词的把握,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等资料,再结合字词在文章中包含的意义,逐渐掌握这个词。教师可以研究词在文章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情感表达,整句理解,再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有了语感,积累常用的词语和句式,以建立良好的基本素质。

(二)掌握阅读技巧阅读的基础扎实了,就需要一定的阅读技巧。首先,朗读是基本的技能。大声朗读的过程,就是对文章的熟悉,更加真实地去理解文章的精妙;再者,默读的使用。默读就是不出声地阅读文章,速度较快,但是对于学生的思考有很大帮助,用途也更加广泛;最后,背诵是一个提高能力的技能。对优秀文章的记忆,不仅是对学生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学生知识积累的重要方式。

(三)阅读方法要求阅读掌握一定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教师在课堂教育中要注意让学生掌握精度的方式。对文章的精度,既可以使学生掌握文章的关键内容和内在思想,又可以培养学生在问题处理时的认真。略读,顾名思义就是大概地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尤为重要,粗略地把握关键字,迅速把握文章的内容,这就是略读所要达到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的重要性

(一)提高语言能力语言的表达是一个人能力水平的体现。阅读会增加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语言的积累,这样在说话时才能出口Kechengyujiaoxue课程与教学成章,一气呵成。语言能力的提高,既是学生交际能力的提高,也是学生交流和生存的保证。

(二)提高语文素养课外阅读是对课上的延续。在课外阅读中,学生阅读大量的不同风格类型的作品,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面,接触更多的世界;对于课堂上知识也是一种深度的认知和理解,提高语文的阅读能力和文化水平,大量阅读是利大于弊的。

(三)升华自己的心灵现在人们的生活、工作的节奏快,心理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通过阅读可以舒缓人们的精神世界。学生的大量阅读,尤其是在阅读优秀文章时,可以感受文章带来的文化内涵,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去享受文化的魅力和对审美的体会,一举多得。

三、培养小学生语文拓展阅读能力的实施方法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教师要掌握好学习的节奏,要建立一个能使学生心里感到舒服愉悦的环境。课堂的气氛要宽松,教师态度要有亲和力,语言和蔼可亲,发人深思,维持阅读环境内外均衡,利于学生的兴趣产生和能力的展现,一步一步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鼓励学生去把句子读出来,一句一句带动学生,提高语感,积累词汇,为自己写作打下好的基础。教师要把精力分散到每个学生身上,不可只看好表现好的学生,避免对表现不好的学生有偏见。每个学生都要得到教师的细心指导,教师要去欣赏每个学生,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交流互动多了,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就近了。学生在教师面前就不会感到拘谨,敢于去表现自己,学生有了自信心,便会主动去阅读。

(二)丰富学生的阅读内容阅读内容要多,但是也要掌握一定的精度和多样化。内容的多样性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拓展的内容可以使对课堂的延伸,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来巩固复习。内容要正面、健康,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才能提高阅读。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安排学生读一些儿歌诗词、寓言故事等。难度适合学生阅读,减少学生产生抵触的情绪。在教学中,课外读物的有效利用,让学生意识到课本的知识终究是有限的,知识的海洋还有很大的地方等着自己去探索。以点带面,提高兴趣,增加阅读量。高年级的学生对事物的看法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有了自己喜爱的作品和作家。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的爱好在哪方面,喜欢看小说还是散文。学生在对某个作家感兴趣了,教师就要推荐作家的作品让学生去自主阅读,阅读时就会有鱼入大海的感觉,可以自在地畅游,进入作者的世界,感受作者的情感,这就达到了阅读的目的。

(三)内容和情感的师在引导学生去阅读的同时也要对文章的内容作出适当的提问,带着疑问去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效率和内容体验。阅读也不能是简单的纯粹去看字,文字里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情感。思考会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延伸,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思考中体会作者的情感,这种体会往往是因人而异的。每个学生对于情感的体验是不同的,虽然面对的是相同的一篇文章。教师在处理这些时,一定要抓住学生的差异,给予不同的评价和肯定,继续引导学生在深层次思考。

四、总结

阅读的重要性是不可否认的,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极其重要的。教师既要掌握好全局,也要梳理好细节。按照实际的情况来引导学生正确阅读,结合那些有效的办法,来完成教学的任务,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追求更高的水准。

作者:孙丽娟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育英第二外国语学校

上一篇: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论文 下一篇:实验绿色化教学有机化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