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疗法是治疗抑郁的方便法门

时间:2022-09-23 06:31:54

认知疗法是治疗抑郁的方便法门

〔关键词〕认知疗法;抑郁;认知治疗

一、认知疗法概述

认知疗法诞生于20世纪60~70年代的美国,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求治者的不良认知,从而矫正并适应不良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该疗法主要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

治疗步骤:

(1)向来访者彰显看法与态度影响人的心理及行为的机制。

(2)帮助来访者检视他所持有的对己、对人以及对环境的看法,协助他们去复核这些看法或态度与现实的差距,指出其错误认知的非功能性与病态性。

(3)督促来访者去尝试和练习更换这些看法或态度,重建功能性的、健康的看法与态度。

二、话说抑郁

心理学研究表明,所谓抑郁是一种持续的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诚然,任何人都有抑郁的时候,但大多数人一般都能很快脱身,具有天然的抑郁情结自愈能力。如果抑郁的持续时间长,影响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那么就属于抑郁情节或抑郁症。通常表现为:情绪上忧郁、沮丧;认知上自责,缺乏信心,绝望无助;行为上倦怠、少动,对什么事都缺乏兴趣,自杀意向等。

三、 “小小”的症状:抑郁情结

小小,高一女生。从初二起,投入大量时间研究现代流行音乐与文学,常常沉溺于角色中走不出来;自小立下鸿鹄志,以某名牌大学中文系为目标而孜孜以求;由于文理偏科严重,数理化全面崩溃,会考存在危险;孤傲、自以为是、时时处处为自己辩护;回避与同学交往,对生活感到消极,有自杀意向。经诊断为抑郁情结。

四、与“抑郁”对话:寻找小小的“认知歪曲”

咨询场景一

小小:老师,这几天情绪好多了!

咨询师:那就好,想想是在干什么时产生了好心情,然后多去尝试,保持住这种好状态。

小小:嗯,我知道,生命总要继续。我应该好好活着,不好好活着又能怎样呢?

咨询师:是,活的方式是我们能选择的。比如,你在与我交谈之后心情就会好很多,是不是可以这么说,实际上你很渴望有人和你诚心沟通?

小小:是呀!我必须学会沟通才能成为优秀的人。

咨询师:如果感觉需要,就逐渐学会和各种人打交道,都是学习的过程。每个人身上都有我们学习的品质。

小小:这我不擅长。哈哈……我不轻易信任别人。我不喜欢接触陌生人,其实在人际方面我是个古板的人。人与人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咨询师:你认为和同学交往也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吗?

小小:是的,我觉得我的同龄人都太幼稚了,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学的,我交往的都是年长的,比如大学生之类,和他们交往可以学到不少东西。

在这段对话中,小小情绪波动较大,思维跳跃,至少出现三个认知上的错误:

(1)绝对化:非此即彼,泾渭分明。“人与人就是利用与被利用的关系”。

(2)应该论:“我应该好好活着”“我必须学会沟通才能成为优秀的人”。

(3)乱贴标签:“在人际方面我是古板的人。”

咨询场景二

小小:昨晚抓狂了,突然害怕以后会冻死饿死……觉得我坚持的一切毫无价值……是不是我错了?是不是一开始我就错了?注定未来也是错?

咨询师:我们曾经练习不过度体验情绪的方法,把情绪定格在此时此刻而不是过去或未来。嗯,你是怎样想的呢?

小小:我无法不体验。感觉自己在空气中悬着,不真实。有些东西……像鬼一样……时好时坏,都是这种状况 。很多时候,我不知道用何种姿态去生活。太多感觉了,哪怕是轻微的,都有很大的反应。头痛……好冷……荒芜的感觉。好多事记起来了,流很多眼泪……很重的负罪感……很多东西,一起涌向脑子。好久没流那么多眼泪……大脑否决了好多好多东西,价值观朝父亲的标准靠拢,一切都是我的错。我感觉我欠他的!我不是好孩子……

在这段对话中,小小的言语自相矛盾,思维缺乏理性,可以看到认知上的诸多错误:

(1)过度泛化:由于不愉快的体验就认为在别的事上也会同样倒霉。由“昨晚抓狂了”的体验泛化到“突然害怕以后会冻死饿死。”

(2)精神过虑:遇到不愉快的事就认为一切都是消极的。“我觉得这些日子的一切都土崩瓦解了”。

(3)自我轻视:遇事总想着自己不行。如“很多时候,我不知道用何种姿态去生活。”

(4)武断结论:不检验设想正确与否,展望未来,尽是灾难。“是不是一开始我就错了?注定未来也是错?”

(5)放大与缩小:缺点放大,歪曲本来面目。“感觉自己在空气中悬着,不真实。有些东西……像鬼一样……时好时坏,都是这种状况 。”

(6)情感推断:行动跟着感觉走,感情似乎就是思想的根据。“太多感觉了,哪怕是轻微的,都有很大的反应。”

(7)个人化:“一切都是我的错。”

五、认知治疗:帮助小小进行“认知重建”

立足现实。小小目前是高一学生,理应各学科全面、平衡发展,在这样的基础上再突出文学才可能圆大学梦。但她急于求成,造成其他学科成绩滑坡,这势必影响目标的实现,因此焦虑情绪产生了,越是焦虑心情越糟。所以,在辅导中首先要使小小回到现实中来,花一定的时间弥补“缺腿”学科。在文学方面,不钻“牛角尖”,把握课程要求掌握的知识点就行,至于文学研究还不是高一学生的事。

调整信念。小小自以为在文学方面很突出,自尊心强、害怕失败,无休止地驱使自己去“奋斗”,所以神经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由于求胜心切,急于达成自己的目标而造成心理失衡,因此以为“我没有达到目标……我是失败者”。认知治疗方法使来访者明确自己的信念与现实的偏差,降低目标,降低期望值,增加对失败的耐受性。

建立“日活动计划表”的行为治疗。小小总是“想得多,做得少”,轮回于无尽的烦恼中。所以,要斩断这条重复链,想方设法让她行动起来,不找借口,不回避,制订每日活动计划表是比较切合实际的。在辅导中,帮助来访者制订每天的学习计划、每周的学习计划,以此为基础再订月计划。依计划行事让来访者处于有序的学习中,转移了部分胡思乱想的注意力,对处置抑郁起到一定效果。

治疗转换。换一种积极的方式,换一种愉悦的心情来解释自己的体验和外部环境。“快乐”与“不快乐”都是一种心境,是有意或无意中自我选择的结果。

换一种思维或角度来体察心理和环境问题。通过讨论和练习,小小惊奇地发现自己确实有能力去解决自己原来认为不能解决的问题,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和确立合理目标。

角色扮演。互换角色或扮演其他角色,目的是揭示认知歪曲、寻求解决的办法。

在角色扮演中,咨询师把小小遇到的问题用大多数人的方式去模拟处理,用“发散思维”的方式探讨其他可行的方法,以此证明解决问题途径的多样化,说明认知对行动的影响。

六、小小的一封来信:与过去诀别

治疗两个半月后,小小给我写了一封信。

老师:两个多月来,谢谢您的陪伴,不断把自己的感受发短信给你,想必也耽误了您不少时间。今天还是鼓足勇气给您写信,这也是您说的“自省”的过程。人是个矛盾体,而我则是把这矛盾无限放大,也许这也是痛苦的根源之一。但我不能再消极下去,要尝试着有所行动。

近来,我老逼自己接受一种生活方式,在生活上有健康的习惯,在学习上有严谨的方式。诚然,这与我之前的生活是背道而驰的,执行起来很辛苦。但是,如果温和的方式没办法解决,就只能用比较强势更强势的方法来对抗我性格中的强势与顽固……

我要一直走下去,走过悲欢离合,风霜雨雪,趟过生命长河,到达彼岸,做一枚离阳光最近的果实……

从这封信来看,小小的认知及行为方式有所改变,但要完全从抑郁中走出来尚需一些时日,我还要陪伴她共同面对!

说到底,抑郁症是心理失衡而波动的结果。它不是一段珍贵的、真实的人生体验,而是一种廉价的、虚构的赝品。

点 评

抑郁症是常见的心理障碍,在高中生来访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与他们的学业压力,家长、教师过高的期望以及对他们的负面评价等息息相关。本案例用认知疗法对抑郁情结进行辨证施治,结果是比较成功的。咨询师从分析认知错误出发,结合来访者不切实际的目标进行干预;尊重来访者,让来访者能够敞开心扉,积极配合,整个案例建立在良好的互动基础上。不足之处在于,任何心理咨询最终都要帮助来访者实现自我成长,但本案例中,咨询师没有觉察到来访者有明显“依赖”的心理,这种心理容易造成“偏好”的假象,使咨询师失去正确判断的能力,从而影响咨询效果。也就是说,案例在如何妥善处理来访者的移情方面关注不够。

点评人:温华盛,特级教师,国家级骨干教师,福建省首批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龙岩市高中政治学科温华盛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上杭一中教研室副主任。

(稿件编号:100228004)

(作者单位:福建省上杭县第二中学,364200,电邮:)

上一篇:赏识,为孩子的成长插上自信的翅膀 下一篇:当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