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带着课本走近生活

时间:2022-09-24 01:35:18

让学生带着课本走近生活

师: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不知有没有尝试过自己当回编剧、导演、音响师?

生:没有。

师:如果有兴趣,今天就试它一回,给世界旅游名胜――岳阳楼拍摄一部专题片,好吗?

生(哗然):可是我们没到过岳阳楼?

师:没关系。岳阳楼位于现在的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畔。早在唐代,此处就已成为旅游名胜。北宋时期,被降职远调的滕子京曾在这儿做过太守,对岳阳楼进行了全面的修复,完工后的岳阳楼上,景色更加迷人。传说,滕让画师画了张图送交好友范仲淹,要求为其作记,范没到过岳阳,却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岳阳楼记》,就这样,“滕子京因为岳阳楼而不朽,而岳阳楼又因为范仲淹的一记而驰名海外”。今天,《岳阳楼记》就在我们面前,我们何不根据此文进行拍摄,说不定也能成为一部“杰作”。

生(信心不足):试试看吧!

师:大家,是不是先熟悉一下课文,考虑一下,镜头该从何地开拍?

(学生利用工具书,疏通文义,教师四周巡视,帮助疏通。)

生1:从长江三峡开拍,顺流而下,直奔洞庭!

[学生是在理解了“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等句之后,才有此感想。]

生2:还应该来个特写,拍一下奔流的江水,突出它的“浩浩汤汤”之势。

生3:对洞庭湖面也该来个特写,突出它的无边无际,以及它的远山近水。

生4:最终镜头直对岳阳楼。

师:这样拍摄是不是太乱了,没有顺序?

生:不,可以乘飞机,从上到下,从远到近,从面到点地进行拍摄。

师(笑):你们想象很丰富,我这儿有下载的几幅图画,可惜不是动态的,不太理想。

(教师点击鼠标,连续展示几幅图画)

师:就这些图画,观众是不是感觉太枯燥了?

生1:加音乐。

生2:还要加解说词。

师:我这儿有《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萨克斯《月河》等,大家看看选什么?

(教师播放各乐曲的片断供学生选择。)

生:《二泉映月》太悲伤了,《月河》是西洋乐,我看还是选民族的吧,毕竟长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

师:好。我们就选《春江花月夜》,可是我这儿没有这部分内容的解说词,我看还是你们分组完成吧!

(学生每四人一组,一人执笔,其他三人帮助查找资料)

师:你们在写作过程中如遇到难以查找的资料,我可以帮助查找。

生1:老师,文章只说滕子京“乃重修岳阳楼”,那么修建岳阳楼的是谁?

生2:文中“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又说“前人之述备矣”,你能帮我找找除了此篇文章之外的其他诗文吗?我想写两句在解说词中。

师:岳阳楼最初是唐代中书令张说所建。描绘岳阳景的诗有: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李白的“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以上诗句教师板书,学生选用。教师随时关注学生书写情况并作出指导。)

师:哪位同学读读看?

生:“滚滚长江东逝水”,浩瀚的江水融入洞庭湖,另加湘水、潇水的汇入,这无疑增加了洞庭水的气势。洞庭美景,自古就为诗人所青睐,唐人有“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坐落在湖南省岳阳市洞庭湖畔的岳阳楼更是世界名胜。据记载岳阳楼最初是唐人张说所建,宋庆历五年,滕子京在此做太守时,曾对岳阳楼作过重大修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观赏修复后的岳阳楼图时,曾感慨地写道:“予观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正是岳阳楼的胜景与它特殊的文化内涵,才招来了古往今来的游客,难道您就没有亲临观光的雅兴?

师:请教一下,你怎么知道滕子京是庆历五年修建的岳阳楼?

[放下师者的尊严,是建立师生共同活动的基础。]

生:书上写“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乃重修岳阳楼”那自然是庆历五年的事了。

师:你研究得很认真噢,请酝酿一下感情,我们把图、文、乐结合一下好吗?

(教师播放音乐,展示图片,学生有感情地解说。)

[这是一个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听、说、读、写在短短的课堂上得到综合性的训练。]

师:其实巴陵的美景我们并未拍完。

生:是的,还有阴、晴景象没有表现。

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安排在下节课来完成,不过下面的解说词可不容易写,你们在课后必须揣摩出作者写文章的本意才好。

下课。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纲要》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节课上,教师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的呢?

首先,教师因材取法,根据本课教学材料的特点,精心设计,师生共拍《岳阳楼》专题片。从拍摄到配乐,从配乐到解说词的撰写,依次进行了想象、审美、写作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完成了教学任务。

其次,教师始终坚持的是以学生为本位,没有为师者的“尊严”。“你们在写作过程中,如遇到难以查找的资料,我可以帮助查找”“请教一下”等语言平易近人、没有凌驾于学生的语气。正是这种师生平等的地位,才有了师生研讨的基础,才有了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学生才敢说,不怕说错。

再次,教师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本节课上,老师没有作过繁杂的实词、虚词讲析,学生凭借手中的资料,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师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撰写解说词,可谓高屋建瓴。

(作者单位 宿迁市宿城区蚕种场学校)

上一篇:篮球理论课案例分析 下一篇:浅议音乐教师课堂语言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