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DIO培养模式下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9-24 04:46:10

基于CDIO培养模式下的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摘 要: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文章试图将CDIO教育模式引入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并提出了三点对策,使现有的艺术设计教学更加符合市场的需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CDIO 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4-138-03

一、对CDIO培养模式的阐释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是近年来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大纲要求以综合的培养方式使学生在这四个层面达到预定目标。提出“做中学”的理念。CDIO的理念不仅继承和发展了欧美20多年来工程教育改革的理念,更重要的是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力培养、全面实施以及检验测评的12条标准。

相比之下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存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对比中国学生,欧洲和北美学生以团队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强很多。国内外的经验都表明CDIO模式“做中学”的理念和方法是先进可行的,适合工程教育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改革。

“做中学”的理念提出了完全不同的教学思路,以往我们在课堂上的做法都是先把所有的理论知识讲完,然后用不多的实践课时“做”。这样其实忽略了知识与技能的层次性与直观性。有很多的知识与技能是需要有一定的“做”的基础时才能领会的,当没有这个“做”的基础的时候去讲理论,学生根本无法领会其中的含义,结果造成了“学”与“用”的脱节。

笔者个人理解CDIO模式最重要的核心就是解决教学的方法论的问题,将以前以“学”―“做”―“用”为主的教学模式改变成“用”―“做”―“学”的模式,首先以“用”为命题,为了解决“用”的问题而开始“做”,在“做”的过程中“学”,在这样的过程中来进行人才培养。

二、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与CDIO培养模式结合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艺术设计专业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不断发展。无论专业学科设置还是招生规模都有了质的飞跃。尤其是像环境艺术、平面设计这样的专业,每年需要大量的人才,同时也出现了对人才需求的细分。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在这样的环境下显得十分紧要。传统的应用型艺术设计培养模式也已经开始出现不能满足人才培养需求的情况,引入CDIO教育模式对于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来说非常必要。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对技能的要求很高,从业者必须要掌握设计表现能力、形态创造能力、色彩搭配能力以及对材料、尺度、工艺及设计方法等问题的处理能力。在这些方面艺术设计教育与工程教育有着很高的相似性,具有培养模式相互借鉴的基础。

艺术设计专业可以将所有的专业课程分为两大类:技能掌握类与设计理念类。技能掌握类课程是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大部分的课程内容,也是课程改革的重点。可以分为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像绘画基础训练、三大构成、计算机软件、各种专业设计课程等内容都属于这一范畴,笔者认为这些课程都适合采用“做中学”的培养模式。具体来说每段课程的目标就是完成训练项目所规定的作品、作业。探索一套理论与实践穿行的新方式。以“做”的过程来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将教学的重点由过去的所有人都学习统一的理论知识,转向以作品为基础,结合具体作品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

三、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与CDIO结合的对策

(一)建立课程间的有机联系

一件艺术设计作品简单来说可以分为形体、色彩、材质这三个基本的要素,而我们要从无到有的将其创造出来,简单来说也就是设计了形体、色彩、材质这三个要素。只要我们具有对这三个要素的设计能力就可以完成这项工作了。

做为一名初级设计师大致需要掌握这几个方面的能力――造型能力(平面与三维)、设计表现能力(手绘与计算机)、色彩应用能力以及掌握正确、先进的设计理念与理论、各种实现设计的工艺性问题等。

这些基本的能力每一项其实都是复杂的,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么我们在进行培养的时候就需要进行系统的规划,就拿手绘的设计表现来说,一般的培养方案都有设计素描课程、透视原理、速写、设计表达四门课程。而实际上这四门课程需要解决的最核心问题是形体的分析―形体再现―形体创造。这些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有这个核心问题作为脉络,单靠哪一门课程都无法解决这个核心问题。那么如何层次清晰的建立这些课程之间的联系,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个假设,我们利用设计素描和透视原理两门课程主要来解决形体的分析与再现能力,速写课程由再现向想象过度,到设计表达课程的时候完成形体想象能力的初步培养,在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中再加强这种能力,到学生毕业的时候达到较强的形体创造能力。其关系如图1所示。这样我们就用一系列课程培养了学生的造型能力,使其具备了形态创造的基本技能。

(二)建立有效的实践平台

首先以“做”为中心必然要求有一个“做”的平台,依笔者看来如果能够建立教室和实验室合二为一的平台那么无疑是最理想的。借鉴国外优秀设计学院的做法给学生提供一个大的工作室,教师同样也在这个空间中拥有工作位。每人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工作室里提供有整套的完备的软硬件设施,教师在上专业课程的时候就在这个工作室当中,一边教授理论知识,同时进行设计实践。

其次如果我们的每个班级都能拥有独立的专业教室,每个人都有固定的设计所必需的工作位,那么也是一个比较理想的实践平台。根据每一段课程实践内容的不同这个教室所发挥的作用也随之发生改变。这样有利于学生利用大量的课余时间来从事专业实践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这种方式和教师工作室制度结合其效果也是不错的。

如果教学条件无法达到上述两点要求,再次就是更大的发挥实验室的作用,并且以实验室为平台建立以教师为主导的工作室制度。

1.建设功能完善的实验室。以“做”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必然要求我们的实践环节大大增加,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实验室要更多的发挥平台的作用。搭建这个平台最行之有效和最经济的方式就是边“做”边建设。在“做”的过程中确定应该购置那些设备仪器,这样才能少走弯路,用最少的钱办更多的事。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实验室投资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是非常便宜的,这类专业一般不需要太多昂贵的大型设备,需要比较多的是一些简单的工具,但是要求比较系统的能够完成某一项任务,适应实践教学的要求。

以实践为中心的上课方式会对教学的场地提出要求,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无法满足实践环节的教学需求,这就要求我们要解决这一矛盾,需要结合我们自身的情况。如果专业教室不能够实现的话那就只有一个办法,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有更多的学时在实验室进行。只有这样紧密的将课程与实验室进行联系才能体现以“做”为主的教学思想。

2.建立以教师为主导的工作室制度。对于大学而言一个专业水平如何主要要看教师水平,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想要提升专业水平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余需要参加设计实践与研究,因此必须要有一个平台和相关的体制来服务于教师设计实践与研究。建立以教师为主的工作室制度,让教师在进行设计实践的过程中既能服务市场提高专业水平,又有了物质回报,一举两得。

专业教师在利用这个平台的资源进行对外设计服务活动的同时组建属于自己的设计团队,这种团队可以是几个教师之间的组合,也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组合,各种资源之间相互渗透,对外形成一个统一的合力,整体提升个人对外设计服务的能力。

这种做法也弥补了我们的教学中缺乏团队配合能力培养的不足。

对于工作室的建设也应该采用以项目带建设的方法,这样不但可以降低投入,使得购置的每一个设备、工具都有发挥自己作用的地方,同时也避免了盲目的购置一些使用率极低的昂贵的工具设备。

(三)建立以“用”为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新的教学形式,CDIO模式要求我们的教学要以实践、项目为核心展开,这不仅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要反思我们过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建立侧重于应用的理论教学。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以项目和实践为讲授理论的平台,这对老师的理论知识的掌握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不仅能够讲授理论,更要能够利用相关的理论知识来解决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再把这个过程中积累的经验与对理论问题的思考带到课堂当中,指导学生进行设计实践。

2.互动是实践教学的根本。实践教学的过程如果没有互动,没有对问题的探讨与点评,那么这个实践的过程基本上是没有意义的。

以往我们有一些实践环节往往存在这样的情况:教师布置作业,学生开始做作业,其中对过程基本没有干预,最后拿来结果,老师给出成绩,实践过程结束。这种实践教学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只是做了作业,但是为什么做,哪样做是好的,哪样做是不好的,学生不知道。如果我们的实践教学环节是这样进行的,那么很显然是不符合要求的,也是不科学的。不能够起到锻炼学生的目的。

建立在互动基础上的实践环节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教学过程。

3.教师示范是实践教学的核心。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刚开始必然是无从下手。教师一定要起到引领的作用才能使学生进入到训练课题中,而这个引领的过程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动手亲自示范,或者用自己的设计案例作为例子来讲解。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就对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水平高度认可,从而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向教师请教。这样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的实践能力较弱,学生对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认可,那么就会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教师讲得正确的理论可能也不被学生认可,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要建立新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是关键,教师示范是核心。

四、结语

由于市场的不断细分,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现在正处于关键的发展期,专业发展前景看好,结合我国经济转型的宏观经济走向,设计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势必会发挥出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将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新成果引入艺术设计专业,探索如何建立起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与我国的经济建设。

[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黑龙江省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子课题《新形势下高校应用型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方式研究》的相关论文,课题编号:GZD1001-49]

参考文献:

1.陆继庆,徐庆.基于CDIO模式的“电子技术综合设计”课程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5)

2.王文福.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诉求的教学改革的理性思考――面向CDIO理念的地图学教改构想[J].测绘科学,2011(6)

3.李瑞芳,吴雅娟,王莉利.基于CDIO的《综合应用》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卷,2010(1)

(作者简介:王伟,黑龙江科技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工业设计系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责编:纪毅)

上一篇:对油田采油厂成本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思... 下一篇:“班企合作”实践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