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时间:2022-09-24 04:49:30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研究

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是现代化过程中三个不可或缺的历史阶段,其中城市化是最为关键和复杂的阶段。党的十七大提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的历史时期。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表明,金融制度变迁的目的是建立一个交易费用更低、融资效率更高且有利于金融主体发展的金融体系。统筹我国城乡发展、推进一体化建设是城乡“二元结构”下由政府主导的强制性制度创新,城乡一体化的金融创新正是这一制度变迁的现实需要。在此过程中,需要调整长期以来偏向城市的金融制度和资源供给政策,通过金融制度和政策安排实现工业对农业的反哺,达到“帕累托最优”。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大有可为

今后10~20年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农发行履行职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提供的《2010年中国发展报告》,到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率要由目前的46%提高到65%,约4亿农民工要转化为市民。可见,农发行大力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农民由分散居住向社区化集中居住方式转变,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根本举措之一就是把农民从几千年来分散的居住方式中集中起来,采取连片开发、集中开发等方式,向市、县城市郊区和中心城镇转移,在释放大量农用占地的同时,为社会提供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以解决农民致富和持续增收的问题。以河南省为例,按照“向心布局、集群发展、两规衔接、五个层次”的现代化城镇体系总体规划要求,到2020年,仅郑汴一体化区域城镇人口就由目前的350万人发展到800万~1000万人,城镇化率要达到70%以上;全省每个县都要实现“四个一”目标:建设好一个产业集聚区、培育一个超百亿元的特色主导产业、形成一个人口规模超20万的城市和一个超10万人的中心镇。其中,新乡市已提出到2020年将全市3571个行政村全部整合为1050个新型农村住宅社区,30个产业集聚区。该市2010年新增建房农户2.5万户,新增建筑面积450万平方米,需要投资37.4亿元,今后十年共需投资580多亿元。很显然,如此庞大的资金需求,仅靠地方财力是远远不够的,迫切需要农业政策性银行介入支持。

农业生产由传统的家庭生产向产业化生产方式转变,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

居民居住向社区集中,为农业的规模化,即农业生产方式的产业化创造了前提。按照“资产变股权、社员变股东”的思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大大拓宽集约节约用地渠道,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建立新型农村社区后整理出来的土地,一方面按照占补平衡、略有增加的原则组织复耕,并进行高效农业生产;另一方面,还可根据建设和发展需要,将一部分剩余土地通过置换调整为国有用地挂牌出让,用于城市建设。农业产业化带来了农业生产的深刻变化,也为农业政策性银行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工业生产由简单粗放的生产向园区化生产方式转变,需要农业政策性金融支持

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进程,需要改变目前广大农村地区工业生产布局分散、资源消耗较大、乱排乱放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现状,通过设置产业集聚区或工业园区等形式,把这些企业集中在一起,走集约经营的路子。企业迁入园区后,将置换出的工业用地根据规划调整为商业用地或恢复为农业用地,一方面增加了土地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对入驻园区的企业进行统一布局、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由园区牵头为企业开拓市场、产品研发、人员管理等提供帮助和便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园区既成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分工的现代企业孵化器,又是一个由各个功能企业构成的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农业政策性银行既可发挥优势和职能作用,对园区内优质产业化龙头企业进行大力支持,同时又为优化客户结构、培育新的市场主体提供了新的机遇。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行为边界

就支持城乡统筹发展而言,农发行应将信贷支持重点放在具有明显公益性、非经营性,且难以依靠自身经营实现收支平衡的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上,放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上;以政府主导,实体承贷、预期收益权抵押为主要运作方式。也就是说,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或政策尺度:一是必须坚持政府主导。政策性银行的主要职能是配合政府解决市场失灵或弥补市场缺陷,尤其对城乡统筹中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中长期建设项目,首先要列入政府规划、政府立项,项目建设和运营也必须由政府控制或主导。二是必须具有典型的公益性、非经营性特征,一般商业性银行和社会资金不愿投入而为了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又必须投入的项目,亦即重点扶持社会效益好,但自身效益低、投资周期长、资金回笼慢、风险较大的项目。三是必须围绕“农”字做文章,不打“球”,不与商业银行争“地盘”。应将大中城市郊区、城乡结合部、产业集聚区、城中村改造中的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民集中住房建设,以及县域城镇建设等作为主战场。

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着力点

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是农业政策性银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就信贷支持着力点而言,应主要围绕以下领域来展开:

农村土地整治和农民住房建设。农村土地整治,主要支持农村土地整治复垦开发、农村村庄(含城中村)整治、土地收储整理开发等,农民集中住房建设,主要支持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与改造、农村危房改造、棚户区和泥草房改造等。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支持农村路网、电网、水网、信息网和农村能源建设。农村路网,重点支持农村(包括县域城镇、城市郊区)公路、水路、公路场站、码头建设等,农村电网,重点支持农村户户通工程、农村电气化工程、农村电网建设等;农村水网,重点支持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等;农村信息网,重点支持农村邮政、电信、广播、电视、信息等网络建设;农村能源,重点支持水能、风能、热能、太阳能、沼气、天然气、生物质能等。

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支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改造、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业生产基地开发与建设、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及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等。

园区现代农业项目。重点支持迁入园区和产业集聚区的粮棉油农业产业化龙头

企业和骨干加工企业,非粮棉油农业产业化龙头和加工企业、农业物流体系建设、现代观光农业、农业小企业以及纳入农发行业务范围的其他涉农企业。

县域城镇建设。重点支持城镇基础设施、文化教育卫生和环境设施、便民商业设施、农民集中住房改造工程建设。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信贷支持方式

依据萨缪尔森公共品类型划分理论,政策性银行贷款本质是政府提供的一项公共服务,具有公共品或准公共品属性。由于公共品的供给可以采用市场化、商业化的方式运作,因此可区分各种不同性质、类型的信贷公共品,将筹资主体和生产主体分离,把政策性贷款的生产交给政策性金融机构,由其提供政策性贷款产品。而政府只需要以出资者的身份,以提供补偿、政策支持、提供担保、让渡收益权等方式,向金融机构购买相关产品,以提高政策性贷款供给效率。

结合河南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农发行在支持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中近期应主要采取“收益权抵押型”信贷模式;待有关配套政策和补偿机制到位后,再实行“政策支持型”、“政府保障型”和“财政补偿型”等运作模式。

对政府主导的非经营性项目,主要以国有独资或控股规范的实体公司或事业法人作为承贷主体

实体公司承贷,实体公司建设。即贷款主体是政府认可的国有独资或绝对控股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完善,承担项目建设的管理职责,并在借、贷、管、还各环节建立比较完备的管控机制,财务规范,内控到位。这类实体公司全面负责项目融资和建设等投融资工作,集融资和项目建设于一体。

项目公司承贷并负责建设。政府控股的实体公司只负责项目的管理工作,一般不承接银行贷款。项目公司作为实体公司的全资或绝对控股的二级公司,全面负责项目融资和项目建设等投融资工作,贷款由二级项目公司具体承贷并负责监督使用和管理。

事业法人承贷并负责项目建设。目前使用最多的是以土地储备中心或政府成立的土地整理中心作为承贷主体,用土地储备征作抵押或整理后土地的预期收益权作为质押。贷款主要用于土地整治以及农民住房集中建设等项目。河南省分行2011年以来已先后向5家土地储备中心审批发放贷款7.2亿元。

对政府主导、收益能够覆盖贷款本息的经营性项目,农发行可以直接向市场化运作的公司提供贷款支持或采取银团贷款方式予以支持

以项目预期收益为基础的抵质押贷款方式。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利用市场杠杆,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城镇建设发展规划的条件下,招标引入投融资主体,采取回购或授予特权许经营权、市场化经营方式(如BT、BOT),吸引民营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标的投融资主体以盈利为目的,以项目的预期收益为基础,或将项目预期收益权设为质押品,或用企业的其他资产作为抵押,向银行取得贷款,筹集资金后开始项目建设和运营。近年来,国家开发银行委托代建贷款模式即类似于上述运作模式。由国家开发银行依托政府与受托方签订委托代建协议,受托方负责项目建设和投融资。在筹集资金时,受托方以应收项目资产回购款为质押,向银行申请贷款;项目建成后,政府通过分期回购方式收回,银行从回购资金中收回贷款本息。农发行也可借鉴这种运作模式,大胆创新,对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中的经营性公司发放抵质押贷款,实现信贷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多元化。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直接承贷的运作方式。比如,河南省长垣县支行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向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南省宏力集团有限公司贷款1.1亿元,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政策性资金支持”的模式,由河南省宏力集团公司负责承贷,集团公司的房地产作为抵押,还款来源主要是整理后产业集聚区土地预期收入返还和财政每年拨付的专项补助资金。同时,公司与当地政府签署土地预期收入返还和财政补助资金还款协议,按年度划拨到集团公司在农发行开设的账户上。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当前情况下大多数地方承贷主体选择困难的问题。

银团贷款方式。城乡统筹发展中资金需求庞大,受规模等条件限制,往往一家银行难以承受,选择银团贷款方式则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最近,农发行河南省分行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发放农村道路建设中长期银团贷款50亿元,其中农发行贷款40亿元,以国家每年向河南拨付的补贴资金作为还款来源,既解决了承贷主体选择难的问题,又促进了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若干配套政策措施

完善外部配套政策

建立财政扶持机制。一是建议国家从经营性基本建设投资或国有土地出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设立“农业投资发展基金”,对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性贷款给予适当补贴,包括利差补贴、因自然灾害等因素形成的贷款损失补偿等。二是建立资本金补充和风险拨备机制。建议以2010年末的资本充足率为基数,由中央财政按不低于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一次性注资补足。如果中央财政一次性注资有困难,可以通过免征农发行所得税、账面利润全额转增或发行次级债券等方式补充资本金。三是完善风险拨备机制。建议提高农发行贷款风险拨备税前提取比例,由现行的1%提高到3%,以增强化解涉农贷款风险的能力。

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建议对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给予税收减免或税收返还政策。同时,实行有别于商业银行的差别准备金政策,降低农业政策性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并对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等新农村建设规模单独安排信贷计划。

建立适合农业政策性银行特点的监管体系。一是实行差别监管。对农发行开展的政策性业务和商业性业务分开管理,分类监管。政策性贷款业务,主要监管其是否履行政策性银行职能,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商业性贷款业务,可参考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办法,把信贷风险防控放在首要位置。二是科学界定农发行的贷款分类标准。目前存在的焦点问题是对政策性贷款的分类标准上,监管部门与农发行是两个口径。应结合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和即将实施的十二级分类标准,把政府部门认定、本息有保证的政策性贷款,不管是否逾期,一律纳入正常贷款范畴,变两个口径为统一的单一口径,便于农发行考核和管理。

理顺并归并各类财政支农资金由农发行统一拨付。目前,我国中央级直接分配、管理农业财政资金的部门达9个之多。根据国务院赋予农发行“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职能要求,建议对中央和地方各类支农资金进行整合归并到财政部门统一管理,并由农业发展银行结算与拨付,以增强农发行的支农主导作用,加强对支农资金的监管。

抓紧出台农业政策性银行相关法律法规。建议抓紧出台(《农业政策性银行法》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条例》,使农发行业务经营纳入法制化管理的轨道。

建立外部激励约束机制。随着农发行支农力度尤其是支持城乡统筹发展力度的加大,建议国家对农发行建立有效的外部激励约束机制。围绕促进政府支农政策目标的实现、信贷资金安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银行经营业绩等方面,对农发行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将考评结果同员工收入、费用安排等挂钩,并在财务费用的管理使用上借鉴商业银行收入费用率管理方式,逐步建立一个良性的费用约束机制,并赋予一定的自,以促进农发行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调整内部管理措施

建立与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合作机制。一是要高度重视与地方政府和财政、土地、规划等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积极向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宣传解释农发行支持城乡统筹发展的有关政策要求,促请他们在项目规划、实施、承贷主体及信贷资金管理等方面与农发行密切配合,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金融生态环境。二是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做好政府融资平台的清理规范工作。对于清理整顿后保留的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要促请政府增加公司资本金,形成现金流,产生净收益,使融资平台公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实体公司。三是促请政府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偿还债务的基金,专户管理,以防止因项目收益无法如期实现或实现的收益不足等因素导致农发行信贷资金损失的情况发生。四是要不断改进客户营销和服务工作,主动介入项目规划编制、建设方案、融资方案制订等前期工作,积极培育优质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

完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办贷流程。要抓紧对现有办贷流程和信贷管理系统进行修改完善。尤其是要尽快在CM2006系统中增补新科目,增加新的管理模块,调整授权授信规定,减少办贷中间环节,加强上下级行和前、后台之间的衔接,进一步提高办贷效率,推动新农村贷款业务顺利开展。同时,要大力推进金融产品和管理创新,探索“四荒地”抵押,土地储备证抵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转让与农业土地经营权和承包权抵押的方式方法,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调整和完善新农村建设贷款科目。具体思路为:一级科目应在“政策性贷款”项下设立“新农村建设贷款”科目,与“粮油贷款”和“棉花贷款”等科目平行。“新农村建设贷款”项下再设立“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农业开发贷款”、“农村土地储备整理贷款”、“农民集中住房建设贷款”、“县城城镇建设贷款”、“农业科技贷款”等二级科目。至于三级子科目的设置,可在现有基础上相对归并整理即可,个别可根据需要作一些补充完善。

加大宣传力度,打造“建设新农村银行”品种形象。加强“新农村建设贷款”产品的对外宣传工作,使之成为农发行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主打产品,彰显农发行“建设新农村银行”的品牌形象。定期举办支持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党政领导和涉农单位相关人员出席,进一步扩大农业政策性银行的社会影响。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员工队伍素质。树立“人才兴行”战略,实施人才工程,通过公开招聘等形式,抓紧吸纳补充新农村建设信贷业务中所急需的项目管理、法律事务、工程建筑、风险评估等专业人才。采取到商业银行跟班培训、到大专院校学习培训、到国外银行交流培训以及强化系统内专业培训和上下交流等形式,提高现有人员素质。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薪酬分配制度,进一步调动农发行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上一篇:从金融危机看风险的传染与转化 下一篇:农民对农村信用社的认知和参与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