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分析及规避模式

时间:2022-09-23 09:47:00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分析及规避模式

【摘 要】大学生创业是就业之外的一个社会新问题。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面临着很多困惑,成功率并不高,因此,分析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探寻成功创业的方法和规律有着重要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 失败 原因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1-0011-03

【Abstract】Student innovative undertaking is a new problem in society. They are faced with a lot of confusion, and the success rate is not high, therefore, it’s very important to analyze the reason of business failure in student innovative undertaking and find the methods and rules of success.

【Key words】University student Innovative undertaking Failure Reason

一、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大学生创业是就业之外的一个社会新问题,作为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途径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支持与鼓励,大学生创业行为越发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如今,大学生创业有多种原因,在就业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创业被认为是摆脱工作束缚,更好的发挥个人价值;而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除了自我实现的需求,更多的是为了解决工作问题。在创业的过程中大学生也面临着很多困惑,主要集中在行业选择和缺乏经验这两方面。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创业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因为门槛较低,特别是商贸、流通、物流方面,一些学生创业领域与所学专业相关。这表明,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创业有着重要的直接关系。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是无法回避的事实。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平均为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是导致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长久以来,创业者接触的都是创业的正面典型,对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盲目乐观。当面对失败时,常常感到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

另外,在中国大学教育中,素质教育、创业教育相对薄弱,因此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创业的工具,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难题。一些同学只凭自己的兴趣爱好或者“赚大钱”的想法,就匆匆投身于某个行业中,对形势估计不充分,因此,往往事倍功半或一无所获。还有很多大学生加入到创业的行列当中,但结果以失败告终,留下的也只能勉强维持。事实上,对困难的准备不足、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成为许多创业失败的学生在总结自己创业道路时经常提到的感悟。在没有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创业只看到曙光,却看不到方向。创业过程中产品和服务也往往因为限于模仿,缺乏创新而屡屡失败。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希望有一次有关创业的公益性指导,这样有助于他们未来理性创业。他们希望接受一些创业培训,比如如何选择创业项目、驾驭市场的应变能力等。在创业过程中,很多学生也希望能有专业的导师进行指导,避免走弯路。当然,调查中也发现,虽然遭遇各式各样的打击,一部分创业者仍对前途充满信心。

二、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分析

1.选择的项目缺乏充分的调研论证

大学生是充满激情的一个群体,但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因为盲目和冲动,市场预测过于乐观,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研和细分,缺乏真正有商业前景的创业项目,许多创业点子经不起市场的考验。急于求成、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一些大学生创业者对行业、消费者需求、业务的流程和标准、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等的了解和把控不够,对运作模式、盈利点、投入产出、计划书等一些创业应该考虑的基本问题,无法给出清晰解释。对于创业而言,更需要根据实际来制定目标战略,否则难以成功。对于任何创业者来说,首先面对的是生存还是灭亡的问题,能够生存就成功了一大半,所以,生存才是硬道理。大学生选择的项目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有特定的消费群体才能获得成功。大学生如果缺乏前期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只是凭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决定投资方向,甚至仅凭一时心血来潮就决定干哪一行,肯定会遭遇失败。

2.高校的创业教育定位不准

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创业教育认识较模糊,还没有清晰的定位,仍处于探索阶段。有的高校认为创业教育是教授创业课程。创业实践活动仅仅通过举办一些创业计划大赛就能起到较好的创业教育效果。这种认识忽视了创业能力培养所应遵循的内在规律。部分高校受学科、资源的限制,缺乏相应的师资力量,没有系统的创业教育思路,创业教育开展起来较困难,而且没有完备的实训基地,技能训练缺位,创业教育实效不明显。另外,部分高校对创业理论研究不够,创业教育缺乏理论支撑体系。目前,高校、科研机构对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仍不够深入,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社会对成功的创业者给予了较高的关注度,但鲜有学者研究成功创业应遵循的规律,所应采用的方法和成功创业的路径,对创业失败者的关注度不够。创业教育的教学与指导效果很难达到预期目标,这与新时期大学生创业迫切需要完善的理论支撑体系的要求产生了矛盾。

3.缺乏创业前的实战演练

近年来各地不断出台扶持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不少大学生也加入了青年创业的大军,但创业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受年龄及相应学识的限制,大学生很难拥有关于创业的直接与间接经验,创业知识一般也限于“纸上谈兵”,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创业及在公司运营中肯定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问题,以致创业困难。政府和高校仅在创业环境、创业意识与技能培训等方面努力,是远远不足以帮助大学生成功创业的。外力并不能对大学生创业起到主导作用。商业实战经验才是大学生的软肋。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在大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意识比较薄弱,机会也比较少,因此,缺乏实践经验和社会阅历。大学生们刚走出校园,尽管不乏优秀的创业项目却缺乏成熟的创业心态与足够的实战积累,使其在创业过程中会走一些弯路,甚至因为缺少经验,对市场趋势把握不准而错失发展机会。

4.缺乏创业者素质

美国心理测验专家约翰•勃劳恩说:“创业的技巧虽然是学来的,但是具有某些素质的人占了先天的优势。”如果没有一定的特质,创业者要想成功创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创业者自身素质应包括其心理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对创业者来说非常重要,如创业者的性格、人品、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等等。创业的过程是对创业者自身能力、智慧、胆识气魄的一种全方位考验,它对创业者的个人素质和能力有特定的要求。创业者的自身素质条件决定了创业者的创业活动性质和经营范围,也决定了创业者最终能否获得成功。现在虽然政府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各方面的优惠和鼓励政策,但这并不意味着每个大学生都适合创业。因此,每一位创业的大学生都应该在行动前对自己有一个全面、深入的剖析,通过分析其他创业者的经历,考虑自己是否真正具备了创业的素质和能力。

5.缺乏人脉资源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商场如战场,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营造人脉。人脉资源是潜在的无形资产。表面上看,它不是直接的财富,但缺乏人脉创业很难成功。人脉资源丰富的创业者,在创业路上自然左右逢源。大学生创业者如果在短时间内不能建立广泛的人际网络,创业对他来说一定不易,即使初期能够依靠领先技术或者自身素质,比如吃苦耐劳或精打细算,获得某种程度上的成功,但事业很难做大。曾任美国总统的罗斯福说过:“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际关系。”作为创业者,“关系圈”对他们来说尤为重要。想要创业成功,就要营造一个适于成功的人际圈。一个没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即使知识丰富、技能突出,也很难得到施展的空间。对于大学生创业者来说,接触社会的时间有限,阅历不够丰富,因此,积累和经营自己的人脉资源还需要时间和磨练。

6.创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

创业风险是由于创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创业机会与创业企业的复杂性,创业者、创业团队与创业投资者的能力与实力的有限性,而导致创业活动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在创业过程中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投资风险、政策风险等。大学生创业存在很多风险,他们是否具备风险意识和规避风险的能力,将直接影响创业的成败。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但是由于大学生受年龄及阅历等方面的限制,未必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缺乏对可能遭遇到风险的必要准备。一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往往感到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一蹶不振。商场如战场,竞争风险无处不在,优胜劣汰法则是无情的。统计全国每年新开张公司有至少45%不到一年时间倒闭关门。创业激情很可贵,应该得到全社会鼓励、保护,但拥有魄力和果敢的同时,更需要理性、深思熟虑,需要脚踏实地才能一路走好。

三、大学生创业失败的规避模式

1.选择合适项目,增强抗风险能力。

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是关键。在不了解市场风云的情况下,因为选择了不恰当的项目而创业失败例子比比皆是。创业不能过于理想化,应当树立务实的创业观。从虚拟小店到现实公司,不拘一格,不定一式。虽然也有专利、高科技创业,但更多的大学生应该做出更为宽泛也更为实际的选择,丰富大学生创业的内容,只有这样,创业之路才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平坦。因此,选择了正确的方向,也就从一开始降低了创业的风险。大学生们可以选择一些投入较小的行业。第一,投入的资金比较小;第二,避开了生产、设计环节;第三,产品直接面对消费者。从YBC扶持创业企业的统计数据来看,在服务业领域中创业的成功率最高。大学生创业者资金实力较弱,选择启动资金不多、人手配备要求不高的项目,从小本经营做起比较现实。另外,创业是艰苦的,需要付出很多,随时要做好吃苦和遇到挫折、克服困难的准备。大学生创业者要培养良好的心态,尤其是对创业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并充分拥有应对风险的心理准备,这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

2.明确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

明确的创业教育目标对高校开展创业教育工作至关重要。一些大学将创业教育简单地等同于向学生传授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这是狭隘的理解。不少高校没有把创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有人理解创业教育是“为了让难就业的毕业生去创业”,这是盲目的。其实,创业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素质,并非鼓励大学生毕业后马上都去创办自己的公司或经营自己的店铺。创业教育的本质,是向学生播撒创业精神的种子,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塑造学生的创业人格,推进学生的创业实践,使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后参与创业,走创业型就业之路;使一部分大学生具备较强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创业积极准备。因此,高校应该明确教育目标,培养大批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拔尖人才,而不是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职业技能培训或创办企业前的辅导。创业教育的对象本身应细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大众化的,培养每个人的创业意识和素质;另一个层次是个性化的,对部分确实有创业愿望并具备相应条件的,给予个别的指导和服务。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

3.积累实战经验,丰富人生阅历。

缺少经验是大学生创业者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要想提高创业成功率,大学生创业者们就应该通过不同渠道积累经验,丰富阅历。第一,积极参加大学社团活动,争取实践锻炼。学校社团的活动丰富多彩,从策划到达成目标是个复杂的过程。参与全局,可锻炼综合能力。第二,利用大学课余时间和寒暑假兼职打工。大学生可以尝试销售、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不同岗位,让自己在薄弱环节得到更多的锻炼。特别是做市场类工作,可以让大学生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掌握市场信息、洞察市场空白,寻求合适的创业项目。第三,参与学校的科研项目获取实践经验。特别对于理工科的同学,参与学校科研项目,能更多接触实际。第四,大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实习锻炼。社会是大熔炉,企业就是实际的创业团队。刚毕业的大学生先在企业学习工作几年,积累好人脉和资源再创业也为时不晚。大学生可以在企业市场空白处找到创业契机,为独立创业做好准备。

4.优化创业环境,寻求创业导师。

目前,政府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已相继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特别是在资金扶持方面,但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除了前期的扶持,更需要创业路上的关怀与指点迷津。因此,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创业基地、创业示范岗建设,深化、拓展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定期举办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充分发挥各行各业专家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的咨询、参谋、辅导作用,在大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最直接的帮助和鼓励。创业导师通过带信息、带心态、带方法的模式,让学生得到快速成长,降低了大学生创业的风险。这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创业导师将会给予大学生精神和心灵上的最大支持,实践中的最大帮助。每一位创业导师都有着独特的创业经历,把他们的创业经历传播到大学的氛围中,对大学生树立创业的意识、承担起新时代下创业的历史责任有着积极作用。

5.培养创业者素质,提高生存能力。

个人具备创业者素质更容易成功,但并不是所有的创业者都具备创业的素质。培养大学生创业者素质,需要高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创业者需要创造性思维。它是创造力的源泉,是成功创业的思想基础。创业人才在思维特点上表现为不被陈规旧俗所束缚,能较快的适应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并能摆脱思维定势,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性。这样才能不断推陈出新,抢占商业竞争的制高点。创造性思维素质是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教育环境中得到培养和锻炼的。其次,创业者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自信、敢于冒险、坚韧不拔等。这些潜质在创业途中意义不可估量,尤其是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更需要创业者的执着。另外,创业者应具有团队精神。创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学会凝聚整个团队的力量,可以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一个能让创业者思想、能力、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和善于学习借鉴的团队,才是创业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具备了创业者的素质,大学生在创业之初切忌好高骛远,可以选择一些投入不大,自己擅长的领域和项目,脚踏实地的积累经验,探索市场,先生存再图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稳扎稳打,开创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6.积累经营人脉资源

人脉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人脉资源可以获取有用的信息,进而转换成财富;在危急时刻,也往往可以发挥转危为安的作用。大学生创业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开拓自己的人脉。第一,多参加社团活动。在活动中自然的与他人建立互动的关系,从中学习服务他人、创造商机并且扩展自己的交际圈。如果能在社团中担任一定的角色自然也就增加了与他人联系、交流的时间,不断延伸自己的人脉关系。第二,学会沟通和赞美。想成为成功的创业者要善于抓住身边的任何机会培育人脉资源,主动与他人沟通,善于交流。当感觉到自己的能力有限时,应该寻求比较理想的合作伙伴和团队共同创业。志同道合,有共同价值观的团队能在创业过程中同舟共济。另外,成员间还可以优势互补。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如果能够发掘每个人的优势,一定能让创业更加顺利。大学生创业者应有博大的心胸,宽厚待人,做企业就是做人,只有把人做好了才能把产品做好、服务做好,才能博得他人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唐海波、王瑜萍.谈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养途径[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1)

2 刘冰冰.大学生创业观的调查分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9(1)

3 李彩虹.试论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J].职业技术教育论坛,2010(3)

4 王 岩.大学生创业全攻略[J].创业顾问,2009(6)

上一篇:国际法双语教学探析 下一篇:方程(组)求解方法在微分观点下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