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用数学

时间:2022-09-24 12:24:14

在生活中学数学 在生活中用数学

荷兰数学教育家汉斯、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教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学生把现实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因此,我们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创造条件,为幼儿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

一、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两点认识

1.在生活中学数学,让幼儿借“事理”明“算理”。数学是从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中抽象、概括出来的,大都可以直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把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调动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生活,增加他们的直接经验。张奠宙教授指出:“数学不等于计算,也不等于逻辑……现代数学是一种直接用于生活的技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数学教学只有讲来源,讲用处,让孩子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才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例如:幼儿吃完中餐后,给幼儿每人发一个苹果,就可以让幼儿按组点数苹果数。老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大班幼儿创编应用题:第一组原来有5个人,今天有两位幼儿请假,想一想今天第一组应该发几个苹果?第二组应该来5名幼儿,现在只来了4名幼儿,想一想第二组今天有几位幼儿没?幼儿回答完,教师再让他们点数确认。由于是幼儿熟悉的生活常识,事理明明白白。这个常识是原始的,是最低层次的,是现在学习的生活原型。由于数学原型中的事理是学生已知的常识,这样的“事理”就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算理”。

2、在生活中用数学,让幼儿学得更生动。现代学习心理学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体验主动地加以建构。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在于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发现新问题,创造新知识。荷兰教学家旨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的一种活动,必须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教学中,结合数学内容,设置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手做一做,获得亲切、可信的知识,印象深刻,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比如,幼儿吃饭时,我们可以让孩子摆筷子,分馒头,这样孩子学习巩固了一一对应的问题。进餐时,让孩子数一数吃饭的人数,思考应该发多少个馒头?还可以问问有没有不吃馒头的?如果有两个不吃馒头的那应该发多少?孩子不一定能回答上来,但不必理会能不能回答这类问题,只要让孩子经常去回答去体验,孩子会格外兴奋,十分投入,在不知不觉中操练了数的运算,同时,培养了幼儿爱观察勤动脑的好习惯。

二、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三点做法

1、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给他们表现自己的机会

现在的幼儿虽刚进幼儿园门,但他们在学龄前就懂得不少基础知识,我们要利用这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利用现在孩子敢说敢做的特点,多给他们创造说的机会,多让他们有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比如我们在讲“1”的认识时,可以先出示:一个平果、一朵花、一匹马后,幼儿认识了“1”。接着提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1’来表示呢?”,幼儿会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一本书、一个人、一张桌子、一块黑板、一个班……回答的面很广。又如:在学习“0”的认识时,当幼儿理解了一个物体也没有就用0表示以后,引导他们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到过0?它表示什么?幼儿又纷纷说:“电话机上有0”。“汽车牌上有002”,都表示数字0,同学们知道了0是一个数。有孩子说:我养了一只小鸡死去了,一只也没了,就用0表示等。从而扩展了对0的认识。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积极参与的精神,又给了孩子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孩子们在极其兴奋的状态中,增长了知识。

2、利用多媒体,增强教学直观性,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计算机,为幼儿提供形象逼真、色彩鲜明的生活画面,配以悠扬悦耳的音乐,充分刺激幼儿的多种感官,有效地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究新知的活动中。如在巩固10以内的加法计算时,出示一道题: 3+4=?我们首先可以在屏幕上出示3只小白兔,接着又来了4只,问一共有多少只?再出示一道题:8-5=?先出示8个苹果,后来又吃了5个,问现在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因为多媒体手段直观形象,切合幼儿心理特点,所以他们兴趣浓厚,做的津津有味。

3、和家长配合,给孩子创造一个学习数学的生活环境。

高斯是十九世纪数学界的泰斗,很多人会认为高斯的父亲肯定是个大数学家,从小就对高斯进行数学教育。其实,他的父亲只是一位普通的泥瓦匠,他经带高斯到干活的工地去,父亲干活,高斯边看边帮忙。在工地上,小高斯时时都会遇到诸如“要传递多少砖瓦(数量问题)”、“把大小或开关一样的砖瓦或木材堆放在一块(分类问题)”、“把大木材放在下面,小木材放在上面(方位问题)”等一系列问题,正是建筑工地的劳动情景,不断的刺激了小高斯的数学思维,使童年时代的高斯已经在数学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见,家长对幼儿的数学启蒙教育是非常关键的。我们幼儿教师要指导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数学生活环境。例如:早上起床,家长可以引导孩子在穿衣时数一数上衣上有几粒扣子,有几个扣眼,哪件衣服上扣子少,哪件衣服上扣子多,多几粒,少几粒。家长向孩子进行初步数学教育是发展幼儿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提炼生活中的数学因素,让幼儿在活动中亲知亲闻,亲自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有利于幼儿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

上一篇:先学后教下,如何提高课堂的高效性 下一篇:关于数学课堂存在差异性的几点思考及教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