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24 01:46:56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摘要:我们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有意识地调控学习环节的操作过程,是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体现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学习方法或技巧。

关键词:兴趣;理解;方法;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084-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必须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增强阅读的愉悦感。兴趣是阅读的内驱动力,有了这动力,学生就会挤时间读,有滋有味地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有益于人生的养料,相反,如果学生无阅读兴趣,再好的佳作也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师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上下功夫。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中获取知识的多少,要受他们思想认识水平,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制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必须通过训练来实现。

经过近几年的教学探索实践,我们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着重进行了阅读理解策略的训练。

首先,要知道文中的主要内容,文章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这是对文章的初步感知,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就是要先了解文章写了什么内容,写作的目的是什么,或者说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所选课文,教给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方法。识记策略就是记住阅读文章的主要内容。

识记策略中包括复述。复述是指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以维持注意于学习材料并将学习材料保持在短时记忆之中。复述策略有两种,一种是出声的朗读,另一种是在心里默默地说。例如学生听老师讲课或者听录音时心里默默地跟着老师说,这样有助于记忆。

复述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文章中的关键词句的理解关系到对文章主题与写法的深层理解,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理解: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结合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来理解。

1识记策略中还包括重复策略

重复的基础是理解阅读内容,然后是再现重复。其中重复时间的安排要合理:及时复习;分散复习;限时记忆。

例如背诵课文,如果刚刚能背诵但还不熟练,就停止学习,记忆效果一般不会太好。我们指导学生在刚刚能背诵的情况下,再读几遍,即"过度学习",记忆效果就会大大提高。不过,过度复习要同及时复习与分散复习结合起来使用。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质疑总的分为理解性和怀疑性,由于学生知识面窄,生活经验贫乏,理解能力还不强,提出的问题不可避免的带有肤浅性和片面性,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做恰当的鼓励、肯定,保护他们乐于发问的兴趣和热情。理解性,即在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通过思、查、问等手段达到懂,这是对理解的加深。

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抓"空白"展开联想。作者写文章由于某种需要往往省略一些情节。因此往往留给学生一段"空白"。教学中教师可利用这段空白,让学生展开联想补充空白,并且思考作者为什么留下空白。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或者搞一些关于阅读训练的活动,通过活动激励学生阅读,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获得成功后,会对阅读更有信心,坚持下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

学生通过文字了解内容,理解思想,然后考虑文字、内容、思想三者之间的关系,对一篇课文乃至一类课文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如何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地完成双向心理过程呢?我们主要采用了三种方法:

1.1 圈画批注。在文字下面画线或标着重号是指引注意集中于重要信息的学习方法。明辨主要思想并给以标记,比消极被动地阅读需要付出更多的脑力,只要这种努力是指向课文的深层次水平加工的,那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圈画批注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指导学生用指定的符号圈画指定的内容,在黑板上示范批注,并告诉学生为什么对这些内容作圈画批注,怎样对这些内容作圈画批注。然后让学生阅读时自行圈画批注,从而逐步掌握这一学习策略。

1.2 作比较和提要。指导学生读完一篇课文后把一些关键句子重点词语和主要段落摘抄下来,能够帮助学生积累词语,也有助于学生记住课文内容。指导学生作提要,也就是要求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3 写读书笔记。我们要求学生采取日记、周记或读后感等多种形式写读书笔记。其中必须写出书中不足的地方,书中写得好值得借鉴的地方,即便是三言两语也可以,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读物的分辨鉴赏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教学中每读一次文章,都给学生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目的、要求,让学生根据阅读目的要求有指向性地阅读,让学生明确读什么、怎样读,从而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要求选择有效的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学生对自己在阅读时的背景知识、动机水平、认知容量限制等方面特征的了解,对于元认知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指导学生不断地问自己:有关这篇课文的知识我已了解了多少?我为什么要学习这篇课文?我已学会了哪些学习方法?我如何用这些方法来学习这篇课文……同时我们也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其学习特征作评价,从而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特征,并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有效的阅读策略。

2.在阅读中,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

2.1 "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对于指导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仍是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读、画、批、写的习惯。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要鼓励学生用笔画出来,或者用不同的记号标

出来,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指导他们用笔写在课文的空白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和探索性,可以帮助他们深化对课文内容的个性化理解。

2.2 积累语言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首先,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的好方法。但这里的背诵不是死记硬背,是在阅读时进行准确地感知和透彻地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要点背诵课文。如采用提纲式的方法进行背诵。对于一些名言警句、诗歌,有的学生目视口诵记得慢,可以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其次是,摘记法。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段摘录下来。对摘记的优美词句,把同类的抄在一起。只有积累一定量的语言,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我想通过以上的方法,一定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上一篇:试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下一篇:小插图 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