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时间:2022-09-23 05:18:52

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初探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程,是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学好数学,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乃至终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想学好数学,首先必须学好计算。计算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的高低。数学计算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从低年级数学教学开始。它是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学生今后学习数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生活离不开计算,学会计算方法将终身受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呢?下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计算教学繁琐、复杂、抽象、枯燥无味,因此,学生一上计算课就打不起精神,对计算不感兴趣,产生厌烦情绪。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算教学同样需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必须培养他们对计算的兴趣,有了兴趣才能有学习的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教师首先要利用小学生对新生事物的好奇,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学、愿学;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达到快而准的目的。其次,要讲究计算训练的形式,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教师可以每节数学课安排学生开展一些口算题游戏,如“开火车”、“找朋友”等,使学生体会到计算的乐趣。

在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穿插一些名人学习的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周围生活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人或事来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二、加强口算练习,为其他计算打好基础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笔算是重点,口算是基础,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由此可见口算的重要性。口算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只有口算达到非常熟练的程度,才能使学生过好计算关,形成良好的计算能力。平时,我利用空余时间做一些口算题卡,让学生带回家,由家长督促学生练习,让学生每天坚持做口算题。另外,每天上课时,我抽出3分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口算题。口算题的内容包括以前学过的知识和正在学的内容,让学生反复训练,达到熟练的程度。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审题时要做到“一看二写三想四算五查”,即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写出计算步骤,想一想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简便,然后耐心细致地计算,检查数字符号是否写得正确,得数是否准确。

2.培养学生认真演算的习惯

做题时要认真细致,要有耐心,不急躁,不要有应付了事的心理,即使是做简单的计算题也应该谨慎对待,演算时要在草稿纸上计算,检查无误后再抄在作业本上。

3.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

培养学生估算的习惯,不仅要在计算前估出得数的范围,还要在计算后判断得数是否合理。例如:计算 “80-35”的得数。35在30至40之间,80-30=50,80-40=40,那么“80-35”的差应该在40至50之间,如果不在这个范围,说明计算不正确。

四、让学生学会参照比较,纵横联系,理解掌握

学生学习数学,练习是巩固与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与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布置练习时,教师要注意针对性、层次性,要有利于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知识转化为能力,把计算和思维结合起来;在设计练习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形式要多样,注重练习的反馈,讲究实效。另外,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短时记忆的训练,使学生看到算式就能快速地算出得数,在头脑中形成印象,培养口算能力。在学习新概念、新知识后,教师要将相似、易混淆、易错的内容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区别异同,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排除思维定式的干扰。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进行,在时间上要讲求速度,在数量上要足量,在形式上要多样化,在内容上要新颖,只有这样持之以恒,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责编 莫彩凤)

上一篇:运用phonics系统培养二年级学生拼读单词能力 下一篇:语文课堂信息技术使用的误区与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