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把我们的“偏爱”和“厚爱”留下

时间:2022-09-23 03:03:51

【摘要】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针对学困生的特点,我们可以从心理入手,深入分析,奉献我们的“偏爱”和“厚爱”,走近他们的内心,让他们感受成功,获得需求,富有自尊。

【关键词】心理爱 转化措施

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过程中经常面对且必须做好的一项工作,学困生一般都是在各种主客观原因的长期作用影响下逐渐产生的,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他们一般在学习或行为、思想上表现有一定的差距,而且往往在心理上也逐渐产生了一些问题,如自卑心理、排斥或逃避或对抗心理、自我封闭、非正常宣泄、非正常嫉妒等等现象与特点,如果这些心理不及时排除消融,反过来又会影响他们成长,严重的将断送他们的前途,贻害他人,集体甚至社会。在长期的德育工作过程中,笔者感受到,转化学困生,从心理入手,抓住他们的一些心理特点并及时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留下我们的“偏爱”和“厚爱”融化他们内心的坚冰,让他们的心灵感受阳光的温暖和和煦的春风,相信他们也会放飞。

一、科学客观地认识学困生是我们做好学困生工作的基点

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如在智力结构、能力构成、爱好兴趣、特长等方面都是不同的。同时,人与人之间的追求与志向、思想与认识不同也是允许存在的,这是他们的自由选择,是他们的权利,只要不是违法的。因此,我们不要过于“强迫”,要给他们一点偏爱。只不过,我们有义务引导他们尽可能地融入主流,按照主流方向去走,创造条件,让他们接受锻炼提高能力。

我们要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现实的评价体制下,在周围的主流环境下,他们的内心是充满压力和焦灼的,如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同学的歧视或冷嘲热讽,现实社会价值观的评判,有可能让他们感到失去了作为一个学生的尊严,他们的内心深处其实也充满着自尊与自卑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斗争,其自尊多以不能容忍他人的指责、轻视而表现,其自卑却是自身无奈的自卑,他们肯定也曾经想崛起,但又无力地倒下,他们的心灵因慢慢地失去阳光而逐渐颓废,可能感到越来越无助越孤单而变得躲避,逃离或发泄、报复种种。

因此,我们要把“厚爱”留给他们,多关注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本身是敏感的)要改变唯分数、唯升学、唯读书的单一标准,要树立不抛弃、不讨厌、不歧视基本态度,采用“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尊重他们,平等对待他们,用最大的耐心和宽容,心平气和地与他们交往,主动找他们合作。另外,我们也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家长学校等途径,加强联系,形成合力,扭转社会上的一些错误甚至扭曲的思想认识,让学困生消除思想负担,让他们的一些合理诉求得到理解与支持,让家长能重视与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变化。少一些苛求,多一些鼓励,少一些偏见,多一些支持,积极创设条件,让他们生活在阳光之下。

二、让他们有尊严地生活是做好学困生工作的重要出发点

笔者在当班主任的过程中,曾做过几次问卷调查,针对“在班级中你最难以接受的事情是什么“这个问题上,发现他们的回答几乎都是”“被忽视,被抛弃”“有困难,但不知道怎么办”“想努力,但又做不到”“受人歧视,被人看不起”等等相类似的回答。这些回答,反映了他们的困境与内心的诉求。

在日常集体活动中他们常常被主流边缘化,他们因为彼此的需要而“臭味相投”,结成一些非正式的小团体。因此,笔者认为,创造一个融洽的氛围,让每个人都能融入集体,都能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即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学习是很重要的。笔者认为最关键的是尝试以下几点:

1.让他们感受成功,树立自尊。过多的失败体验使学困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失去自信,使他们产生逃避、放弃的心理。因此,我们就根据学困生发展特点和个性差异,倾斜“班策”,提出适合其水平、特点的任务要求,要改变唯读书、唯分数、唯课堂的评价标准,形成一些更人性化、生活化、个性化的多元的综合全面评价标准,竭力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条件,让他们表现自己的才能,发挥特长,让他们能主动参与,经常感受到自己的作用和地位,感受到自己的优点、长处,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从成功中获得自信、自尊,激发起进一步追求的欲望和奋发向上的激情。

2.让他们成为被需求的人。应根据学困生的能力和特长,给他们一些任务和位置发挥与他们水平相适应的作用,能让他们感受到在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与社会交往中,体会到自己的存在价值,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不可分离的一分子,这一方面有利于创造平等、自由、民主、博爱的融洽的集体氛围,也有利于加强学困生的对外交流与孤独心理的矫正。

3.创造自由表达思想和意志的条件。无论是课堂内外,都要创造一种自由表达声音的民主氛围,要鼓励他们说真话,任何人都有表达自己思想的权利,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打开自己包裹起来的坚强外壳,敞开心灵。

总之,学困生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他们的情况也是复杂的,他们心理的坚冰的消融也需要一个过程的,而且是需要随着学习成绩提高、思想行为改变等慢慢变化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钦佩、赞美、尊重”,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渴望被群体认同、理解、称赞的内心需要,学困生也一样。让我们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们,把赞许的语言送给他们,使学困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他们就会产生不断进步的勇气,走上转变的轨道。为了他们,请把你的“偏爱”和“厚爱”留下。

上一篇:师德――教师的灵魂 下一篇:让学困生走出“习得性无助”的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