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如何开展职中语文活动课

时间:2022-09-23 10:34:35

小议如何开展职中语文活动课

摘 要: 传统的简单的枯燥的说教模式,很难使职校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热情,而开展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课则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本文阐述了开展职中语文活动课要注重语文活动的内涵,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展示活动的结果和活动的有效性。

关键词: 职中语文活动课 主动参与 活动展示 切实有效

职校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对薄弱,对语文课的兴趣也不太高,若以传统的简单的枯燥的说教模式,则很难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热情。如何让职校学生真正喜欢上语文课,并有效提升职校学生的语文能力呢?我认为,开展生动有趣的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职中语文经验,谈谈如何开展职中语文活动课。

一、注重语文活动的内涵,着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推进职中语文活动课的过程中,要注重镶嵌语文学科的文化内涵,通过不断的挖掘和提炼文化品位,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在开展活动课时,可以紧紧围绕着某一文化主题或者某一类文化现象展开,从而不断让学生去接触、去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魅力,达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目的。但是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强调学生的做题能力,过于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将具体的文学内容分解成上百个知识点、考核点,之后,再设计大量练习题,让学生反复机械地做练习,从而大大影响语文学科的趣味性,而且导致语文课程的繁琐和高深,让不少学生谈语文色变,对语文学习产生的一种惧怕感。其实,在职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过程中,可以有效突出其文化内涵、文化品位,即使是字、词、句。例如:在设计了“汉字文化”的语文活动课,帮助学生探究汉字中所蕴涵特有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果还能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将汉字与学生的生活场景联系起来,那么这样的教学不仅做到了多层次、综合性,而且有效地提升了语文学习的品位。

二、注重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着力强化学生活动能力

要想通过语文活动课着力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质,就必须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语文活动课的热情,让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让每名学生都能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特长或者兴趣积极参与语文活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一定设计好、组织好、开展好语文活动课,在推进过程中,注意活动的广泛性、适应性及针对性,从而着力调动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我曾开展过以下的语文活动――组织学生开展环保问题的专题讨论。在活动开展之前,我先对专题讨论的有关知识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引导,再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活动主题,有的学生设计的活动主题为“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有的学生设计的活动主题为“关注环保,珍爱生命”等。我在课前将设计不同专题的学生进行分组,之后引导和鼓励各小组借助教材或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要求学生根据各组的讨论,系统性整理出各自的观点和论据,在此基础上,还要归纳出相关专题讨论的要点,收集好现实的案例,撰写好发言提纲等。教师作为专题讨论的组织者,一定要制定合理、科学的专题讨论的规则,从而确保每个同学都参与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着力强化学生的活动能力。

三、注重展示活动的结果,着力放大学生的成就感

在推进职中语文活动课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性地针对具体活动,全方位、多层面地将学生的活动结果进行展示,从而着力放大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切身感受成功的快乐,品尝自己“劳动成果”的喜悦。例如:在学习完游记散文单元之后,我就学生中间开展“我是一名导游”的语文活动,要求学生在精心从网上下载自己熟悉的风景名胜图片,并为配上自己撰写的解说词,之后,我通过多媒体将那些精美的画面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并鼓励一个个小“导游”走上讲台带领着其他同学进行虚拟的参观游览。在此活动的过程中,我还引导学生不断穿行“小点评”,在活动课结束后又将学生下载的图片及相对应的解说词张贴在学校的画廊里,全面展示学生的语文活动成果,从而有效地放大学生的成就感,并让这种成就感不断激励着学生在以后的活动中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参与。实践证明,要想让每位学生都喜欢上语文活动课,就必须注重展示学生活动的结果,着力放大学生的成就感,为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语文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活动的切实有效,着力确保提升教学实效

在职中语文活动课推进过程中,无论活动大小都要讲求生动活泼和切实有效,但是目前的职中语文活动课都存在着一个共同问题,就是片面追求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忽略教学的实效性,从而导致职中语文活动课热闹有余,实效不足。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庖丁解牛》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然后鼓励学生在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语文活动,之后组织学生上台表演“解牛”的动作及庖丁与文惠君的对话,在活动进行时,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教室也沸腾了,但是因学生平时参与的类似活动比较少,所以大部分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都放不开,显得比较拘束,导致语文活动课的开展达不到预期效果。又如:在开展“诗歌鉴赏”活动时,往往只是几位能说会道的学生在“唱独角戏”,而绝大部分学生是“袖手旁观”,从而使活动的开展出现形式重于内容的格局。要想改变这一格局,就必须明确活动课的系统目标和具体内容,对活动过程中实施合理的调控和周密的安排。在此基础上,活动课的内容要根据学生的个性需要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来具体设计,方案要便于开展、易于操作,尤其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匹配什么样的活动形式,从而确保语文活动有序、有效的深入进行。

参考文献: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月,第一版.

[2]任小平.苏教版国标本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设计及其教学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4]唐修君.新课标体系下语文课“参与―发展”教学模式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07.

上一篇:立足课堂,融入生活 下一篇:怎样让学生喜欢上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