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电影欣赏教学模式分析

时间:2022-09-24 12:05:50

大学电影欣赏教学模式分析

一、电影艺术的审美本质和电影欣赏

审美是人类认识世界、体验世界的独特方式,也是人类感受艺术特质的的独特途径。艺术欣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它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接受”——包含感知、体验、理解、想象、再创造等综合心理活动,获得精神满足和情感愉悦。电影欣赏也是一种审美活动。电影艺术的本质特征是审美,这决定了电影最本质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审美功能,但是由于电影具有形象性和感染性的特点,因此,电影同样具有教育作用和功能。但是我们必须分清这些功能的主次关系和层次关系,既不能让电影的教育功能绑架了电影的审美和娱乐功能,也不能完全忽略电影的教育功能,把电影欣赏当做单纯的消费和娱乐。我们欣赏、读解、评价任何一门艺术,首先都要了解、掌握这门艺术的语言及其基本知识。电影欣赏也是这样。我们要想读懂电影,就必须了解电影语言以及电影语言的特征,了解一些欣赏要素。电影欣赏要了解电影语言流动、具象的特征:声音、画面是流动的,而且画面具体可见,声响具体可闻;更重要的是电影欣赏要关注电影的语言,包括画面与声音;蒙太奇与长镜头;镜头的运动与节奏;叙事与细节描写等传递的意义。它们往往具有说明、暗示、象征、隐喻等功能,用来介绍环境背景、交代事件和空间,有抒发人物情绪、推进故事情节、表达作者态度等作用。教育者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电影欣赏水平,那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的电影欣赏就能够较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二、电影载体和电影欣赏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运用

1.电影和电影欣赏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种载体和途径

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柱石。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也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因此,不断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模式、教育载体和途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标签。电影和电影欣赏开拓了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载体和途径。正如上文所言,电影是一门年轻的综合性艺术。电影叙述着不同的故事、探讨着人生的诸多问题与困惑,呈现出诉诸视觉与听觉的色彩与音乐,包含着最新的创作理念与拍摄技术,这种种优势非常契合风华正茂的大学生的审美兴趣和审美水平。电影是很受大学生亲睐的艺术形式。因此,充分发挥电影对大学生的影响,把电影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的载体,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融入于电影欣赏,既丰富了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又发挥了电影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艺术教育功能,可谓一举多得。

2.在电影欣赏中渗透大学生爱国教育

电影欣赏可以激感,引导理智,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符合社会发展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人生理想。大学生是人才,更应该是爱国的人才。但是爱国情怀和民族信仰并不能单纯靠“两课”等思想政治课程和演讲、报告由外而内被硬性塞入,而是要有其独特的形成和发展路径,受个人的利益观、文化传统、认识能力、情感倾向等理性和感性因素影响。电影欣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的介入。大学生在电影欣赏的审美活动中,能够通过电影中的故事情节、艺术形象、色彩、音乐、镜头等电影语言,影响观众的思想、情感、心理,从而在观众的审美体验中如细雨般润物无声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等情感。“主旋律”电影欣赏更是具有激发爱国情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近些年来,不管是红还是“主旋律”电影,出现了如《集结号》《建国大业》《建党伟业》这样一些打破之前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局面的佳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等电影对大学生的影响,引导大学生在观影中了解国情、党情,提升政治素养,激发爱国情怀。以《建国大业》为例,作为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主旋律影片暨60周年国庆献礼巨片,既拥有宏大开阔的历史视野,又拥有全明星阵容,对大学生的吸引力十足,很多大学生通过影院、网上或者电影频道等渠道观看过。90后的大学生们不仅能够在欣赏《建国大业》这种鸿篇巨制时了解四十年代抗战胜利直至建国前夕这一段波澜壮阔的民族历史,还能深刻理解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的艰难历程和历史选择的必然性,从而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民主的新中国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和新中国的来之不易。电影的感染力比思想政治教育者单纯的空谈党的先进性、空谈爱国更易于深入人心,而全明星阵容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具有更大的社会影响力。

3.在电影欣赏中渗透大学生情感教育

大学生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员,不可避免地也要置身于电影欣赏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张京谷赵冯丽颖姜茉然亲情、友情和爱情关系之中。电影的直观性、具象性特征,使得电影这种艺术审美活动的感染性更强。电影艺术是这样的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因此,情感既是电影欣赏不可或缺的元素,也应该在电影欣赏中渗透大学生的情感教育。任何优秀影片的赏析,都会给予大学生情感的洗礼和情感教育,能够激发大学生的工作、生活热情。许鞍华的新作《桃姐》是一部讲述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关系并探讨生命意义的电影。主创人员也多次深入一些大学校园宣传,影片在大学生中的知名度较高、口碑不错。《桃姐》讲述的是发生在少爷Roge和在他的家族工作了整整六十年、伺候过老少五代人的仆人桃姐之间平凡而又感人的情感故事。欣赏《桃姐》的大学生观众看到的是传统的人际关系中的人们是如何对待老人的,人和人之间是怎样相处的。电影叙述的故事和表现的感情对当代大学生是一种情感触动和情感教育,必然引发大学生观众思考现在的年轻人是否忽视甚至失去了一些珍贵的情感。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正向也是最扑朔迷离的感情,年轻浪漫的大学生也正处于寻找爱情的年龄,爱情给他们带来的困惑和希望一样多。爱情虽是浪漫的,但是扎根在最现实的土壤里,开放在现实的空气中。爱情观的健康与否关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因此,在电影欣赏中渗透爱情启迪和爱情教育尤为重要。2009年,大学生非常追捧冯小刚的贺岁片《非常勿扰》,爱情与婚姻、诚与爱等问题也成为大学生热议的话题。《泰坦尼克号》的3D重映热潮给大学生带来了新的视觉体验,但是原来这部电影带给人们的情感洗礼和情感教育却能历久弥新:爱情的伤痛其实是一种财富,它让你学会更好地去把握和珍惜你爱的人。《罗马假日》《魂断蓝桥》《呼啸山庄》《美国往事》《小城之春》《春光乍泄》等这些以爱情审美为核心的经典电影更是一代又一代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生动素材。这些表现不同国家、民族、不同形式的爱情的电影,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不同情感瞬间让大学生观赏者感受到爱情所有的喜悦与忧伤,感受到在爱的世界里,爱情与事业、道德与责任的纠结。欣赏这些经典影片,大学生会对爱情有直观、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爱情的憧憬和敬畏,以及对真、善、美的追求。#p#分页标题#e#

三、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电影欣赏的策略

如何更有效地将电影欣赏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并获得实效是我们现在关注的重点。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在选择影片时,把大学生最希望涉及的话题、最感兴趣的事件作为切入点。为了使电影欣赏的教育作用更具成效,为了使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易于被大学生接受,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大学生关心的问题出发,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坚持以人为本,针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选择优秀的影片,满足学生审美、娱乐需要的同时,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比如高校可以定期举行一些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成长密切相关的专题电影赏析活动,诸如《风雨哈佛路》等励志主题电影、《魂断蓝桥》等爱情主题电影、《阿甘正传》等成长主题电影。专题形式有助于强化大学生对于某一主题、题材和一种人物形象的印象,易于大学生在欣赏中感悟人生、净化道德,甚至在比较中进行更深入的思辨。

其次,大学生的电影欣赏,既要重视电影的艺术特质,也要兼顾电影的思想主题和审美情趣的导向。任何一种审美活动或行为,都是人类社会活动过程或结果的感性表达,是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来源于社会会动,诉诸于人的精神。电影欣赏亦然。因此,正如上文所言,电影欣赏既有审美作用,又包含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视角下大学生的电影欣赏,在培养大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的同时,更要重视电影是否能给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带来正面影响。因此,一定要以主题思想积极、正向和审美情趣健康的影片作为大学生的精神食粮。与此同时,由于大学生接触电影的途径很多,教育者要适时地进行引导,避免一些主题思想和审美情趣浅薄暧昧、低俗颓废、缺乏积极向上的价值引导和积极诉求的劣质影片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再次,要注意网络新媒体的出现以及电影欣赏的模式和方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与时俱进,关注网络新媒体的出现,特别是3G时代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和影响。高校可以利用网络对代表性的影片进行赏析和讨论,利用大学生电影节为契机,开展网上观影和评影活动。这样,可以让电影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素材,让电影欣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围墙的、生动的课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方法和手段不是目的,但只有不断地创新工作手段,才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和接受,特别是身处信息化手段日新月异、学生个性急速张扬的年代,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利用一些新的媒介和工作方法,还在“旧瓶装新酒”,不能“老酒装新壶”,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将更加困难。

结语

电影和电影欣赏应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和新方式,成为“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品德)教学的有益补充和教学成果的巩固、深化和升华,从而改善大学生诸如信仰危机、思想和心理欠成熟、分辨能力较差、理性意识缺乏等问题。

上一篇:古代文学语言研究思考 下一篇:大学教育症结及症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