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3.29泄漏事故看法规漏洞

时间:2022-09-23 09:58:10

从3.29泄漏事故看法规漏洞

3月29日,发生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的液氯泄漏事故,造成29人死亡350人受伤的严重后果。事故的直接原因竟是车辆超载导致槽车轮胎爆裂。

一辆标示吨位15吨的危化品运输车居然装了29.44吨,而且在高速路上一路绿灯。这一“传奇”不禁让人们对现行的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产生疑惑。

记得今年3月中旬,在全国化学品物流安全研讨会上,记者向交通部公路司道路运输处负责人提问:公路执法人员发现危化品运输中遇到超载问题时该如何处置?这位负责人的回答居然是这样的:目前国家还没有相应法律法规。通常情况下,是将危化品车辆和司机个人情况登记后,随即放行。然后再通知其所在单位进行处理和整改。

这一回答令记者大感惊愕。众所周知,危化品不同于其它物品,遇到超载时可以卸下暂存。超载的危化品怎么个卸法,卸完之后怎么处理等,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稍有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对已经发现的超载运输危化品的车辆放行,算不算是放虎归山?说是事后通知其单位进行整改,如果没出事还会通知吗?通知之后又能怎样?仅仅是个通知,对当事人和企业又能有多大触动,能消除安全隐患吗?如果恰恰是在放行之后出现了安全事故,责任又该由谁负呢?联系到“3・29”液氯泄漏事故的发生,记者所疑惑的,难道不正是巨大的安全隐患吗?

这不由得使人们有了更深一层的思考。自从2004年6月20日开展道路治理超限工作以来,煤炭和其他货物的运输安全状况有了明显效果。但是,同样是公路运输,同样是超载超限,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监管似乎存在着一个盲区。每天公路上跑的危化品运输车辆不计其数,可从未听到被道路交管部门处理的消息。高速公路、等级公路上时常能够见到治理超载货车的站点,但却没有人看到有危险化学品的卸载地点及其卸载装置。而与此形成反差的是,近年来,危化品在运输过程中因超载而发生的事故呈上升势态。记者在采访“3・29”液氯泄漏事故时,当地的老百姓就反映,自从1999年这条高速公路通车以来,在他们门前差不多天天都有爆胎的!而我们的法律法规又做出了怎样的反应呢?在2002年3月15日实施的《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和2003年10月2日实施的《道路交通安全法》中,记者均没有找到针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过程中超载和卸载问题的明确规定!

据了解,到2002年底,全国道路危化品运输企业近5000家,之前曾到过31224家;危化品运输车辆有114243辆;从业人员有22万。显然,这一领域已经完全成为一个事故高危领域,理应有相应的法律法规。“3・29”液氯泄漏事故再次提醒我们,要彻底解决危化品运输安全问题,办法第二位,法律法规应当是迫在眉睫的第一位。

上一篇:安全事故频发催促规范化工物流 下一篇:海淀2000万元建设健康安全教育中心等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