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色调在油画风景写生语境中的情感表达

时间:2022-09-23 04:40:57

论色调在油画风景写生语境中的情感表达

摘要:在油画风景写生语境中,色调作为重要的视觉造型元素,不仅是构成绘画艺术形式美的主要元素,更是传递艺术家情感精神的重要手段。文章拟从色调的表现性和色调的象征性两个方面入手,进而阐述色调在油画风景写生语境中的情感表达。

关键词:色调;写生语境;情感表达

检索:.cn

中图分类号:J2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832(2016)06-0119-03

色调,即画面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是“发之于情思,契之于绢楮”时色彩与色彩相互影响、相互对比、彼此协调的一种组合关系,意味着组织,意味着秩序,意味着品格。色调作为画面整体的色彩气氛和言外之境,它能直观地传递艺术家在写生语境中的某种情感信息,能含蓄的暗示某种思想。

一、色调与油画风景写生语境中的情感表达

英国批评家罗斯金认为“色调的含义:首先,它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物质和阴影的凸现与关系。这即是说物体在相互接近或相互逃离的过程中,它们的阴影与主光之间的完美关系就是色调,无论这些主光来自天空、水流,还是来自其他任何事物。其次,色调是阴影色彩与光线色彩之间的关系。是指整个画面在同一种光线,同一种环境呈现同一氛围,而这种氛围主要依赖于画中每种色彩独特而难以解释的品质,它使我们可以感知作品中的物体的真正色彩,同时也感知到光线照射的变化”。这种解释无疑是比较中肯的解释,既说明了色调的成因,又描述了画面其它视觉造型元素与色调之间的关系。“色调是指客观物象的各种色块相互联系所形成的一种总体色彩氛围、色彩倾向,使人获得一种和谐统一的整体感觉与整体印象”、“效果使人愉快的色彩组合,我们就称之为和谐。因此,我们可以提出这样的假定:和谐=秩序”等论述更加明确的解释了色调与色彩的关系:色调是色彩关系的总和,色调不仅能体现画面的色彩倾向更能反映情绪,表达情感。需要指出的是,关于色调“反映情绪,表达情感”的说法我们可以借助法国美学家狄德罗提出的“美在关系”学说得出:第一,没有色彩,就没有色调;第二,色调是色彩的组合;第三,色调是整体,色彩是局部,色调统领色彩。

色调作为绘画视觉造型语言的重要元素之一,更是表达情感最为普遍和最为强烈的手段之一。对于画面来说,能最先引起我们关注的就是画面的整体色调,其次才是其它视觉造型语言。究其原因有两点:第一,色调比起其它的绘画语言更能引起人们的视觉关注力;第二,色调比起其它的绘画语言更能引起人们情感感受和情绪起伏。对于画面来说,色调能决定作品总的色彩基调即画面所有色彩的总体感觉;如果画面没有色调来把握色彩,画面色彩的倾向就不明确,缺乏色彩整体性的画面就会产生支离破碎的视觉印象。对于我们来说,在写生语境中探讨如何利用色调的象征性特征和色调的表现性特征来表达自我的主观情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二、色调的表现性在油画风景写生语境中的情感表达

康定斯基在《艺术中的精神》一书中,研究色彩与心理等问题的时候说到:“某些色彩能够产生一种粗糙的、刺人的印象,同时另一些色彩能被感觉为一种光滑的柔软的……”这是艺术家对于色调的表现性特征最诚恳的表述。这种表现性不仅是在解读视觉更像是在诉说着艺术家的情感,犹如一种无形的氛围和气场在画面之外为我们诠释自我的内心世界。

印象派艺术家莫奈认为:“色彩作为色彩自身在我们的感觉里所激起的是迷样的东西。因此,人们也必须在迷样的方式里运用他们。假使人们运用它们不是去描画,而是为了它们所发出的音乐效果,就要利用它们本身的性质,内在的、神秘的、迷一样的力量”,这种迷人的“音乐效果”和“内在的、神秘的”指的就是色调的表现性特征。莫奈晚期的《睡莲连坐》《二株垂柳连作》《睡莲》的作品中,将简单的主题幻化得瑰丽丰富,每幅作品皆自成一体,似乎在唤醒者宇宙万物万事间的和谐。水滨花丛间,追寻云天游踪、林海风迹、光影留痕,以及自然界中一切触动内心情感的万事万物。在色调的和谐之中,是视觉所能关心、所能体会的。透纳的作品《海上的渔夫们》中的暗绿调表现的就是一种淡淡的哀愁,作品《雨、蒸汽、速度》(图1)中的亮黄调表现的就是一种速度感,表现艺术家第一次坐火车旅行的经验和现实中体验大自然的偶发力量。怀斯的作品《降雪之风》(图2)、《霍夫曼的泥沼》《小河湾》(图3)等作品中的暗灰色赭石色调表现的就是艺术家的孤傲和对于大自然在近距离观察视角中所感觉到的神秘感,细节在经过微妙的修正以后,某种奇妙的感觉伴随着色调油然而生。就像摄影家威斯顿在他1930年的日记中所说一样:“我希望事物的神秘性,能比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更深一层地被揭开来,更清楚的展现在我们面前”。

画面的色调是由多种有变化的色彩以某种一定的关系构成,形成色彩间的对比和照应,色调的表现性特征完全可以依赖于各色块之间多种关系(如色相、色度、面积等对比和照应)的某种关联来进行表现。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凡・高在作品《夜晚的咖啡馆》中依赖红色和绿色的对比调和的色调关系来表现“人类可怕的激情”,在作品《麦田上的群鸦》中依赖橘黄色和深蓝色的对比调和的色调关系来表达不安的预兆。莫奈在作品《曙光中的塞纳河》中依赖蓝绿调的接近统一来表现阳光出来之前的温暖之意,在作品《晨间清澈的塞纳河》中依赖蓝绿调的统一和谐来表现晨间的清冷和对于阳光的期盼。

在现实的生活中,色调往往与某种情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一般都是人类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感受到的,艺术家的任务就是将这种情绪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环境,合适的条件下,恰当地选择合适色调的表现性特征来抒感,引起人类的共鸣。这种色调与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而是在油画风景写生语境中不断提炼、不断概括、不断探索的结果。对于色调的表现性特征的探索研究和选择应用,将永远是我们倾注毕生的努力而追随的至高理想。

三、色调的象征性在油画风景写生语境中的情感表达

色调的象征性与人类的视觉经验和内心联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通过人们与客观物象的长时间接触,逐步形成色调的象征性较为一致的概念和相对较为固定的心理联想,它不仅能表达情绪和情感,还能传达独特的符号力量。法国的理论家丹纳认为:“色彩的不同的配合给我们不同的印象;所以色彩的配合自有一种表情。”我们仔细阅读就可以知道:不同的色彩配合不仅可以产生不同的色调印象,还能产生不同的色调表情。这里的表情就是长时间约定俗成的色调的象征性,具有心理和视觉的特征。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关于“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的描述,就是色调的象征性最为生动的阐述。

每一种色调都是在色彩三种属性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中传递不同的色调特征,这种象征性会在色相关系、纯度关系、明度关系的变化中发生变化。不同色彩的不同搭配关系,色调的象征性就会随之变化。

从色相关系方面考虑,色调可以分为红色调、黄色调、绿色调、黄绿色调、蓝绿色调、蓝紫色调等许多种色调。如红色调:有热烈、激进的感觉;绿色调:有宁静、和平的感觉。有多少色相就有多少种色相的色调。比如博纳尔的作品《诺曼底风景》(图4)中以蓝色调为背景主调,再配上黄色的花色、黑色的树干,在大量的逆光中显现缤纷的色彩变化,并表达了自我幻想与视像,超越了视觉中的现实世界,象征着另一超然的世界。莫奈的作品《睡莲》(图5)中的蓝紫色调充溢着画面,以一种不可能的方式诠释艺术家笔下水与花的另一种真实,“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君掌盛无边,刹那含永劫”即为艺术家色调的象征性对于主体情感视觉呈现。

从纯度关系方面考虑,色调可以分为纯色调、浅色调、灰色调等。纯色调,大都由纯色块构成,一般有鲜明、强烈、有力、令人振奋、赏心悦目的感觉。灰色调,由近似灰色块构成,有含蓄、柔美、清秀雅致之感。无色彩调,由近似无彩色调组成,有朴素大方、纯洁、隐忍的感觉。

从明度关系方面考虑,色调可以分为明亮色调、深暗色调、中间色调等。明亮色调,由浅色或白或近似白色的色块构成,一般来说有轻快、明亮、快乐的感受。暗色调,由黑色或近似黑色块的色彩构成,有凝重、悲壮之感。比如罗马尼亚艺术家巴巴的油画风景写生作品《阿西希(意大利)风景》(图6),就是利用深黑色调的象征性表达艺术家的民族苦难以及悲壮之感,段正渠风景作品《黄河》(图7)中的红黑色调,就是象征中原地区农民生活的苦涩。灰色调,由近似灰色块构成,有明朗、辉煌、稳重、宁静、含蓄、平和的感受。比如莫兰迪风景作品《雪景》中的灰蓝色调和作品《格里查纳风景》(图8)中的灰绿色调无不在象征着一份宁静的、安详的、含蓄的以及与世无争的人生信念。

从色彩的色性方面考虑,色调可以分为冷色调和暖色调。色调冷暖的感觉,并不是自然物象的真实温度,而是与我们的视觉与心理联想关联的一种感觉。冷色调(图9),以冷色为主,如蓝色调、紫色调、绿色调等,一般有凉爽、寒冷、后退的感觉。暖色调(图10),以暖色为主,如红色调、黄色调等,一般有热情、温暖、前进的感觉。

色调的象征性特征非常微妙、非常复杂。由于每个人对色彩的视觉感觉和心理感悟不同,同一色调表达的主观情感不一定相同,相同的主观情感也不一定要用同一种色调来表达。以上只是对不同色调在不同情绪、心理和气氛下的象征性的简单概括、归纳,希望能对写生语境中情感表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上一篇:我对“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认识 下一篇:蓝色,青岛,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