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前儿童想象旅行实践案例分析

时间:2022-09-23 04:05:15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前儿童想象旅行实践案例分析

摘 要 儿童时期是人的想象力迅速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前儿童想象力的发展是促进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方面,也是培养他们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德国埃莉萨·迪肯佩“想象旅行”模式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信息社会的特点和全脑发展的理论,提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想象旅行”新模式及设计相应案例并对案例进行分析。

关键词 信息技术;学前儿童;想象旅行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36-0126-03

1 信息技术支持学前儿童“想象旅行”新模式的提出

“想象旅行”这一模式是由德国的埃莉萨·迪肯佩提出来的,是内心进行的旅行,是思维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开发学前儿童想象力的一种新尝试。通过想象旅行,儿童可以处于松弛的状态,并“看到”和感觉到幻象。想象旅行的一个基本效应是:激发、增强和促进想象力的形成,让孩子在无限广阔的幻象世界里自由行动。

“想象旅行”是一种很好的开发学前儿童想象力的方法,但在德国的幼儿园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难。本研究在埃莉萨·迪肯佩的“想象旅行”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想象旅行”的策略,并在幼儿园中进行了近一年的实践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想象的发挥离不开表象的积累,想象的进行以静心为先决条件。“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想象旅行”新模式,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时空界限,为学前儿童提供形象逼真的媒体资源,丰富了儿童的表象积累;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吸引儿童的注意,激发儿童的兴趣,帮助儿童顺利进入静心状态。设计的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想象旅行”活动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准备活动、创设情境、静心训练、讲述故事、回到现实、叙述旅行。

2 根据幼儿年龄选择“想象旅行”内容

不同年龄班的想象旅行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具一定差异性。想象旅行活动从幼儿年龄特征和心理需要出发,主要分为“完全受控的想象旅行”和“部分受控的想象旅行”。小班幼儿或初次尝试的幼儿,较适合完全受控的想象旅行,这种形式的想象旅行是很容易驾驭的,故事情节较为具体,旅行中出现的幻象几乎全部通过言语描述呈现到儿童眼前;中、大班幼儿较适合部分受控的想象旅行,这种形式的想象旅行故事描述比较简洁,为故事中某些情节的幻象留有很大余地,为孩子提供了一个很自由的想象空间。

本文以完全受控的想象旅行“在大海边”为例,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前儿童想象旅行的设计思想作扼要说明。

3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想象旅行”的实践尝试

活动设计

内容:学前儿童想象旅行——在大海边。

对象:小班儿童。

目标:利用信息技术帮助幼儿建立大海的表象,引导幼儿根据故事情节进行想象,培养幼儿想象的有意性。

过程:通过精心设计的“想象旅行”故事引导幼儿进行有意想象。

活动过程

【准备活动】

1)玩气球(非洲鼓乐伴奏)。教师将气球放到空中,孩子每人一只,要求气球不能触地,允许孩子采用各种方法将气球留在空中飘动。

〖评析〗观察和研究发现,幼儿在身体运动后的一段时间里容易处于心静状态。幼儿最乐意和最合适开展想象旅行的时间是在做完运动或完成某项任务之后。

2)在“梦幻室”的中央铺上一块织物,放上一支蜡烛。

〖评析〗想象旅行活动需要有一个安静、温暖和足够宽敞的特定场所,称之为“梦幻室”。场地中央放置一些物体如花束、蜡烛等,易于营造放松、舒服、安静、温馨的特定氛围,从而使幼儿的内心产生美感,乐于联想,便于尽快进入沉思和幻想状态。

3)三角铁轻轻敲三声,每个孩子在梦幻室选择好自己的位置。

〖评析〗在已经基本安静的前提下,轻轻敲响三角铁,并且每次活动开始都以三角铁声音为信号,让孩子形成听到三角铁声音就不再讲话的习惯。控制每次活动的幼儿参与数量,让每个孩子走进活动场所后有指定的舒适位置。

4)教师询问并检查孩子们是否坐得舒服,并交待注意事项。

〖评析〗预先告诉孩子当发生特殊情况如咳嗽、要小便等时如何自助或寻求帮助而不影响他人。

【创设情境】

1)观赏视频:大海边,海浪缓缓地冲上沙滩;

2)观赏视频:海鸥从天上飞过;

3)观赏视频:海豚在水中游泳。

〖评析〗信息技术提供真实情境,突破时间或空间的限制,让幼儿未能亲身体验的大海景色呈现眼前,创设出一种情境、一种气氛,有效激发儿童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的思维活动和情感体验,使幼儿不自觉地进入情境之中并引起共鸣,从而激活儿童的思维,为想象旅行作好表象积累。

【静心训练】

1)行为静心。传递铃铛——这是一项要求很高的训练,即传递一只铃铛,不论它被传到何处,都不能让铃铛发出响声。孩子们围成一圈坐着,大家都把眼睛闭上;一只铃铛放在中央;教师向某个孩子轻声耳语了几句,于是那孩子就走到中央,把铃铛拿了起来。

〖评析〗由动到静,以静制动。

2)松弛静心。让孩子们握紧拳头,握紧,再握紧,突然一下放松,彻底地放松,如此重复多次。

〖评析〗由整体活动到个别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静心训练,同时学会一种简单易行的静心方法。

3)音乐静心。播放一段一直是舒缓轻松的乐曲,引导学生听音乐时随着音乐摇动身体,尽量使自己的身心与音乐融为一体。

〖评析〗轻柔舒缓的音乐让幼儿感觉内心平静、和谐,便于幼儿稳定情绪,较快地进入想象旅行的状态。

“请你们平静,坐下或者躺下,只要你觉得舒服就可以了。你们可以闭上眼睛。经过了准备活动,你们体会一下自己的身体有什么样的感觉,然后你们躺在垫子上,平静地做着正常呼吸。现在你们可以专心听我讲述故事了。”

【讲述故事】

在 大 海 边

你想象自己站在海滩边,注视着辽阔的海洋……,海水静悄悄。

〖评析〗背景音乐选择的是班得瑞《日光海岸》专辑中的《清澈海洋》,节奏舒缓,想象丰富。

海浪缓缓地冲上沙滩,你听见哗哗的海水声,那声音很柔和……

〖评析〗合成了海浪缓缓地冲上沙滩的柔和声响,此起彼伏,把孩子带到了金灿灿的沙滩上。

你觉得太阳晒在皮肤上很热……周围寂静得让你感到愉快……

〖评析〗调动感觉器官参与想象,并让孩子感到温暖,身心得到放松。

或许有一只海鸥飞过,或许有一只小蟹在沙滩上爬行……

〖评析〗插入了海鸥的呜叫声、海鸥扑打着翅膀从海面飞起的声响,引领孩子打开想象思路,暗示孩子想象的方向。

你思绪万千,朝着那清澈的海水走去……

你把被太阳晒得发热的脚浸到水中……

〖评析〗开始让孩子的双脚进到海水里。

你感到很平静,你觉得兴致来了,你想跳入水里像一只海豚那样游泳……

〖评析〗以幼儿感兴趣的海洋动物——海豚来激发他们想象的热情,并诱导他们产生进入海水的欲望。

你或许听见远处的海豚在高兴地唱歌……

〖评析〗背景声效中插入了海豚的叫声,让孩子似乎看到海豚真的来了。

你完全沉醉于寂静之中,你慢慢地进入到水中,你感觉水有点儿凉……你感觉到那缓缓起伏的波浪掠过你的肢体……你的嘴唇也许尝到了海水的咸味。

〖评析〗进一步调动触觉、味觉同时参与到想象旅行中来,让已经完全进入海水的孩子更多地感受海水,提升想象旅行的效果。

再往远处去就是辽阔的大海。在水中游泳的你感到身心完全平静和放松……

〖评析〗再次放松身体,保持好心静状态。

你闭上眼睛。你突然觉得有一样什么东西触到了你的脚,在慢慢地诱惑你。你还是保持平静和放松而不动声色。此时有两只闪闪发光的、可爱的、友好的眼睛在注视着你,原来是一只小海豚在招呼你,它想邀请你到大海去,在那里向你展示海豚的全部秘密和海洋世界的奇观。

〖评析〗提示孩子眼睛应该是闭着的,进一步平静和放松,此时在孩子脑海里形成发光的、可爱的、友好的小海豚表象。

你把眼睛睁得更大,想更多地知道包围着你的身体并让你感到平静的海水下的世界……

〖评析〗鼓励孩子形成更多的海底世界的表象。

你感到温暖的阳光晒在你的皮肤上……

你处于平静和放松的状态……

你游回岸边,再看一看大海,波浪掠过……

〖评析〗引导孩子们从海水中游回,准备结束本次想象旅行。

你或许听见远处小海豚又在高兴地唱歌。那是你的小海豚。

〖评析〗再次响起小海豚的叫声,巩固本次想象旅行所建立的表象,激发起叙述本次想象旅行的欲望。

〖评析〗故事《在大海边》情节描写较为具体,孩子的想象主要由故事来引领,旅行中出现的幻想几乎全部呈现在眼前,幼儿不需要做太多思考,属于完全受控的想象旅行。与实例1《和朋友一起去郊游》相比难度有些增加,因为到过海边的幼儿比起到过郊外的幼儿要少得多,更不用说是到海水里了。温和的语言,平静的语调,很缓慢的语速,语句间留有足够长的停顿,给儿童有进行想象的时间。音乐节奏舒缓,不仅能平静心绪,而且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音响元素有目的地选择,有组织地运用,产生了创造性的构思,为“想象旅行”的故事增强了真实感,展示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变化,产生了更广大的想象空间。

【回到现实】

三角铁轻轻敲三声。

“现在大家伸展一下自己的身体。大家觉得自己休息过了,很放松是不是?大家可以把眼睛睁开,慢慢地坐好了。”

【叙述旅行】

“现在让我们来讲述自己想象旅行的印象和经历,小朋友们相互之间可以交流各自的体会。”

“如果你们愿意,还可以拿起笔,在纸上画出自己最满意的画,把想象旅行画下来。梦幻室里已经准备了纸和笔。”

“你也可以通过做动作如游戏或者演奏音乐表达自己的感受。”

“你还可以用橡皮泥将自己想象的景物捏出来,制作的这些作品将在梦幻室里展示出来。”

〖评析〗幼儿期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应该创造激发幼儿语言表达欲望的条件,并创造机会让他们多说。想象旅行能通过倾听和幻想提高幼儿对语言的感受力、模仿能力和组织能力,让他们学会以语言来抒发对一切的向往和感受,从而获得交流的和意愿,同时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结尾】

想象旅行活动结束时,让某个孩子吹灭竖立在“梦幻室”中央的蜡烛,大家很高兴地一起来收拾东西,然后教师和孩子很平静地离开“梦幻室”。

如果说播放有关大海题材的视频是把大海的景色搬到了孩子们面前,那么,想象旅行则是把孩子们带到了大海边,不仅看到了大海的无边无际,而且感觉到了沙滩的松软、海水的咸涩。在叙述想象旅行时,小朋友们有的说浮在了海面上,有的说钻到了海水里,还有的说在海水里游泳如同小鸟在天空中飞来飞去,更多的小朋友听到了海豚的叫声,看到了海豚亮闪闪的眼睛。

活动后,小朋友们回到家中向家长讲述了在校的想象旅行活动,并用“画图”软件画出在想象旅行中看到的场景,将画图文件发送到了教师的电子邮箱。有的学生画出了海鸥在海上飞翔,有的画有轮船在海上航行,还有小朋友画的是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海边。

对于“在大海边”这样一次大多数儿童并没有亲身体验过的主题,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儿童积累了表象,使得想象旅行得以顺利进行并使想象旅行赋予了提高学前儿童想象有意性的新的涵义。

参考文献

[1]张舒予,王珺.中外信息技术教育比较研究[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2]迪肯佩.儿童的幻想和创造力:关于想象旅行[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

[3]布拉登.儿童心理测验:更好地理解孩子[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4]董奇.儿童创造力发展心理[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

[5]卡尔弗特.信息时代的儿童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7.

[6]唐卓.利用信息技术促进表象形成的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0):164-165.

上一篇:提高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堂教学效果的研究与实... 下一篇: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EDA教学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