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杜甫的妻子儿女诗

时间:2022-09-23 11:15:32

【前言】浅议杜甫的妻子儿女诗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州的妻小。《月夜》一诗表达出他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期望未来团聚之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为你我把泪痕擦干?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不言如何思念...

摘要:亲情是儒家仁义思想的根本,藉由亲情诗则更能发扬此种仁义的精神。杜甫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将日常生活化为创作的题材,在其诗中有着为数不少的此类诗歌。杜甫从日常生活平凡琐细之处,对日常生活与妻子儿女进行描写,对其之爱表露无疑。该类诗歌与杜甫其它律诗字斟句酌的风格不同,它们大多表达质朴流畅,自然亲切,形成了一种特别的情调。

关键词:杜甫;亲情诗;子女诗

一、妻子杨氏

“中国言夫妇之情最好者,莫如处乱离之世如杜甫,处伦常之变如陆放翁等之所作。”[1]在中国古代社会,男子纳妾是件极普遍的事,但杜甫与杨氏一生厮守。在子美的诗中,他不曾夸耀过妻子如何美貌动人,而通过自然、平白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多个具体细节,显现其精神品质。正如梁启超先生所云:“真事愈写得详,真情愈发得透。”[2]使得杜甫妻子杨氏的形象在我们眼里是真实的,亲切的。

“昼引老妻乘小艇,睛看稚子浴清江”(《进艇》)一句。诗中对恬淡宁静、朴素安适的家庭生活场景进行描绘,一家人在浣花溪上游玩赏景,清澈的溪水在阳光下荡漾着波光,让人不自觉地为他感到欣喜快意:更是感叹他与妻子经历了多少的离别、思念之苦,如今能同乘一艇,是来之不易地尝尽苦辛后换来的甜蜜。《江村》中“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非常打动人。称作老妻,按说爱情的火热已经褪去,夫妻之间早已不是“相看两不厌”的状态了,但他和妻子在纸上的游戏画面却非常温情动人。愈到老年,这份感情愈显得深沉厚重。杜甫的亲情诗看似简简单单地叙述日常琐事,实际上其对家庭的热爱与满足,对妻儿老小的关怀都流诸笔端,感人至深。

“安史之乱”爆发后,诗人身居已经沦陷的长安,心中牵挂~州的妻小。《月夜》一诗表达出他对离乱中的妻子家小的深切挂念,情深意真。“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期望未来团聚之时能并肩坐在薄帷帐下,为你我把泪痕擦干?诗的构思采用从对方设想的方式。不言如何思念儿女,感情至于言辞以外。正是出于这种真情,他才能写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样深切感人的佳句。而承载了深重感情的万金家书与“呼儿烹鲤鱼,中得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饭,下言长相忆”(《饮马长城窟行》)的忧国念家之情是相通的。袁枚曰:“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于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又何在不一往情深耶?[3]

二、儿女

子美出于考量国家发展的想法,坚决履行举谏职责而招致肃宗的不满。导致肃宗在八月底下“墨制”准他~州探家,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子美创作了《北征》一诗。不论归家缘由多么使他伤心焦虑,但久未归家,回到记忆中的那间茅草屋,看到小孩子雪白娇嫩,“白胜雪”的肌肤,生发出对孩子的由衷的喜爱和宝贝。可当他看到眼前的儿子浑身污渍,在深秋连一双袜子也穿不上。特别是当他看到女儿连一件能遮住膝盖的衣服也没有时,作为一名父亲,最起码的追求是能给自己的家人一个遮风挡雨的住所,和不愁温饱的一日三餐。他曾“岁拾橡栗随狙公,天寒日暮山谷里。”(《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天寒地冻,为了妻儿,上山拣拾橡树果子或者去挖野芋头为食。杜甫生活困苦如是,令人唏嘘。后来避乱的路上:“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彭衙行》),甚至儿子被活活饿死:“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即使他没能让自己的家人衣食无忧,可是对于能写下“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诗句的人,我们有能说出什么责备之语,鄙薄之词呢?

子美把自己深沉内敛的父爱融入到对儿女的真实刻画描写中去。《北征》中称小女儿为“痴女”,透露出说不尽的爱怜之情。拿出自己带回来的一些粉黛胭脂,干瘦的母亲重新焕发出好的气色,小女儿也有样学样游戏性地随手抹上胭脂,“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有一点滑稽,更多的是可爱的情态。作为一家之主,有时连最起码的物质保证都不能给予,但妻子儿女的理解和陪伴一直以来温暖了子美那饱经风霜颗心,是子美最重要的精神支柱。人生在世大概最重要的是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就像天枰一样,总是需要达到某种状态中的平衡。一边是给予,一边是接受;一边是付出,一边是获得;一边是物质,一边是精神。子美被现实所伤的心灵从妻子儿女身上得到了极大的安抚和慰藉,使他的心变得坚强、乐观起来。

《缚鸡行》记录了因小孩子厌鸡“食虫蚁”,便乞求父亲“缚鸡向市卖一事。子美根据生活中一个普通的琐事有感而发,引发出他对万事万物的大爱而创作出这首诗,他的妻子儿女是他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由此产生“虫鸡于人何厚薄”和“鸡虫得失无了时,注目寒江倚山阁”的感慨。也正是因为看到茅屋为秋风所破,看到身旁的幼儿裹着破烂的棉被睡熟之状:“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因他亲身经历下层社会的痛苦而看得真切,把他们的痛苦当作自己的痛苦。子美才能生发出一种强烈的“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家国之思吧。

三、总结

他是一个忠诚体贴的好丈夫,是一位深爱子女的好父亲。[4]梁启超称杜甫为古今一代“情圣”,认为“其诗情感的内容是极丰富的,极真实的,极深刻的”。其人是一位“写情圣手,无人可比”。黄生也说:“杜公为人无所不真――人真,故其诗亦真。”这“真”的效果是源于情感之真的。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表露个人的情感更显得弥足珍贵。这一系列诗歌使我们看到子美对家庭发自肺腑的珍重和对家人强烈的责任感,也透露出他至情至性的内心世界。

【参考文献】

[1]唐君毅.中国文化之精精神[M]台北:中正书局,1981:23.

[2]梁启超.情圣杜甫[A].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杜甫[C].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256.

[3]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四[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498.

[4]殷三.无情未必真英雄――浅析杜甫的家庭H情诗.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19(03):68-70.

作者简介:陈琦(1997-),女,内蒙古哲里木盟人,山东大学文学院本科生。专业或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

上一篇:论素描对艺术设计的重要性 下一篇:探讨漆工基础和西方当代艺术对当代漆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