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堂好课的内在学理

时间:2022-09-23 04:54:49

在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策略与方法研究”首届年会暨课题研究专题培训会上,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张洁慧老师执教的坡词《江城子》一课,得到好评,荣获“教育艺术杯”课堂教学观摩、评比高中组一等奖。张老师执教的这堂课,在教学的立场、态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选择两个方面,体现了诗歌教学“少教多学”内在的学理。一是所确定的教学内容与知识符合我们当下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的认识和《江城子》这首词的特点,並且适合学生发展的需要;二是教师站在平等的立场,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对话交流,在交流对话的过程中发展语文素养,当然,从本质上说语文素养融合着语言、情怀和思维品质。

一、“我”是来寻找知音的

张老师开场切入这首词的语言很有吸引力:今天的课希望大家能在心中带一首词走,同时,更要在心中带一个人走,他就是苏轼。这是我生命中最为推崇的古代男性。

她说,她是来寻找知音的。我觉得她就是来寻找爱、表达爱慕之心的。引导学生打开心扉,直接进入这首词、进入坡的内心,没有比这更好的方法了,这是最直接的、有效的方法。因为这首词最突出的艺术效果就是诗人对亡妻的一往情深,这种深情是一种高贵品质。我当时感觉到张老师读《江城子》,是在读坡,她真的进入这个情境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他们的少男少女人生经验,对爱的青涩朦胧的认知,与坡、与教师和同学倾心地交流。

二、一往情深深几许

如何往深厚处理解词人对亡妻的一往情深?如何植根于词的语言理解这首词的情感?如何拉开这首词情感的艺术空间?张老师大致采用了朗诵、还原历史、移情想象等三种方法。

1.品味语言中的深情。以朗读品味、体味作品和词人,这是诗歌教学最常用的、最基本的方法。朗读有自由朗读、齐读、个人读,怎么组织和指导学生朗读,可以看出教师的教学艺术的素养。张老师根据爱情诗的特点,把男女生分开来,先个别指导学生朗读,然后集体齐读。每一次读完之后都对语言节奏、腔调与感情的关系做讨论分析。朗诵中体会到需要突出的词语,比如“茫茫”、“凄凉”、“霜”、“泪千行”等,其实是体会诗的深情。

2.研究词人的人生。张老师采用了历史研究的方法,把词放到坡的人生经历中,在历史情境中理解这首词以及词人的情怀。她从三个角度去还原历史。

一是从诗歌的语言中推测词人的人生和写词的状态。学生的想象、推测,教师与学生的对话非常到位。我还是引学生说的一句话:我推测这可能是苏轼在他人生不如意的时候,在某个夜晚他忽然梦见了他死去的妻子。当梦醒时,他才发现自己和妻子已经有十年没见了。很想她,很想她。二是再现坡的人生经历,把词放到坡的人生经历中来理解,从而也理解了坡这个人。教师选择的相关历史与这首词有贴切关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知人论世,大而空的背景。即使是过渡语也很贴切。三是研究了坡的其他创作,拉开了这首词的艺术空间。令人震撼的发现是,坡在这首词写后差不多连续三年,每年要在正月二十日写一首词,而且用同一个韵:“温”、“魂”、“门”、“痕”。还有更为奇怪的地方,即使和朋友一起开开心心地出去玩,回来写个游记也是又“断魂”又“招魂”的,说明他心里有事,这心事是什么?这样的研究把学生带到坡的内心深处,对学生构建自己的人生与精神世界是有意义的。

3.移情想象。移情想象是借助想象主动地把感情投入到对象中,与对象融为一体,从多角度体味作品人物的心理情绪、情感思想。尽量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这件事临到你身上会怎样?我不这样做,别人会怎样看?我要理解这件事,需要什么体验?例如,老师说:“‘相顾无言’好像太残忍了,你让他们说一句吧。”学生说:“如果我是苏轼的妻子的话,我会对他说‘我一直都在你身边’”。

学生以移情想象的方法,从内心深处唤醒自己的经验,並与作者心路联系起来。比如有学生说:“我觉得最能打动我的一句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因为我曾经经历过类似的感受,心里满腹的委屈,走在大街上,看着人来人去,热闹非凡,自己心里的很多话却无处诉说。苏轼内心的情感应该比我程度更深,只有经历过生死的人才能读出这句话里满含的凄凉。”学生以自己的经验观照词人的经验,又以词人的经验观照自己的经验,这样反复关照自己生活中相似又不曾体验过的东西,从而发现作者、作品与我(读者)的生命世界。

三、从语言风格上整体把握诗的特征

教师进行文学作品教学,除了引导学生感受其艺术效果之外,还应该探讨该作品的艺术特点和艺术效果。公开课、比赛课,几乎都倾向于感受、分析艺术效果,因为艺术效果很多是感性的,有感染力,容易掀起情绪推动课堂往前,产生很好的课堂效果。如果讨论艺术效果是如何形成的,比如诗歌的结构、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叙述的方法等,必须以理性的思维,有专业性、学术化,课堂气氛、整个场面会冷一点。而后者对高中语文教育来说,显得更加重要,然而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几乎在很多学校被严重忽视。我很认可张老师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选择,虽然没有与她交流,但是她的选择已经表达了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她选择的是从语言风格上整体把握词的特点,即“外枯中膏,似澹实美”。

这种从风格上把握作品的批评方法,把文学作品看成是独立的、自在的,它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情感,作品在读者的心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思想。它与“知人论世”的方法、叙述的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等写作学的方法是有区别的,简单说,这种批评方法认为文学作品是自主的,因而不应当参照作品的外在的标准或思考来评判它,哪怕是公认的我们常用的“方式”、“方法”,排斥那些放大意义的作品技巧,比如夸张、双关、比喻、反讽方式方法一类的知识,而倾向于讨论形成这类技巧的风格特征。我国传统文学评论很重视从整体上分析作家作品的风格,比如刘勰的《文心雕龙》、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就是用的这种方法。而现代评论家们把这种方法当做看家本领,卡尔维诺在《千年文学备忘录》中把对他来说倍感亲切的文学的某些价值、特质和品格归纳成风格,以5个关键词表示:轻易、迅速、确切、易见和繁复。坡《江城子》这首词是否没有其他的解读方法?当然不是。这首诗叙事者与时空的转换,情景交融、融情于景,虚景实写、实景虚写、虚实结合,音韵与结构和谐,这些技巧与方法都是有嚼头的,可以嚼出很多味道来。张老师选择讨论最后一句“明月夜,短松冈”,更贴近词的语言,从语言风格上整体把握了词的特点。

这堂课中,教师的语言表现出很高的文学修养,而且她说话的立场不是要学生接受、记住,而是以交流的态度。我表达我自己,你可以接受,也可以谈自己的不一样的感受。这样就多了一份从容,有了呈现个性的空间。而且教师善于倾听学生,对学生的语言有着准确判断与理解,能在更高层次上与学生交流。这种对话方式值得我们研究。

(作者单位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上一篇:铸魂育才强正气 下一篇:言文并重 少教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