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出美的声音

时间:2022-09-24 01:59:49

摘 要: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要使乐器成为大众的音乐有许多困难,而唱歌是使儿童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因此,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是唱出美的声音的先要条件,如何正确引导低年级学生正确用嗓,简是音乐教育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唱歌姿势 趣味发声练习 倾听

歌唱,是人类音乐活动的重要领域之一,也是人类表达、交流感情的最自然的手段之一。柯达伊说:“你的喉咙里有一样乐器,只要你愿意使用它,它的乐音比世界上任何小提琴都美。”的确,要使乐器成为大众的音乐有许多困难,而唱歌是使儿童进入音乐天地最自然的途径。儿童的发音器官同其他器官一样,处于发育阶段,较脆弱,声带较成年人的声带短,一般长约十一毫米。一年级的学生声音属于稚声期到童声期的过渡阶段,音域大多只有六到八度,音准比较不稳定,因此,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是唱出美的声音的先要条件。

一、首先要养成正确的歌唱姿势。

自古以来就有“坐如钟,站如松”的比喻,可谓站姿与坐姿是人生中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表现。低年级的学生好动,永远都有散发不完的活力。在课堂上,无论是站着唱还是坐着唱,我都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演唱姿势:坐姿要上身和头部端正,看书歌唱时,双手曲肘拿好音乐课本,眼睛平视课本,书本不能遮住脸庞;坐时两腿不可伸直,更不能放在凳子的梁上,屈膝,两脚平放地上,自然支撑坐姿,站时则两腿稍稍分开;胸部微挺,让腰板立起来,但不可耸肩;精神饱满、集中,表情自然。以养成这样的姿势为前提,习惯成自然,养成习惯以后在唱歌时加入更重表情和动作,给人的感觉都是美的和有气质的。

站立时唱歌姿势腰板自然挺直,律动表演动作要适度,不能过猛,碰撞同学,跳跃不能像跳高,离开位置在空地上表演,不能从第一组跑到第四组,跳舞动作不能像练武术,自制乐器给音乐伴奏,不能把桌子、笔盒敲得大雷般响,等等。教师应当在平时及时纠正学生这些不良的动作,给予指导,使之和谐。动作一旦超过了度,就不美了,甚至弄巧成拙。所以刚开始我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歌唱的姿势,演唱姿势端正的学生我形象地比喻他们为漂亮、帅气的小天鹅,以此激励其他学生。养成正确的唱歌姿势,才能更好地演唱歌曲。

二、有趣的发声练习能帮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用嗓习惯。

趣味发声练习在提倡科学发声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的年龄特点,倡导以趣味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学生年龄小,专业的发声练习很枯燥,而小动物发声练习,非常适合小学低年级学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有兴趣地开展歌唱活动,在歌唱教学活动中找到更有趣的联结点和方法,让学生唱出美妙的声音,充分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

对低年级的学生的发声练习,我组织了这样的小游戏:“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去动物园,可是老师没有交通工具怎么办呢?让我们一起开动我们的小汽车到动物园去,让我们出发吧。”于是我先模仿汽车鸣笛的声音,让孩子们鸣响自己的汽笛跟在我的后面。这时候同学们都争先恐后地发声模仿汽笛声,在他们做的时候我适当给予指导,“我们来到了动物园里,各种小动物都高兴的前来和我们打招呼”。于是,我出示以下的练声曲:

1 3 3 2 | 3 5 3 | | 3535 22 1212 3 | |

小鸡 唱歌 叽叽 叽 (小朋友做动作模仿小动物)

小狗 唱歌 汪汪 汪

1 3 3 1 | 2 3 2 || 2525 33 1212 3 | |

小鸡 唱歌 叽叽 叽 (小朋友做动作模仿小动物)

小狗 唱歌 汪汪 汪

孩子们做着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动作,模仿他们的歌声,在我的带领下做起了发声练习。接着,我引导他们,“这几个小动物的歌声吸引了公园里的其它小动物,它们也想来参加,想想,还会有哪些小动物?”进一步启发孩子们想象,并模仿各种小动物的歌声,扩大发声练习的面。通过这类游戏发声练习,学生练习时积极性高,发声练习效果就能得到体现,有效为唱歌教学做好铺垫。

从学生生理上分析,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过程中,他们的很多生理器官的发育都还不完善,包括娇嫩的声带。从音乐角度分析,不加控制的大声喊叫的声音缺少美感,也会使声音听起来不统一、不自然,没有和谐美,而且不能很好地表达出歌曲的强弱变化及不同情绪。因此,课堂上我非常注意帮助学生解决吸气时收腹、挺胸、耸肩的不良呼吸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并形象地比喻为“闻花香”、“打哈欠”等让学生跟好地理解、感受,从而带入到歌曲当中,并利用声音更好地表现歌曲。我不限制学生唱什么歌曲,而强调学生用怎样的声音演唱歌曲。总之,在歌唱时要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在歌唱中要严禁大声喊唱。低年级的学生都习惯大声歌唱,用喊叫的发声方法,当唱到高声区时,常常脖子上青筋凸起,这样,容易损伤声带,老师要求唱歌音量适度,不宜过分喊叫,乱唱,否则,长此下去,极易损害儿童的发声器官,也不会得到优美动听的声音。因此,应避免用这种发声方法唱歌。

其次,要轻声歌唱。在未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之前,要求他们轻声歌唱,轻声歌唱时学生可以体会到嗓音的控制带来声音的变化,从而找到正确的发声方法,才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轻松流畅地歌唱。轻声唱不等同于松垮无力歌唱,而是有气息支持的状态轻声唱。轻声歌唱是手段,其目的是将儿童的大声喊唱声管束住,这种先把声音“收”起来的练习,是为了以后更好地“放开”来歌唱。

三、学会倾听,感受美,才能表现美。

不学礼,无以立,新课标提出要养成安静聆听的习惯。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感知是欣赏音乐的必要途径。音乐艺术的主要传播方式是声音,音乐只为听觉存在,只有通过聆听音乐才能欣赏音乐、理解音乐。许多孩子都是通过电视、录音、影碟等媒体感触音乐的,并且感触的都是风靡一时的流行音乐,对我国民族音乐和国外古典音乐、艺术歌曲等几乎没有了解,只有音乐课堂才是他们真正欣赏音乐的途径。

爱动是孩子的天性,听到音乐时,他们有的离开位子手足舞蹈,有的随音乐踏脚,敲凳子,有的甚至大声笑,课堂沸腾起来,无法安静完整地聆听。我要求在听歌曲范唱或音乐欣赏时,做到安静倾听,可以随着音乐做舞蹈、点拍、摇摆等小动作,但是要有个度,决不允许发出声音,直至听完后才能进行交流,这时的交流效果会更好。只有在这样的要求下,聆听到的音乐才是完整的,才能充分感受音乐内容的丰富性。为了让学生真正做到倾听,倾听前我会有目的地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通过提问了解倾听音乐的情况,这样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并鼓励学生多多发言,及时表扬发言有进步的学生。欣赏时对坐姿的要求也会相对降低,甚至可以让他们闭着眼睛聆听。在复习巩固旧歌曲时,经常会不要求学生以唱来复习,而是让学生边听音乐边用手打拍子,达到不断聆听唱的更好的目的。

对于低年级学生,他们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一时期是他们养成良好歌唱习惯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养成的习惯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学会唱歌,能否最终获得个性的持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好的唱歌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需要音乐老师的耐心和方法,潜移默化,激发学生对唱歌的兴趣,从而产生表现音乐作品情感的强烈愿望。只有想表现了,才能完善他们的表现,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一至三年级上海音乐试验新教材及参考(试用版)[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1(第二版).

[3]吴文章.“唱”与“听”小学音乐的探索与研究[M].中国言实出版社.

上一篇:提升服务意识,促进主动发展 下一篇:夯实词汇,决胜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