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闽台粘姓

时间:2022-09-24 03:10:03

粘氏溯源

粘姓始自金,本复姓完颜,是东北女真族的后裔。闽台两地粘氏族谱皆奉完颜宗翰为一世祖。宗翰,本名粘没喝,汉语讹称“粘罕”,生于1078年,是金景祖乌古遁的曾长孙,金太祖阿骨打的长侄,因功受封周宋国王、金源郡王,卒谥“桓忠”。粘罕有两个儿子:长子为真珠,曾任直使官出使于宋;次子割韩奴,从宗弼(即金兀术)征战,封武义将军。1149年,海陵王完颜亮弑熙宗夺位自立。因完颜亮残暴肆虐,杀戮宗室,为避夺权嫌疑,完颜真珠及其弟割韩奴共同商议,决定以父粘没喝的名冠为姓,改复姓完颜为粘,表明无争夺皇位之意。此后,其裔孙均以粘为姓。这一说法,在所见闽台两地粘氏族谱记载中得以佐证。

有关粘氏先祖改复姓“完颜”为“粘”姓,另有一说。据朱维干《福建史稿》载,金元之际的粘合重山,金亡后,改事元为显官,其子孙遂以先祖之名为姓。而朱则奎编著《姓氏简介》则将“粘”姓由来解释为“他族系定居中土,逐渐汉化,为适应环境,多改汉姓……粘罕改为粘”。

入闽播迁

粘姓入闽始祖是博温察儿(粘氏八世祖)。据《浔江粘氏族谱》中“浔江粘氏家乘・纪略世系”记载:“博温察儿,南合公之子也,知河中府。旧谱遭倭乱散失,政绩事迹莫考,闻之故老,谓公因世乱流寓江南,遂浮海抵泉,居晋江永宁杨丹,公殁,遂葬于本山。”博温察儿墓至今尚存(在今石狮市永宁镇杨丹村)。因“以粘氏不载姓氏之传,又系元之衣冠故也”,博温察儿墓在当地又被称为“番人墓”。目前,闽台两地粘氏均奉博温察儿为入闽粘氏开基祖。

由于博夭於的事迹在史籍上无记载,族谱上生卒年月不详,入闽具体时间目前尚无法考证,据推测应为元朝末年。

博温察儿有三个儿子:子寿、子禄、子正。据《浔江粘氏族谱》记载,子寿后裔主要分布在今晋江市杆柄村、粘厝埔、许婆庄、萧妃村、吴坑村等地。子禄后裔主要分布在泉州城区及南安梧杭、晋江金井、深沪、石狮永宁沙美村等地;另有部分粘姓族人迁徙到福州、厦门、三明、漳浦、台湾及东南亚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尤以台湾为多。子正后裔不详。

渡海迁台

明清时期,福建民众纷纷渡海迁台,经营谋生。

据族谱记载,粘氏族人最早渡台是在明代。清代,有较多的粘氏族人前往台湾开发垦殖,在泉州和台湾两地的粘氏族谱中有众多关于粘氏族人渡台的记录。《浔海粘氏秉珂公派私谱》记载,乾隆朝有延璋、德路、德江、奕祥、祥素、亦刺、世牵、世连、世磨等迁台。“奕祥,德亨公之子也。生乾隆十五年庚午九月廿四日巳时,卒乾隆四十八年癸卯三月初九日辰时。葬在台湾。娶许氏。”

《南浔粘氏皆山家谱》记载,有累按、传江、冠文等渡台。

台湾《粘氏源流・渡台开基族谱》记载: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德字辈粘尚,偕妻欧氏并带五子渡台经商,居彰化县福兴乡建立粘厝庄,即今顶粘村,今传九代。乾隆五十五年,德字辈粘粤与弟粘恩,背带祖父母及父母木主,由今龙湖镇粘厝埔迁入台湾,于彰化县福兴乡建立粘厝庄,今厦粘村,为开基始祖。第二十五世粘干于咸丰四年(1854年),独自渡台谋生,时年28岁,先到鹿港,旋移居福兴。

粘氏族人在移居台湾的过程中,奉粘尚、粘粤、粘恩为粘氏渡台开基祖,聚族而居在彰化福兴乡,并以姓氏作为村落名称――“粘厝”。道光年间《彰化县志》中首先出现了“粘厝庄”的记载。这也说明粘氏宗亲在福兴乡的拓殖已具有一定规模,由于人口繁衍增多,后“粘厝村”又发展分为“顶粘村”和“厦粘村”,每村都有三千多人,并向鹿港及台中、台北、高雄、屏东、花莲、台东、南投、嘉义、台南、基隆等县迁移。据不完全统计,台湾粘姓现有近万人。

宗亲交流

台湾粘姓宗亲非常重视自己的祖源,经常组织宗亲回大陆祖籍地、族源地寻根谒祖。早在20世纪20年代,台湾粘芳模回晋江衙口求谱一事传为佳话。1974年,他们在厦粘村自建“粘氏宗祠(桓忠堂)”。1988年5月至8月,台湾粘氏宗亲会会长粘火营两次组团到晋江衙口谒祖认亲,商谈修复宗祠以及位于永宁杨丹的八世祖粘博温察儿坟茔事宜。1989年,台湾宗亲粘诸省3人捐资1万元,永宁杨丹入闽始祖坟修复。1993年起,粘火营多次往返两岸策划重建衙口“粘氏大宗祠”。1995年农历二月,宗祠重建落成并命名为“闽台粘氏大宗祠”,台湾宗亲粘明隆、粘合兴率两个团135人回衙口祖地参加庆典。

两百多年来,闽台两地的粘氏宗亲相互牵挂,情缘深长,共同谱写出许多令人感动的篇章。为了让更多人了解粘姓的起源、播迁、发展历程,方便了两岸粘姓宗亲共同寻根、访源、谒祖,同叙族谊、亲情、乡情,2013年11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闽台粘姓大宗祠、台湾粘姓宗亲会在台湾彰化福兴乡共同举办了“闽台粘氏历史文化巡展览”。2015年6月,中国闽台缘博物馆、金上京历史博物馆、闽台粘氏大宗祠理事会又在金代故都阿城联合举办了“闽台粘姓历史文化巡回展览”,两岸粘氏族人欢聚一堂,共同追念祖先创业历史,描绘未来团结发展蓝图,引起普遍关注。在交流中,一位台湾粘氏乡亲用风筝来比喻他们与祖国大陆的关系,她说,“宗亲每一次交往,必将使这条风筝线更加坚韧牢固”。

上一篇:基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下一篇:用友ERP―U8视角下的财会类专业学生实践操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