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江苏昆山学习考察报告

时间:2022-09-24 04:26:59

赴江苏昆山学习考察报告

4月7日至14日,**县党政干部代表团赴江苏昆山市委党校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代表团就“昆山之路的发展历程与精神内涵”、“昆山招商引资实践与思考”、“昆山城乡一体化建设”、“昆山新型工业化与城镇规划建设”、“昆山服务型政府建设”、“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等专题认真进行了学习和研讨,并先后深入昆山市科技博览中心、昆山部级经济开发区、三得利啤酒公司、昆山市周市镇及市北村、江苏好孩子集团、花桥国际商务城、水乡周庄和江阴华西村等地(企业)进行现场参观考察,还与在昆山及其周边地区创业的**籍老板进行了友好互动和招商洽谈。通过学习考察,全面了解昆山市在抓改革、促开放、谋发展、惠民生、保稳定、优服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再结合**实际,我们得到许多启示,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百强县之首的昆山强在哪里

一是率先发展打造“实力昆山”。率先发展是昆山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作为一个县级市,昆山的人口和地域都不大(931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3.7万),发展起点也不高(1985年,昆山仅是靠种水稻、蔬菜为主的农业县,经济总量在苏州市排在最末位),但昆山人敢闯、敢冒、敢试,通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努力,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散转聚”、“低转高”四个阶段,成功走出一条以发展外向型经济为主要特色的崛起之路。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办在县级市的部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家封关运作的出口加工区;大陆第一家台资银行;第一家县级市台商协会;第一个进出口总额突破600亿美元的县级市。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分别从1978年的2.4亿元和466元增至2012年的2720亿元和16万多元。2005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2012年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3亿元;工业总产值8520.5亿元,服务业增加值1069亿元,进出口总额865.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495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超770亿元。连续四年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一,连续八年获得中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一。

二是科学发展打造“魅力昆山”。昆山的发展,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该市现拥有3个部级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部级综合保税区、部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旅游渡假区),致力于打造国际化现代产业名城。昆山三次产业结构比由1978年的51.4:28.9:19.7转变为2017年的1:65:34,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考察期间,我们行走在昆山城乡路头,满眼看到的是葱郁的树木、芬芳的花草、宽敞的大道、精致的小区、现代化的厂房,拥有2.5万户企业的昆山看不到一个浓烟滚滚的烟囱,建成污水处理厂24座,污水管网1192公里,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6%。建成垃圾焚烧发电厂,形成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实现一个炉子焚烧。昆山致力于统筹城乡发展,坚持以工业化、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发展,积极推动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全市70%的人口生活在城镇,90%以上企业集聚中园区,90%的耕地实现规模经营。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74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23186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例为1.71:1,农民收入增幅连续九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差距逐年在不断缩小。

三是和谐发展打造“幸福昆山”。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是昆山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最大成果。昆山始终把富民优先作为发展的第一导向,坚持亲商亲民并重,着力抓好产业富民、创业富民、就业富民、物业富民、投资富民、保障富民、财政转移支付富民、帮扶经济薄弱村富民等八项工作,大力实施“三有工程”,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五道保障”,农村低保、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拆迁补偿、征地补偿,全力构建群众持续增收机制,市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坚持妥善处理干群关系、政商关系、劳资关系、新老昆山人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昆山2003年就开始推行农民向城镇集中居住。在城镇规划区,农村“只出不进”,农民不再有宅基地,而是逐步搬进新型社区。农民房屋被征收,可选择现房或货币安置,1间自建住房可以换3套公寓房,农民1套自住、1套租赁、1套出售,兼顾了当前和长远利益。通过大拆大建,减少大量的宅基地,储备了100多平方公里的建设用地。同时全市规划了73个大型农民社区,社区里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一应俱全,生活休闲设施完备,治安管理井然有序,传统的农村生活方式完全被新的城镇生活方式所取代。我们走访了该市周市镇市北村,这个面积5.35平方公里、人口8000余人的村,实现了社区化、园林化、商业化、城市化,2012年村级资产近3亿元,年可支配收入3196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8万元。同志视察昆山后曾高兴地说:“全国都像昆山,小康社会就实现了!”。

四是服务发展打造“效率昆山”。学习考察期间,昆山干部“创业、创新、创优”的强烈发展意识和“争先、领先、率先”的进取精神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无论是市领导、镇和部门的负责人,还是普通干部,对全市的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都了如指掌,谈起来如数家珍。该市始终把机关效能建设作为昆山打造服务品牌的核心,每年春节以后的第一个全市性大型会议就是效能效率建设工作会议,通过持续不断地推进效率建设,全市上下形成了三点共识:即抓效能效率,就是抓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抓效能效率,就是抓招商引资;抓效能效率,就是抓党委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在市级领导联系镇的制度中,市领导的责、权相当明确,市里大的事情一起研究决定后,推进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不管涉及到什么部门,由哪个领导分管,统一由市挂镇的领导决定,减少牵扯和周折,工作效率高。该市在全省率先建立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大力推进服务企业“三个一”工程,在资料齐全的情况下,确保企业一周内领取营业执照,一月内领取施工许可证,一周内完成联合竣工验收。同时该市各镇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每个镇都有很好的发展理念、创新的思路和务实的举措。如周市镇近年来聚力建设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力做好亲商、安商、富商工作,短短几年引进和培育装备制造主干企业66家,去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

二、昆山实现跨越式发展原因探析

(一)抓住解放思想这个法宝,在把握发展机遇上先人一步。昆山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每一次大的突破,都是以解放思想为前提的。改革开放之初,昆山紧紧抓住上海国有企业向外拓展?“大三线”军工企业转产民用工业的发展机遇,大力发展横向经济联合,迈出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一步。20世纪80年代中期,昆山冲破姓“社”姓“资”的思想束缚,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开放开发战略的机遇,自费创办开发区,创办了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企业?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和有偿出让第一幅土地,在全省县市中率先走出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第一步。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重要谈话后,昆山抓住沿江重点发展和昆山开发区获国家批准的机遇,利用浦东效应打时间差?空间差,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形成了招商引资的第一轮高潮。面对1997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带来的发展困难,昆山寻找契机?迎难而上,果断作出“主攻台资”的战略决策,开辟了利用台资的新空间。进入21世纪,昆山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大力实施民营赶超和服务业跨越发展战略,极大地改善了昆山的产业结构;并适时提出“三自”、“三学”战略,走自主创新的“昆山之路”,加快把经济社会纳入科学发展轨道。正是由于昆山在发展的每一个转折关头,能够不断解放思想,捕捉发展机遇,抢占发展先机,比别人醒得早?跑得快?干得实,不等不靠,才推动了经济发展隔几年就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抓住做大做强产业这个根本,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上先人一步。昆山以经济发展转型为核心,坚持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和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基地化,着力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是推动制造业产业链高效整合。把电子信息和现代装备制造作为两大基础性支柱产业,致力于集聚发展、高端发展,形成了软件、集成电路、平板显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通信等五条电子信息产业链,模具、工程机械(特种车辆)、数控设备、新能源装备等四条装备制造产业链。2012年,以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手机、液晶显示器为代表IT产业占工业总量的65%。笔记本电脑产量达到7870万台,占世界产量的5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2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2.5%。二是抢占新兴产业发展先机。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第一方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立足自身主导产业和衍生产业,重点发展光电、新能源汽车、可再生能源、碳素材料、高端装备、智能电网、机器人、小核酸、软件和服务外包,以及物联网等新兴产业。2012年,全市新兴产业产值28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6.5%。小核酸产业几乎囊括了全国小核酸领域最优秀的院士等人才;可再生能源产值突破100亿元。三是打造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以花桥国际商务城为龙头,充分发挥制造业优势、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成本优势,加快建设与工业化相配套、与城市化相适应、与国际化相接轨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生产业,在金融服务外包、区域总部、软件服务、三四方物流、展示展销等领域取得重点突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四是形成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特色。发挥海峡两岸(昆山)农业合作试验区带动作用,推进高产粮油、特色果蔬、特种水产、花卉苗木等4个“10万亩”建设,提高农业基地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农业亩均效益提高到2238元,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抓住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这个关键,在开放开发上先人一步。昆山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成就根本上得益于招商引资和昆山开发区的建设。昆山适应经济全球化产业集群日益发展的趋势,积极探索产业链招商。在引进一家外资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同时,就注意跟踪这家企业在国内外的上下游企业,吸引他们进行投资跟进。如引进龙腾光电液晶显示项目以后,不仅在其隔壁引进德芯电子项目,而且在周边给予存在上下游联系的美国液晶玻璃生产企业、国内的液晶电视生产企业留足建设用地。他们针对本地短缺的环节,有针对性地加以引进,缺什么引什么,以健全产业配套环节,增强对外资企业特别是跨国公司的吸引力。该市一位副市长曾经将他的手提电脑拆开,看哪个零部件昆山还没有生产,就劝说相应的外资企业前来设厂投资,结果一条完整的IT产业链迅速就在昆山形成。昆山开发区发展的成功主要得益于“三个体系”作用的有效发挥:一是有一个意识超前、思路清晰的决策体系,历任市委书记、市长一以贯之,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以开发区为龙头,加快外向型经济发展、全方位实施外向带动的战略思想始终坚定不移;二是有一个结构合理、开拓创新的执行体系,精心配备了一批优秀干部担任开发区管理人员,保持相对稳定,提倡大胆试、大胆闯、大胆干,开拓创新,务实奋进;三是有一个守信规范、优质高效的服务体系。如今,昆山开发区集聚了45个国家和地区的1912个外资项目,投资总额326亿美元,合同外资178亿美元,已从一个工业化主导的产业园区成功转型为城市型综合型园区。正是依靠招商引资和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昆山以不足全国万分之一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5.5‰的GDP、全国2.8%的进出口总额,集聚了全国1.8%的到账外资和1/9的台资,吸引了全球56个国家和地区的6400多家外资企业,成为中国外商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四)抓住城乡一体化这个路径,在缩小城乡差别上先人一步。党的十提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昆山早此多年就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生态建设、社会管理等八个方面一体化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生活要素向农村辐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2002年,该市利用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修编之机,率先实现市域规划全覆盖,确立片区发展理念,打破原有的乡镇村的行政界限,形成了“中心城区+六大片区”的市域片区功能格局,规划了城市东、西部两个副中心和三个20万人以上的小城市,最大程度地集聚、整合和统筹城乡资源。全面完成120个保留村庄的规划编制和905个自然村庄环境整治。该市发挥昆山开发区、花桥经济开发区、昆山高新区等重点园区的龙头作用,强化区镇间的配套协作,形成紧密联系的配套产业链,以城乡产业的联动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市域交通与环保基础设施为重点,统一布局,统一建设,形成“无缝对接”、城乡一体的基础设施网络,助推城乡生活同质化。全市基本形成“六纵六横二环五高”的市域交通大框架,拥有道路总里程2458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境内高速公路里程数达10.8公里。全市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公交,拥有69条公交线路。如今的昆山,呈现出强市与富民良性互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并进、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环境与发展同步提升的良好局面。

(五)抓住服务型政府建设这个保障,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先人一步。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服务,构建昆山独特的竞争新优势,是昆山各级政府的一贯理念。一是形成四种共识:即“来帮我们投资的是恩人,来投资我们的老板是亲人,能打开招商局面的是能人,影响投资环境的是罪人”。二是创造良好的环境。在硬环境上加大城市建设力度,特别在基础设施方面,实施了交通网、电力网、通信网、宽带网“四网”建设等一批重点工程。加大了工业或者产业园区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园区环境,基本实现交通、通讯、供水、能源等“七通一平”。在软环境的建设上,其法治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安心怎么办”;服务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开心怎么办”;人文环境的目标是“老板怎么舒心怎么办”。他们响亮地提出了“外商投资我服务,外商发财我发展”,“政策不足服务补,硬件不足软件补”,倡导“服务是最好的招商”、“办好一个外资企业,是一本最好的投资指南”。昆山市把实行优质服务“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作为招商引资的一个品牌,建立了“马上办”办公室,很受外商青睐。三是加强制度建设。2003年以来,昆山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环境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提高机关效率效能的若干规定》等一系列文件,推出了首受负责制、告知承诺制、限期办结制、重要岗位AB角制以及行政限时监督等一系列制度。昆山市行政服务中心大力推进行政许可审批“两集中三到位”,即:力争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科室集中、向行政审批服务中心集中,确保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到位、授权到位和领导到位。全市39个职能部门共计626个总项838个子项的行政审批全部进驻到中心窗口,进驻事项的平均承诺时限由原来的19.6天缩短为6.59天。

三、加快**跨越式发展的思考

昆山归来看**,谋发展,我们有更强的危机感、责任感,也有更足的信心和决心。**和昆山有许多地方不可比,如经济总量、产业档次、城市规模和基础设施等,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现实机遇和潜在优势,只要利用得好,发挥得好,创造得好,**在更高起点上后发追赶,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完全有可能,完全有希望。

(一)务必以更强的政治担当推进思想解放,把发展机遇转化为发展胜势。解放思想不仅是认识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既有因疏于学习而不懂、不会解放思想的问题,也有不敢、不愿解放思想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责任感、大局观、事业心不强的问题。我县同东部发达地区的差距除客观原因外,主要就差在发展理念上,差在勇气与胆略上,差在工业发展上,差在对机遇的把握上,差在我们的能力、水平和素质上,差在用自己的模范行动抓落实上。解放思想,必须有敢于担当的勇气。1984年,昆山自费建设开发区,上级领导没有批准,甚至不知道,当时一次性划出3.75平方公里的土地搞工业,引外资,是冒了重大政治风险的。但时任县领导没有观望、等待和退缩,而是选择了担当,先干起来,不争论,干中求助,苦干七年后被江苏省列为重点开发区,1992年又被国务院批准为部级开发区。如果没有当时的敢闯敢试敢于担当,就没有如今占地115平方公里,生产总值过千亿、排名全国第四的经济开发区,也就没有财政收入年增10亿的“昆山奇迹”。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今天,真正解放思想,往往意味着打破现有利益格局,想人之所未想,做人之所未做,成人之所未成。因此,各级各部门,尤其是“一把手”,要有革命从我“革”起,风险我来承担的政治责任感。只有这样,解放思想才不会是说说而已,不会流于空想和形式。解放思想,必须有把握机遇的智慧。小平同志曾告诫全党:什么错误都可以犯,丧失机遇的错误不能犯。对于党员干部来讲,看不到机遇是愚钝之人,抓不到机遇是平庸之人,错失机遇是历史罪人。昆山把握住四次重大机遇,四次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和策略,促进了经济跨越式发展。**过去曾有痛失机遇贻误发展的教训。当前,我县正面临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的机遇,面临湖北省“两圈一带”和大别山试验区以及小池开放开发战略全面实施的机遇,面临东部沿海产业加速向中西部梯度转移的机遇。机遇富含政策、资金、项目,机遇千载难逢、稍纵即逝。在机遇面前,我们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认识运用机遇,决不当错失机遇的罪人。解放思想,还要有一以贯之的韧劲。解放思想绝不是跟风,决不是今天一个思路、明天一个口号,而是始终坚持立足县情,实事求是,坚持不懈推进科学发展。县委“十六字”发展战略和“四城、五区”总体部署,是符合**实际的科学决策,也是全县上下深化县情认识,不断解放思想的成果,必须一以贯之,不断完善,始终坚持,落到实处。全县上下要围绕实施“十六字”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四城同创”和“五区”建设,进一步创新思维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工作作风,努力做到凡是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想法、说法、做法,坚决大胆地去想、大胆地去说、大胆地去做,只要符合自身实际,不违反政策或政策没有界定,有利于发展的,就大胆地闯,大胆地试,夺取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新胜利。

(二)务必以更新的理念抓好产业招商,在承接产业转移上抢占先机。无外不快、无民不富是昆山发展不同阶段的根本性经验总结。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途径。一要深化产业配套的理念。招商必须始终服从和服务于培育产业、壮大产业。要认真研究**的产业,科学定位产业发展方向,以主导产业的聚链、补链招商为着力点,引进上下游关联企业投资,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档次。要狠抓龙头企业的引进和培育,通过龙头企业的纵向延伸形成系列配套的产业链;横向拓展形成优势互补的企业集群;进而形成引进一个大项目、跟进一大批配套企业的“葡萄串效应”。二要深化市场营销的理念。招商引资是带有政府职能的营销行为。搞营销,一要搞清楚自己有什么“卖点”,二要搞清楚对方有什么需求,然后找到两者的契合点。我们要进一步整合政府资源,营销政府资源,建好项目库和招商信息平台,包装和储备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大力宣传推介**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和文教优势,吸引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在**进行市场布点。要主动研究投资者,掌握投资者心理,满足投资者需求。广泛开展专题招商、定点招商、委托招商、节会招商和网络招商,逐步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中介辅助”的招商新机制。三要深化专业招商的理念。招商引资成败的关键在于招商队伍素质的高低,招商人员至少应具备四种素质:热情、诚信、亲商、专业。要坚持看重经历、注重经验和实绩的原则,挑选精兵强将,强化培训,严格管理,打造一支懂经济、谙业务、会公关、有闯劲的专业招商队伍。可探索高薪聘请招商能人,作为聘用制公务员,实行合同管理。进一步强化专班招商,充分发挥四个招商分局的作用,在分区分产业捕捉大项目上实现突破。四要深化以服务促招商的理念。服务是最好的招商,要坚持服务与招商并重,持续优化服务环境,塑造服务品牌。

(三)务必以更大的力度推进园区建设,在产业集群发展上实现大突破。昆山响亮提出“昆山就是开发区,开发区就是昆山”,依托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经济发展,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之首。其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发展必须以产业发展为依托,产业发展的载体必须以园区为支撑。我县产业发展最大的短板在工业,必须牢牢把握工业兴县战略不动摇,全力加强园区经济发展。当前,相对于城区建设,我县开发区建设显得滞后,园区承载能力不强,产业配套能力较差。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资源向园区配置,政策向园区倾斜,精力向园区集中”的共识,大力推进园区开发和建设,着力把园区打造成为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园区规划既要有总规,还必须有控规。要抓紧编制小池临港产业园、大胜关山工业园的控制性详规和修建性详规,始终坚持以规划指导建设,凭规划布点企业,保持规划的系统性和严肃性。二是完善基础配套。加快推进路网、电网、水网和通讯网络建设,加大土地平整力度,提高项目供地速度,做到“让土地等项目”,而不是“让项目等土地”。坚持安置先行,大力推进整村安置、联村安置、上楼安置,逐步减少并取消宅基地安置,把节约出来的土地用于发展工业。切实做好坟墓搬迁和安置,积极推动公益性公墓建设,不让死人与活人争地。三是引导产业集聚。进一步强化园区功能分区,加强“园中园”建设,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功能区集聚,形成特色园区。项目是园区发展的生命线,要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将产业项目作为未来几年项目建设工作重中之重,按照“大项目—大产业链—大产业集群—大产业基地”的模式,重点培育并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农副产品加工、纺织服装、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基地。四是优化园区管理。园区管理要推行“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模式,突出招商、安商和环境建设,不要搞“大而全”、“小而全”。赋予园区管委会更大的自,在土地和项目审批、干部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难点上先试先行,科学构筑精干高效、富有生机活力的骨干队伍和新型的行政管理体系,激发体制的最大活力,促进园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四)务必以更实的举措服务企业,在培育市场主体上取得新成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政府的衣食父母,为企业服务是政府的天职。要大力倡导保姆式服务。原主席吴伯雄讲:“说到大陆对台商的服务,不能不说昆山,昆山政府对台商的关心到了令人感动的程度。”举个例子,昆山提出对台商“168”服务理念,就是一个星期7天乘以24小时,全天候、不间断,只要台商需要,小到饮食、出行,大到出口退税、通关和用电等问题,拨个电话或发个传真,马上就会有对口部门出面并给予满意的答复。就我县实际而言,部门不作为、服务缺位现象比较严重,一些简单的问题,不推不动,甚至要主要领导过问才去解决。这种被动式的、老爷式的官僚作风一日不改,**一日难有进步。我们对于对于客商和企业的要求一定要主动回应,主动解决,少说“不能办”,多思“怎么办”,争取快点办好办成,努力塑造主动、热情、周到服务的政府形象。要大力推行规范化服务。树立“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理念,对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检查等领域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倾向进行认真调查研究,出台或完善相关规章制度,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建立健全领导挂点联系服务企业制度,加强企业“直通车”服务工作。大力推行告知承诺制、限期办结制、首受负责制、重点审批岗位AB角制、部门会商等工作制度,使服务企业工作更加规范有序。加强服务考核,积极开展服务效能由企业票决、行政不作为责任追究、中层干部评议、行政许可网上监察、服务“创新奖”评选等活动,促进服务企业工作常态化、长效化。要大力加强要素保障服务。进一步强化金融服务企业发展工作,通过政府搭台加强银行和企业的沟通,充分发挥融资担保机构作用,争取获得更多的金融信贷支持,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激活民间资金,拓宽融资渠道,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坚持用地指标向工业倾斜、向园区倾斜,积极争取重大项目用地省计划单列,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低丘缓坡综合改造利用,推行零增地技改,鼓励建高层厂房,解决企业用地难题。深入企业调查用工需求,积极推进校企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鼓励在外务工人员回乡进厂创业,解决他们子女就学等后顾之忧,助推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此外,要切实抓好重点工业项目促建促产工作。对于未动工项目,属于没有交地或碰到施工障碍的,加大力度限期交地;属于企业原因的,严格按照清理闲置土地的规定,该收回的坚决收回。对于在建项目,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每月通报一次项目进度情况,对于已建成未投产或已投产未产生明显效益的项目,分析原因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五)务必以更优的方法推进新型城镇化,走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就内涵和外在形态而言,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概念基本一致;就其发展阶段而言,城镇化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初期阶段,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内涵比城镇化的内涵更丰富,更全面,层次更高。我县当前首先要从加速城镇化做起,逐步迈向城乡一体化。抓住一个中心。以规划为中心,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对全域**进行科学规划,重点规划“五区”和“四城”,并从中心城区、县域副中心、小城镇、新型社区、自然村落等五个层面加以推进,构筑清晰合理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突出两个重点。重点镇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镇即县城、小池和五祖,着力打造县域经济的主引擎,产业集聚的主平台,人口集中的主载体,对外形象的主窗口。重大基础设施即交通、水利、电力、通信、天然气、生态环保工程,着力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强化三项统筹。统筹城乡产业布局,以“一区两园三集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以城镇和社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北部山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禅文化旅游业;以“两湖”地区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加快完善社会事业、公用设施、社会福利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服务体系。统筹城乡劳动就业,为城乡居民提供同等的就业机会,并享受同等的就业优惠政策。推进富民工程,千方百计帮助群众通过科学种养增收、规模经营增收,多种经营增收,转移就业增收,自主创业增收。推进统一规范的就业服务平台和网络建设,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充分吸纳农村劳动力,重点安置“4050”人员和失地失业农民。推进四项改革。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以居民登记取代农村户口和城镇户口登记。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推进城乡社会保障接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低保、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大病补充医疗、征地补偿、拆迁补偿按照同一标准并轨运行。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使农民通过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得到更多的收益。积极推进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置换成土地经营股权,村集体经营性资产置换成股份制股权,农民宅基地和住房置换成城镇商品房。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把管理重心推向基层,把执法重点推向现场,把矛盾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健全招商引资、社会治安、社会稳定、新闻宣传和社情民意等五大快速反应机制,保证在最短时间内获取信息并处理问题,增强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六)务必以更自觉的精神建设服务型政府,为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中,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群众是创造财富的主体,党委、政府是营造环境的主体。建设服务型政府,关键在依法行政,简政放权,创优发展环境。一要坚持依法行政。对于权力来说,法无授权即为禁止。对于权利来说,法无禁止即为自由。政府的所有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保障人民的权利得以实现。要始终坚持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做到决策科学,执行规范,服务高效,群众满意。二要敢于简政放权。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提高效率、方便群众,着力打造“有限政府”、“透明政府”、“便民政府”。县里除对规划、土地、环保必须实行“统”外,其他经济管理权限尽可能放到乡镇和部门。部门“一把手”要大胆向副职放权,副职要科学向科股长授权,从而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最大程度地创新管理方式,调整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由注重前置审批向加强批后管理转变。健全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制度,坚持审批事项能进必进、授权到位,认真将一站式、一条龙服务落到实处。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凡是能够在网上办理的审批、年检事项,都要逐步实现网上办理。三要加强队伍建设。“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要学习昆山为科学发展配班子、为率先发展聚人才、为和谐发展强基础的经验,强化“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着力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以事业选人,凭政绩用人,以发展实绩优胜劣汰干部,形成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干部群众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环境,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四要改进工作作风。认真学习昆山“三创”、“三争”的精神,保持必胜的信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开展“讲担当、比干劲,讲落实、比效率,讲服务、比奉献,讲廉洁、比形象”活动,以履职尽责的倾力奉献和坚强高效的执行力,凝聚推进**跨越式发展的正能量,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

上一篇:关于猪八戒同志提拔任用的考察报告 下一篇:2017领导干部考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