猕猴桃与茶间作对茶园生态环境及夏秋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时间:2022-09-23 11:43:54

猕猴桃与茶间作对茶园生态环境及夏秋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摘要: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与茶(Camellia sinensis)间作能有效改善夏、秋季茶园的生态环境条件,提高夏、秋季绿茶的产量和品质。结果表明,猕猴桃与茶间作能将茶园的相对湿度提高3~5个百分点,茶园日最高温度降低2~7 ℃,日均温降低2~5 ℃,茶蓬面上的光照度降低25个百分点左右;猕猴桃与茶间作将夏茶和秋茶产量分别提高了12.2%和18.6%;猕猴桃与茶间作还能够改善夏秋绿茶的品质,提高夏秋茶的氨基酸含量,特别是能大幅度度降低茶叶的酚氨比。

关键词: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茶(Camellia sinensis);间作;生态条件;夏秋茶;产量;品质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39-8114(2013)11-2566-03

猕猴桃(Actinidia deliciosa)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又名阳桃、藤梨、奇异果等[1]。茶树(Camellia sinensis)是典型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植物,喜温暖、湿润、散射光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极端的高温、低温和干旱及强烈的直射光对茶树生长不利[2]。为了创造良好的茶园生态坏境,提高茶叶产量和品质,不少产茶区采用林、茶间作的方法,但猕猴桃与茶间作是近年才开始的。试验通过对猕猴桃与茶间作茶园相关生态环境和茶叶品质的研究,以期为发展猕猴桃、茶生态园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在武汉八月天地农业有限发展公司“猕猴桃-茶”立体生态栽培示范基地进行。猕猴桃采用T形小棚架结构,棚高1.8~2.0 m,栽培密度6 m×3 m(行距×株距),每公顷约560株;茶树采用双行密植栽培,大行距6 m,小行距0.3 m,丛距为0.2 m,每丛2~3株。猕猴桃树和茶树均为四年生,以附近同龄同品种的单一茶园(裸地茶园)作为对照,对照和处理的管理水平相当。

1.2 试验方法

1.2.1 小气候观测 在试验区和对照区各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小气候观测,2011年春、夏、秋季择日分别在早上7∶00和中午14∶00进行。

气温、相对湿度和光照度在猕猴桃棚架下茶树近蓬面处测得,其中气温在14∶00的测定值为当天最高温,均温取7∶00和14∶00的平均值,间作茶园的光照度以裸地茶园光照度为100%进行计算。

土壤绝对含水量用烘干法[3],地温和土壤含水率在距茶树基部20 cm、土深30 cm左右处测得,中午14∶00测定,3次重复,取平均值。

1.2.2 茶叶产量和品质测定方法 茶叶产量统计单位面积的鲜叶量,鲜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

茶叶中的氨基酸用茚三酮显色法测定;多酚类用酒石酸铁显色法测定[4];原料为春、夏、秋各季头轮新稍一芽二叶,并按炒青加工工艺制作样品,同时分别对外形、香气、汤色、滋味、叶底等5项因子进行感官评审,5项因子分别按权重0.2进行计算。

2 结果与分析

2.1 猕猴桃、茶间作茶园与裸地茶园小气候因子比较

2.1.1 冬季及早春主要小气候因子及茶芽萌发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在冬季和早春猕猴桃、茶间作茶园和裸地茶园之间各小气候因子差异很小,说明猕猴桃、茶间作在冬季和早春不会对茶叶的生长发育带来负面影响。由于猕猴桃为落叶果树,在冬季和早春处于休眠期没有猕猴桃叶片,间作茶园茶树的生态环境条件和普通茶园一样,所以不会影响春季茶叶的生长发育。调查茶叶萌芽期和开采期,发现两种茶园茶叶的萌芽期一致,2012年的开采期都在4月1日。

2.1.2 夏、秋季小气候因子比较 从表2可以看出,在夏、秋季猕猴桃对茶树有很好的遮阴作用,能有效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特别是能有效降低夏、秋季茶园的气温和光照度,能使茶蓬面上的日最高气温降低2~7 ℃,日均温降低2~5 ℃;对地温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能使茶蓬面上的光照度降低25个百分点左右;猕猴桃、茶间作还能将茶蓬面上的相对湿度提高3~5个百分点,对土壤绝对含水量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这对以生产绿茶为主的茶区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茶树喜欢散射光,喜欢湿润的环境,其光饱和点较低,猕猴桃的遮阴有利于绿茶特别是夏、秋季绿茶品质的提升。

2.2 猕猴桃、茶间作对夏秋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2.1 猕猴桃、茶间作对夏秋茶产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单位面积茶叶(鲜叶)的产量调查结果表明,与裸地园相比间作园全年茶产量提高了8.1%,特别是夏、秋季茶叶产量分别提高了12.2%和18.6%。说明猕猴桃、茶间作对夏秋茶的产量有较大提升作用,猕猴桃的遮阴改善了茶树的环境条件,提高了茶树在夏秋季的光合效率。

2.2.2 猕猴桃、茶间作对夏秋茶品质的影响 从表4可以看出,猕猴桃、茶间作能有效改善夏、秋季茶叶的主要生化成分,特别是能有效提高氨基酸的含量,降低茶多酚的含量,并能大幅度降低酚氨比,这对于以绿茶生产为主的茶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感官评审结果可知,间作园的绿茶品质明显高于裸地茶园。

3 小结与讨论

猕猴桃、茶间作能改善茶树的生态条件,提高茶蓬面上的相对湿度,特别是能降低光照度和夏秋季日最高气温,并对茶树地下根系的生长环境没有影响。但是茶树的根系大多分布在20~60 cm土层中,这与猕猴桃根系的地下分布相似[5],由于二者根系分布范围相近,它们之间的竞争关系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试验结果表明,猕猴桃、茶间作能够提高夏秋茶的产量和品质。猕猴桃属落叶果树,冬季和春季不会对棚架下茶叶的光照产生负面影响,相反在夏、秋季由于猕猴桃的遮阴,使得喜欢散射光的茶叶的产量有较大的提高,并且能有效降低茶鲜叶中的酚氨比,有利于夏、秋季绿茶品质的提高。但是猕猴桃叶片大,夏、秋季需水量大[6],关于猕猴桃与茶叶间作时,它们之间的水分竞争关系及解决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猕猴桃、茶间作虽然对茶叶单位面积的产量没有影响,但是猕猴桃会占一定的土地面积,有关猕猴桃、茶间作对整个茶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及猕猴桃、茶间作对茶树个体发育是否有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丽华,郑晓琴,吴 霞,等.红阳猕猴桃杂交后代部分果实性状的遗传倾向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1,40(4):82-83.

[2] 顾 霞,陈庆红,徐爱春,等. 金魁美味猕猴桃适配雄株筛选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1, 40(5):26-28.

[3] 潘根生,王正周.茶树栽培生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4] 杨清平.茶林复合生态园效益分析[J].林业科技,2002,27(3):58-59.

[5] 万 云,刘桂华,周 敏.栗茶间作茶园主要生态因子特性的研究[J].经济林研究,2009,27(3):57-60.

[6] 王 建,同延安,高义民.秦岭北麓地区猕猴桃根系分布与生长动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85-8087.

上一篇:由棕榈疫霉引起的木薯根腐病防控药剂的筛选 下一篇:红豆杉和长梗润楠扦插生根试验初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