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秩序:对强制力的一种理解

时间:2022-09-24 12:43:06

守望秩序:对强制力的一种理解

摘要:在现代社会,强制力是达成秩序的必要手段,秩序离不开强制力,强制力并不必然导致秩序,两者之间需要规则及权力客体的同意。因此,从秩序存续的角度来看,强制力具有必要性和局限性。

Abstract:In the modern society,on the one hand,coercive power is a necessary means to achieve order. On the other hand, coercive power does not necessarily result in achieving order. On the base of coercive power, consent of the citizen is needed to achieving order. So,from the point of order,the coercive power is necessary but has limitations.

关键词:强制力 秩序 规则

Keywords: coercive power order rule

强制力是国家掌握并垄断的重要力量,一般认为,强制力是政治生活中的基础性力量,但并非最有效的力量,也就是说,强制力有其必要性和有限性1,从社会秩序的存续的角度来看,也就是说,秩序离不开强制力,但是强制力并不必然导致秩序。

无论我们对强制力的理解有何差异,将强制力看作一种手段基本上没有争议,且是处理人类事务所需的一种手段。处理人类事务所应最求的价值与目标有多种,里普森在《政治学的重大问题》中列出了安全、秩序、正义三个循序渐进的目标。本文将抽取秩序并依据此目标来考察强制力这一手段。从秩序的角度来看强制力的必要性和局限性。即要回答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秩序离不开强制力?为什么强制力并非必然导致秩序?

秩序在本质上意味着个人的行动是由其成功的预见所指导的,也就是说人们不仅可以有效地运用它们的知识,且能够有信心地预见到他们能从其他人那里所获得的合作,进而人们在这种稳定的期望之下行事,可见,秩序意指在自然进程和社会进程中都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和确定性2,简言之,在有秩序的社会中,人们能够对自己与他人的行动有较为稳定的预期。秩序是在实现了自我保存的安全价值之后所追求的更高目标,也是追求正义的基础性价值。对秩序的追求根植于人的心理,这表现在:第一,人具有重复过去令人满意的经验或安排的先见取向3;第二,人们对任意性、专横力量的厌恶和逆反。为此,人们追求连续性、一贯性和恒长性,这也就要求将人们的社会交往置于规则的支配之下,使人们依据规则对未来产生稳定的预期,依此制定计划、采取行动。由此,规则的制定以及有效执行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规则不能得到有效的遵守,规则也就形同虚设,人们基于规则而形成的预期会受到严重的威胁,秩序更无从谈起。所以,秩序的首要前提是社会交往的规则得到普遍、有效的遵守。

强制力是指在不顾及施加对象是否情愿的情况下强迫对方服从一定意志的力量,4是强制性权力的前提,其基本形式为暴力和强制。由于生命的不可重复性及人们对生命的珍视,使得强制力对人产生一种威慑和约束力,人们会基于对不遵守规则的后果的惧怕而谨守规则。可见,强制力能实现规则的有效执行、可确保人们对行为后果的稳定预期,进而达成秩序。舍此,不愿遵守规则者会倾向于无视规则,违反规则、逆规则而行者难以得到有效的惩罚。因而,秩序离不开强制力,强制力是达成秩序的必要手段。

纯粹的无政府状态因强制力的阙如,他人的行为难以被预见,社会交往规则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而陷于一种任意性“横行”、不确定性“肆虐”的境况,如果说这提示我们强制力之于秩序的必要性,那么因强制力的膨胀而导致任性、非理性、不可预见的支配的专制政体则在警示我们:强制力并不必然导致秩序的达成。强制力只有在规则的框架下予以实施,方可助益于秩序。如违背、抛弃规则这一前提,强制力的施行有可能会反复无常、朝令夕改,至少将造就一种为任意性、不确定性所支配的无序社会,在其中:人们难以预见行动的后果,不但需要提防来自他人的偶然的可能伤害,也需对强制力的随意涉及持有足够的警戒,生活焦虑不安自不待言。显然,此状态不符合人们对秩序的追求。

其实,以秩序的角度来看,强制力的局限性不仅体现在它可在规则框架之外的任意性和非理性的施行;即使其处于规则的框架中、致力于规则的有效执行,它也有可能立于秩序的对立面。

显而易见,对于权力客体而言,强制力是违反个人意志的,是一种被迫的服从,不能被权力客体“经验为正义”,为维系此种“支配――服从”关系,权力主体必须要持续占据暴力、强制的制高点,此种成本无疑是昂贵的,而且单纯、不恰当、过度地使用强制力必然会激起经常性的反抗。5强制力自身存有的这些有限性并不必然表明它在达成秩序上的局限性,但这些有限性则可能让强制力立于秩序的对立面。如果将规则的有效执行“挂钩”于强制力,一旦强制力主体失去制高点,它所支持的规则很有可能归于无效,规则的变幻无常也会造成人们预期的混乱和不稳定,退而言之,保有制高点的强制力与它所激起的反抗之间的争斗也会使社会在某种程度上陷入“无序”。强制力致力于秩序却可能对立于秩序的此种局面根源于强制力自身的有限性,也进一步表明:强制力并不必然导致秩序,两者之间的间隙和距离是我们所不应忽视的。秩序的达成至少需要强制力加权力客体的同意。

至此,我们可以这样总结:强制力是达成秩序的必要手段,秩序离不开强制力,需要强制力的“守护”,此之谓“守”;强制力并不必然导致秩序,两者之间需要规则及权力客体的同意,此种间隙和距离使得强制力只能“了望”秩序,此之谓“望”。守望秩序,既是强制力的使命又是它的宿命。

注释:

【1】 周光辉:《论公共权力的强制力》,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5)

【2】博登海默著,邓正来译:《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法律方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p219-24

【3】同上

【4】周光辉:《论公共权力的强制力》,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5)

上一篇:浅析外贸企业的客户信用风险管理 下一篇: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