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观测经济规模的估测

时间:2022-09-23 02:53:43

未观测经济规模的估测

内容摘要:未观测经济是应纳入国内生产总值核算范畴但未被统计的增加值,其存在影响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和经济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本文结合河南省的实际情况,采用货运量估算模型对河南省的未观测经济规模进行测算,以期为政府治理和核算未观测经济规模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未观测经济 GDP 货运量估算模型

目前,在我国现有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核算中,由于基础资料的匮乏和统计方法的限制,使很多增加值没有被统计,这部分没被统计的经济总量一般称为未观测经济。国际上针对未观测经济问题的研究已有一段历史,但对其概念的界定却一直没有达成共识,经常被称作地下经济、非法经济、未观测经济、黑色经济、隐性经济等。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2002年出版的《未观测经济测算手册》中,正式使用了未观测经济(NOE)这一术语,其中将未观测经济分为五种:未观测生产、不合法生产、非正规部门生产、住户为自身最终使用的生产、由于统计不完全而遗漏的生产。

我国开展未观测经济研究的必要性

20世纪30代前,未观测经济未引起国际社会重视。二战以后,由于战争和政府管制的原因,未观测经济盛行起来。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经济衰退、失业率增加、通货膨胀率高造成未观测经济活动发展迅速。大规模的未观测经济活动会扰乱国家的宏观管理、破坏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危及一个国家金融的安全,对社会经济产生一系列影响。

业内专家曾经指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前,未观测经济很少,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在很多利益的驱动下,偷税企业和人员逐渐增多,漏税企业也有很多,不领取国家规定营业执照,非法从事未观测生产的经济活动也时有发生。至今,很多地方的未观测经济活动已颇具规模。未观测经济的存在,一方面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调控,另一方面也影响经济数据统计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对整个经济社会造成负面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扰乱市场经济体制

未观测经济的存在严重扰乱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社会资源的配置。作为非正常的经济活动,未观测经济常常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社会资源,使社会资源不是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配置,而是一种畸形的配置。这样扰乱了市场经济下公平竞争的氛围,使重要的资源被少数个体把控,从而危害整个国家的经济安全。

(二)加剧通货膨胀

未观测经济活动往往是隐蔽交易,为逃避国家的监控,常采用现金交易的方式。此种情况下,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量信息将发生偏差,国家难以掌控和计算整个社会的货币需求量,最终导致货币量的增加,降低货币的购买力,增加通货膨胀的压力。

(三)造成社会不公平

未观测经济活动组织者往往通过非法手段进行不正当交易,获取高额利润,这会使一部分国民收入流入到他们手里,加剧社会分配不公,引发社会不和谐状况。未观测经济活动避开了国民收入的再分配过程,使大量收益向未观测经济注入,在国民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未观测经济活动越猖狂,地上经济的收益相对就要减少,这样就使社会分配更加不公平,阻碍市场经济体制对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挫伤广大从业者的劳动热情。

(四)扰乱国家宏观调控

积极有效的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及经济调控,必须有正确的统计数据作为支撑,但未观测经济活动往往隐蔽进行,这样就使统计部门统计的数据与实际情况有差别,使分析的各种经济信息失真,从而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部分未观测经济活动者还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干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执行,使其不能正常发挥调控作用。

未观测经济的估测—以河南省为例

(一)典型的估测方法

1. 货币分析法。货币分析法包括简单现金比率法、货币交易法、货币需求法等。李朝洪等(2008)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通过研究我国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货币供给量高于货币需求量的缺口,估算了未观测经济活动所需要的货币量,并采用估算模型,推算出我国未观测经济规模的总量。

2. 调查分析法。其基本思想是直接对各基层单位进行调查,从而获取没有申报、但应纳入国民经济统计的经济活动量。比如对农村和城镇住户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可以获得比较准确的数据资料,对原来国民经济核算中漏掉的未观测经济规模进行统计。

3.收支差异法。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有三种: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生产法根据提供物质产品与劳务的各个部门的增加值来计算国内生产总值,这种核算方法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的来源;收入法核算GDP是将劳动者生产所得的报酬、土地所有者出租土地所得的租金、资本所有者投资所得利息以及企业家新增收入相加来计算GDP;支出法是从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买的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加总而计算出的该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赫金斯认为国民经济统计中,从收入角度核算的GDP要比支出法核算的GDP数值小,其原因为纳入核算体系的单位或者个人出于某种原因会瞒报收入、甚至不报收入,但是在支出方面却能得到体现。收入法和支出法是从不同角度对GDP进行的核算,理论上应该相等,实际不等的主要原因就是未观测经济活动的存在。因此支出法核算GDP与收入法核算GDP的差值,就可以用来估算未观测经济的规模。和其他估算方法相比,收支差异法数据可以直接通过官方公布的统计年鉴进行查询,其操作性强。国内很多学者都采用这种方法对国家和地区进行了估算,例如范世宇采用收支差异法,利用我国1975-2004年的支出法核算的GDP和收入法核算的GDP数值,通过相减,测得未观测经济的规模。

4. 货运量估算模型。货运量估算模型是以全社会的货运量和国内生产总值为基础变量构建分析模型,通过模型估算出GDP。估算出的GDP与国家官方报道的GDP进行比较,其差值若为正值,则认为该年份的未观测经济总量就是该差值。此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未观测到的经济应该通过货运物流的形式来实现,且地下经济活动总量的货运量能够被官方统计,否则很难估算出未观测经济的规模。

(二)河南省未观测经济规模的估测

各种估测方法各有利弊及适用条件,在对地区的未观测经济规模进行分析时,要结合地区特点,选择比较适合的方法。调查分析法需要对各个单位及个人直接调查,实际操作时难度较大,不利于经常开展。收支差异法简便易行,但根据《河南省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1990-2011年间,河南省GDP按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的数值相等,不适合采用收支差异法。结合河南省的省情,本文采用货运量估算模型对河南省历年的未观测经济规模进行估测。从河南省GDP与货运量的散点图(见图1)来看,估算模型适合采用对数模型。

采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分析结果显示,调整后的可决系数R2=0.979,表示总离差平方和中97.9%可以由回归方程解释,回归拟合效果好,模型的拟合优度很高;F=979.863,F检验反映模型拟合样本的整体效果,F值很大,说明回归方程非常显著;回归系数检验中,t的绝对值较大,说明货运量对GDP的影响显著。通过分析,得货运量与GDP的对数模型为下式:

GDP = -156678.622+14736.833ln(FT)

将历年货运量的数据代入估算模型,可得GDP的拟合值,结果如表2所示。

表2中NA并不表示相应年份不存在未观测经济,可能受某些因素的干扰,当年的货运量出现异常。整个研究期间,大部分年份根据货运量模型估算的GDP值高于政府统计的GDP值,其差值可以确定为未观测经济的规模,原因在于从事地下经济的活动引起的货运量纳入了政府统计的范围,但其所得未被政府统计。

综上,未观测经济的发展是与我国现行市场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产物。为有效遏制其发展,必须进一步深化制度改革:

第一,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是我国市场经济本身具有一定缺陷,而这些缺陷往往能够被部分未观测经济从事者所利用。为了避免部分人员抓住我国市场体制的缺陷,必须在宏观上加强对市场经济活动的管理和指导,消除未观测非法经济活动的基础,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二,加强监察和督导。在经济监督过程中,政府各职能部门应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依据政策和规定,通过财政、物价和金融等手段,对未观测经济活动进行监督。通过行政监督手段,加大排查力度,对未观测经济进行打击和治理。

第三,完善统计制度。我国各级政府现行的统计体系中,有些经济活动没有单独列项,可考虑在统计体系中,单列各级政府对未观测经济活动规模的测算,并列出采用的计算方法。比如,可以列出偷税漏税的总额规模及采用的测算模型和方法。在统计过程中,要注重实际调查,不定期、不定点的对未观测经济活动进行调查分析,估计地区未观测非法经济的规模和活动。只有各级政府部门对各辖区未观测经济规模有了初步估算,才能够准确判断整个国家未观测非法经济的规模和发展概况。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准确地计算国内GDP总量、GDP增长率以及全国的失业率等。此外,要加强统计制度的宣传教育,打消未观测经济活动者的顾虑,从而得到真实有效的未观测经济规模值。

参考文献:

1.蒋萍.未观测经济:概念框架与测算思路[J].统计研究,2009,26(3)

2.李金华.未观测经济测定与核算理论的一个新范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8)

3.李朝洪,程黎黎.我国未观测经济估算方法新探[J].统计与决策,2008(5)

4.王周成.广东未观测经济规模的估测研究[D].广东商学院硕士论文,2010

5.徐正云.我国地下经济规模测量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9,6

6.李海涛.我国地下经济规模核算及变化趋势[J].统计与决策,2007(13)

上一篇:区域大中型工业企业R&D效率比较及差异测度 下一篇:关于易变性职业生涯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