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泡沫与灰领紧缺

时间:2022-09-23 11:49:07

白领泡沫与灰领紧缺

谁是“灰领”

著名作家阿城在一篇自述中提到他在美国的生活来源,绝大多数是靠自己到报废汽车堆里淘回有用配件,进行重新组装的二手车买卖。阿成是作家,应该算白领的一员,可他能文能武的手艺活,使他的领子颜色不那么纯粹,他这样的人就是灰领。与“白领”相比,“灰领”兼具手艺人的技术特征。

“灰领”一词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晚期的美国,原指负责维修电器、上下水道、机械的技术工人,他们多穿灰色的制服工作,因而得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灰领”的含义和范围发生了相应的改变,成为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熟练的心智技能的新兴人才的代称。简单来讲,就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根据工作的行业和工作性质,“灰领”可以理解为是在制造企业生产一线从事高技能操作、设计或生产管理以及在服务业提供创造的专门技能人员。

“灰领”不是“蓝领”向“白领”的过渡阶段,不是比“蓝领”高一点、比“白领”低一点的阶层,也不是“蓝领”和“白领”的平均值。他们不仅是某些关键生产环节中的操作者,还是整个生产环节的组织者;同时他们还具备很强的技术革新开发攻关、项目改进的能力。目前,“灰领”职业涉及25个项目,它们是:动漫设计员、游戏制作员、信息防御员、模具设计员、智能楼宇布线员、IT程序员、内雕设计员、会展设计员、广告设计员、立库管理技术员、服装制版师、服装设计师、色彩搭配师、现代工艺美术品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制作、包装设计制作、首饰设计制作、IC版图设计员、多媒体制作员、数字音乐制作员、数控编程技术、机械测量技术、视频处理技术、动作捕捉技术、信息防御员、印前设计员。

叫板“白领”

如今,许多人有一种“白领情结”,以当白领坐办公室为荣。他们对“白领”的理解很空泛,认为体面的工作就是“白领”。人们把高级管理人才叫做白领,把产业工人叫做蓝领,而把技师一类的人才叫做灰领。有了这种白领需求的暗示,文凭教育就成了一时之尚。于是,很多企业就把拥有更多的高文凭人才当作实力进行炫耀;于是,工商硕士就成了燎原之火;于是,很多人都以为戴上研究生的帽子就成了时代的宠儿。

遍览人才招聘启事,遍观人才招聘会,你会发现用人单位打出的招牌中,差不多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我总结是“文凭越高越好”。“本科以上学历”、“硕士、博士优先”等短语,几乎成了用人单位的口头禅。

但市场是个比较公平的调节器。在市场的作用下,一些我们不愿意看到的结果终于出现了。12月初,《中国青年报》在头版连续报道的“找本科生硕士生易,寻高级技师难”的现象,是其中令人尴尬的情形之一。从上海首届职业培训国际论坛上传来这样的消息:高级技工竟成了媒体一个“焦点”,众多企业抢手的“宠儿”。“深圳一家企业开出6000元的月薪仍未能如愿找到高级钳工,浙江一家企业用年薪70万元从日本请来一名高级技工,而2002年上海市需求高级职业技能人员1.38万人,但供给却只有3800人。”(《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7日)

这不禁使我想起此前媒体曾报道过,青岛一家制造公司打出年薪16万元的“天价”急招一名高级模具技工,结果“重赏”之下却难觅“勇夫”……这些恰好与眼下一些大中专毕业生求职无门形成鲜明对比。无疑为当前的就业市场的需求和资源配置发出了信号,敲响了警钟,使人们不得不深思和面对目前高级技工严重的“透支”,大中专毕业生连年攀升而导致的“过剩”的异常现象!

前些年对高文凭人才的过分追捧,已经在人才市场上形成了一种“白领泡沫”。在我们身边,本科生找不到工作,或者说找不到适合于他们的工作,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同时,市场需要的人才,却十分难得―――“购买”灰领人才的预期长期疲软,已经导致相当一部分人对人才需求的形势形成了错误的判断。

需求预期只是灰领稀缺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是,灰领的“市场价格”长期低迷。而导致这个低迷的直接原因是,社会对文凭的“偏爱”。文凭,不仅在找工作时是一道“硬杠杠”,在评职称、涨工资时也是。而技能和能力等等,在文凭面前只能是“仅供参考”。这有观念的原因,也有体制的原因。总而言之,却是蔑视效率的原因。

福特的“灰领”情结

关于用人之道,美国著名汽车制造商福特有一个经典故事:20世纪初,福特就计算出了T型车生产线总共需要8000多道工序。而且,他精确地知道,其中949道工序需要“强壮、灵活而且身体各方面都非常好”的成年男性承担,3338道工序只需要“普通身体”的男工,剩下的则可由女工或年龄稍大的儿童来承担。

而且,他说:“我们发现670道工序可以由没有腿的人来完成,2637道由一条腿的人,2道由没有手的人,715道由一只手的人,10道由失明的人来承担。”

肯定有人对他的精明觉得不适,但却不得不佩服他的经济头脑: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价格;需要什么样的人,就招聘什么样的人。大材小用不仅是对人才的浪费,而且也会提高企业的运作成本。

在传统的汽车修理领域内,从事管理的“白领”和从事修理的“蓝领”会按照各自的分工,从事相应的工作,一般管理人员以动脑为主,技术工人以动手为主。但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无形中带动了汽车修理行业的兴旺,也使汽车修理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因此,在汽修领域中,既能动脑又能动手的“两栖”人才特别受欢迎。

据交通局相关人士介绍,为此度身定做的汽车运用职业资格考试,将为一大批汽修“灰领”的诞生创造条件。目前,已有1000多名业内人士报名参加2003年11月份的汽车运用职业资格考试。据悉,通过该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今后在工作中不仅能充当“白领”的动脑工作,必要时还能为技术工人进行实际指导,乃至直接操作。

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以后修理的汽车出厂前,一定要由通过汽车运用职业资格考试的人员验收签发后,方能出厂。专业人士由此预言,不少行业将会看好这一符合职场变化的新生事物,届时,部分“灰领”人士的收入超过“白领”将成事实。

福特的用人之道,与其说是过于精明,还不如说重视效率。在一些企业和单位,技能型、操作型的人才,都与“最终产品”直接挂钩,说他们是挑大梁的一点不过。但是,作为人才,他们并不很值钱。体现在待遇上就是:要涨工资不容易,要评职称很困难。因为,他们的文凭不达标。

也因此,这几年,一边是持假文凭的人到处是,一边是混真文凭的人一大批。从经济学的角度讲,这和“找本科生硕士生易,寻高级技师难”的现象一样,都应该看成是市场对我们的一种惩罚。

领色灰暗前途明亮

对于灰领的前景,业内人士都颇为看好。因为毕竟要想做个合格的灰领,必须是身怀“吃饭手艺”的“高手”。一位资深猎头表示,灰领的说法给了高级技工一个正式的“名分”,也让他们更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而目前市场上最好“卖”的就是这批人。

劳保局人士说,此时推出“灰领”的概念,就是向求职者发出“利好”信息。当前,管理和文职岗位应征者严重供大于求,而许多技术性岗位、技能型岗位却招不到人,大量的灰领新职业岗位严重缺人。说“利好”是对供求双方市场而言,一方面是就业空间广阔,另一方面是收入丰厚,不亚于一般白领。

据环球数码媒体科技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以动作捕捉员为例,这在国外已经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职业,而在我国却刚新兴,技术使用设备――VICON动作捕捉工作站目前全上海仅有3台,相应从业人员只有三四个人,而实际上就目前状况来看,上海至少需要300台,相应的从业人员至少是300人,甚至是600人。

近年来,许多世界级的电影公司纷纷看好亚洲地区的动画制作水平,并开始敢于投入项目,自然,薪酬也是“僧少粥多”,市场的蛋糕如此诱人,大有想吃多少就有多少之势头。

据估算,“灰领”的月薪至少是在5000―6000元,像动漫制作等行业的收入会更丰厚,可达10000―20000元。

社会对“灰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而“灰领”人才的储备却明显捉襟见肘。这与传统的学历教育有关,也与人们传统的就业观念有关。“努力读书――考上大学――做白领”这种人生路径设计,几乎成了近代以来城里人共同的行动纲领。目前就业市场中,就业困难的人群已经出现“白领化”的趋势。一方面,有人没事干,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一些普通管理岗位和文职岗位应聘者严重供大于求。2003年,是高考扩招后第一个毕业生走出校门的年头,全国212万大学毕业生中有不少就业困难。另一方面,有事没人干,许多技术性岗位、技能型岗位招不到人,大量的“灰领”型的新职业新岗位严重缺人,正成为比缺电更紧迫的经济发展新“瓶颈”。上海市劳动与社会保障局去年统计的数据显示,上海共有140万技术人员,其中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加在一起所占的比例只有6.2%。

加入WTO之后,中国将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将会需要更多 灰领”。“灰领”有可能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主渠道。今后,职业培训将以第二产业中的数字制造业和第三产业中的创意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在鉴定标准、计划大纲、培训教材、实训手段等方面加大调整力度,以形成一系列新的职业标准体系。

业内人士认为,以后“白领”、“灰领”和“蓝领”的比例将成菱形状,也就是说“白领”和“蓝领”的比例会逐渐减少,“灰领”会越来越壮大,成为社会的主要群体。可以相信,随着从学历社会向资格社会的转型,“灰领”将成为令人羡慕、追捧的职业。

上一篇:农民VS农药 下一篇:他把“黑”记者搞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