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沉没”的一日

时间:2022-09-24 03:18:01

凤凰古城此次发生的大涝灾,警示了县域发展中的防洪排涝问题

6月8日的一场特大暴雨,让湘西古城凤凰真切感受到了“泰坦尼克式”的恐惧。

连续10小时以上的大暴雨,沱江水位暴涨,凤凰县城的土桥溪溪口,受沱江洪水顶托,导致县城古城区、新城区、下辖乡村等多处区域“沉没”。

“床怎么飘起来了”

6月11日,大水退后第3天,凤凰古城西门外的新市场街道,被水淹过的痕迹清晰可见。“一米四”,居民杨国辉拿着卷尺,丈量着涌入他家的洪水高度。

凤凰县四面环山,城区依沱江而建,汛期导致水漫河堤、内河淹城的情况并不罕见。10年来,也曾发生2004年、2008两次洪水。2004年一度危及沈从文故居。“但是,以前从来没发过这么大的水。”杨国辉说。

6月8日零时,凤凰全县普降大暴雨。7日8时至8日8时,降雨量达130毫米;至8时10时,凤凰县的暴雨仍在继续。

6月8日上午,汹涌的沱江洪水,先淹没了凤凰古城的江边游道和著名景点跳岩;逼近古城北门后,把一人多高的北门码头标志牌淹没。

北门码头的水位,比平时陡涨2米,超过一个正常人的身高。北门对岸的酒吧和家庭客栈中,位置低洼的皆被水淹没,悬挂在江边的酒吧牌匾,只和与洪水相差5公分。

而西门外,暴涨的小溪导致新市场街道及周边民宅积水漫过成人的腰部,最深处没过头顶。

新市场66号的滕长顺老人回忆:“水涨得好快。我躺在大木床上睡觉呢,突然感觉床怎么飘起来了!”

当地最出名的镇竿张氏姜糖百年老店,离沈从文故居仅20余米。店铺一楼是门面,老板左冬生和家人平日在二楼睡觉。发洪水前一天,她曾接到政府群发的短信,提醒大家“今天有大洪水,要注意防范”。

左冬生在南门沱一代经营店面十多年,洪水从未淹进过屋,“上面有长潭岗水库,有什么怕的”,和大多数当地人一样,左冬生毫不在意。

8日凌晨5点,睡梦中左隐约听到有人高喊“涨大水了”、“都涨到二楼了!”一个骨碌从床上爬起来的左冬生发现,一楼已进水很高,昨日生产的姜糖都泡在水中。店铺附近存放姜糖的大仓库,也进水达一尺多。

一家人手忙脚乱打着赤脚往楼上搬姜糖,“损失好大,两万斤姜糖就这么没了”,左冬生心疼得落泪。

老店附近的沈从文故居,地势稍高,四周街道均被洪水浸泡,故居几成孤岛。这座四合院建于清同治年间,1988年曾大修过一次,其后历经了二十来年风吹雨打;2004年大暴雨洪水之后,故居木门槛、地板、老砖墙、百年屋顶旧瓦已留下硬伤。

同样被泡的还有立于沱江边上的吊脚楼。密布于北门沱江两岸的吊脚楼,,是古城的一大象征。8日,吊脚绝大部分没入沱江。凤凰县文物局业务主任龙通燕说,“连续的沱江暴雨洪水浸泡,让水中原本坚硬的木柱有些松动,需要加固或更换”。

凤凰县水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8日的特大暴雨时间短,强度大,为50年一遇,“是凤凰县自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第三次24小时等于或大于150毫米的大暴雨。”

连续降雨使得凤凰沱江上游11公里处的长潭岗水库水位快速上升,至6月8日接近历史最高水位。

长潭岗水库于1994年建成,是凤凰县城及下游阻挡洪水最重要的水利工程。凤凰县水利局防汛办主任吴汝成说:水利部门曾调度长潭岗水库在6月3日开闸泄洪,腾出库容,在强降雨来临时消减了86%的洪峰。

但罕见的暴雨,使得水库未能挡住山洪对县城的袭击。截至6月8日14时,沱江县城河段水位达到最高水位303.92米,超警戒水位0.42米。直到9日8时仍维持在303.12米。

山洪暴雨短时间汇集于凤凰县内的沱江、白泥江、万溶江三大水系156条溪河,洪水漫溢,平地积水,致使县城、乡村多处一片。紧邻沱江的凤凰古城水害尤重。

大洪水导致凤凰县损失惨重。据初步统计,全县24个乡镇264个村18.5万人受灾,造成3人死亡、520人因灾伤病,倒塌房屋520余间。直接经济损失达2.12亿元。而凤凰年财政收入为1.8亿。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10日到达凤凰时,沱江水位明显下降,但仍高出正常水位1米。跳岩仍完全没在水中。沱江上一个供游人过往的木桥,桥板大半被洪水冲走,仅剩下桥梆在水中。

沱江水变

湘西沱江是凤凰县境最大的河流,属于沅水水系武水的一条支流。沱江自西至东横贯凤凰县境中部地区,流经腊尔山、麻冲、南华山、沱江镇、官庄、桥溪口等9个乡镇。至泸溪县河溪会武水,在武溪镇汇入沅江。

沱江干流全长131公里,在凤凰县境长96.9公里。县内大小河流溪沟,除几条较大者外,一般为山溪,易涨易退。

《凤凰县志》记载,1958年到1982年的25年间,全县性洪涝有8年,以6月出现的时段最多。出现几率以腊尔山、三拱桥、沱江地区为最高。1980年普降的大暴雨,水打田乡日降雨量高达302毫米。

1974年沱江创下历史最高水位305.9米,凤凰县老一辈人对1974年的罕见山洪多有印象。当年5月4~6日,凤凰连下3天暴雨,该县官庄乡毛边冲树的一座小山崩塌,7户人家被埋入泥石流中。

1994年长潭岗水库建成前,凤凰县除了传统的山塘和小型水库,基本没有有效的防洪设施,城区沱江河道两岸现状均无堤防。1000万立方米以上中型水库仅龙塘河水库一座,该水库以灌溉周边农地为主。

长潭岗水库修成后,大大缓解了凤凰古城及下游官庄、木江坪等乡镇的防洪压力。很多凤凰人有了吃定心丸之感。一些建筑日渐向沱江两岸靠近。“以前根本不敢这么近的,城墙外没有什么建筑”,一位当地人说。

2008年涨水时,一位游客拍摄了这样的照片:沱江水位正在迅猛上涨,紧挨江水的建筑一层,水都快进房子了,窗内人们还在围桌吃喝,对突如其来的大水置之不理……凤凰人对发大水习以为常,对上游水库的信赖可见一斑。

随着长潭岗水库年久失修,水库中数以亿立方计的水,开始成为古城的威胁。凤凰县水利局曾对长潭岗水库进行除险加固,把防洪标准提高到20年一遇;同时筹资1000多万元,对麻冲乡锡皮、落潮井乡塘桥等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

2008年,凤凰水利局还争取到亚行贷款近7000万元,用于城市防洪工程。该防洪工程将建5000余米的防洪堤,整修周边溪流河道4.15公里。县水利局防汛办主任吴汝成称,防护工程峻工后,凤凰古城的防洪标准将由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不过由于该工程工期长达2年,此次凤凰大水来时,防洪设施部分还在建设中。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凤凰,确定城市防洪的标准近期为20年一遇,远期为50年一遇;凤凰县中心城区治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24小时暴雨24小时排干,郊区农田治涝标准采用10年一遇,3日暴雨3日排至作物耐淹水深。

凤凰县现有的防洪水利设施,尚不能完全达到上述目标。此次库容量上亿立方的长潭岗水库,未能完全挡住50年一遇的暴雨山洪,让凤凰人发现水坝水库并非那么可靠;而沱江古城段的堤坝,也只在有限的几处地方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小溪河、内河瞬间涨水后的排水系统未能跟上。

“目前能采取的措施主要是做好预防、水库拦蓄和信息传递。水库到县城间11公里的区间洪水是没法拦截的。加上这次降雨强度大,历时短,本身城区小溪河来水量太大,排不出去,现在是靠自然汇入主河道,没有其他辅助设施。而总体水利工程设施没跟上,缺防护堤,排涝设施。”吴汝成说。

人与水

6月8日14时,凤凰浮出水面;11日,凤凰古城旅游基本恢复正常。

凤凰当地人亲近江水的性情,让他们很快忘记了被淹的恐惧,包括刚刚被没顶的临江建筑的主人和低洼地居民。

历史上的凤凰古城,并不在沱江边,而是在县城西南约28公里处的黄丝桥古城,只是个军事据点。黄丝桥周边没有河流,难以承载城镇人口日益增长的需要;而沱江镇所在的位置,是沱江从上游到下游周边最大的一片冲击盆地,逐渐的,县城地址转移到了沱江边上。

近二十年来,凤凰县城与江水的关系更加密切。1994年长潭岗水库建成后,沱江两岸建起了众多新的仿古建筑,多以开发临江私人旅馆、酒吧为主。

旅游热带动凤凰古城迅速商业化,“这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一位当地官员说。

2001年,凤凰县牵手叶文智,以8.33亿元的价格,将凤凰古城八个景点经营权转让给黄龙洞投资股份有限公司50年。此举成为湖南省有史以来成交额最大的一宗旅游买卖。

2002年后,凤凰古城的旅游收入飞速递增,2008年已占到当地GDP的59%;旅游也带来大量务工机会,在古城中从事姜糖、银饰、蜡染、木雕和特色民俗工艺品、小吃的小商小贩不计其数。

左冬生祖传三代做姜糖,1998年她花15000元买下靠近广场的中匀街老屋时,很多人都说:来这里干嘛,又脏又烂。无人想到,日后这里的一间破平房,能卖到几十万元。

县城的繁荣,又带来了新的问题。人多起来,建筑也日渐密集,古城与沱江、小溪河的关系,趋于紧张。

凤凰古城北门城楼本名“碧辉门”,采用红砂条石筑砌,既有军事防御作用,又有城市防洪功能,是古城一道坚固的屏障。但随着旅游开发,城墙外的沱江河边,全部建起了房子,原来的防洪功能不复存在。

吴汝成说,县水利局向亚行申请的防洪堤建设项目,从1995年项目申报到2008年实施,中间隔了好多年。等到项目批下来,他们发现城市已经发展了,老百姓修了很多建筑物,有些占了河道,已没了修防护堤的地方。

古城北门沱江对岸的很多四、五层高临江建筑,是2000年前后建设,之前这里本来是一大片农田。“原来的古城区河道范围,跟百姓土地承包时发的证,衔接得不是这么好。他的土地证上写的以什么为界呢?‘以河为界’。”吴汝成说。

目前凤凰县防洪堤工程还在实施当中,在凤凰二桥、沱江上游已经修了一段防洪堤,但是无法形成一个封闭圈,只能在新城上游进行,对古城的防洪效应难以体现。

此次古城被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小溪河引起的严重内涝、排水不畅。水利局虽然对小溪河每年清淤,但泄洪效果并不理想;而想要对小溪河道断面拓宽,又很难实施,因为很多建筑骑在小溪坎上。

此次大水过后,水利局考虑在小溪河建设地下排水管网和抽水设施,同时对小溪河道拐弯洪水较急的地方做一些修正。

吴汝成也坦陈:再有这么大的雨,还是不能保证下游不被淹。因为县城除了水库,没有什么防洪工程,很多防洪设施也需要报项目,暂时县里拿不出钱。

大水淹城后,新市场街道挂满了居民晾晒的棉被、衣物、鞋子。各家屋中棉絮全湿透,一位苗族女子说她每天把被子拿出去晾几次,收几次,用电炉子烤,现在还没晾干。但这只是小烦恼,她们需要面对更多洪水后的问题,比如,给老房子加固、给过水木头上新油漆。

暂时的沉没,并没有影响到凤凰人的生活热情。洪水消退的第二天,陆续有一些居民开始在沱江边捣衣。直到今天,他们依然保留着这种在江边洗衣的传统。

上一篇:阅读:变革已经开始 下一篇:警惕机械的“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