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治疗

时间:2022-09-23 01:37:25

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的临床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发病的相关因素,从而为减少异位妊娠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回归分析对214位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分析和探讨。结果 妇科炎症、孕产史、宫内节育器等都与异位妊娠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异位妊娠的发生是非常复杂的应该加强防范预防女性生殖道炎症、防止盆腔炎的发生,未婚女性避免,从而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病率。

关键词:异位妊娠;发病;相关因素

妇科常见的急性腹症之一就是异位妊娠,同时也是导致孕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如果对异位妊娠诊断及时就会帮助很多孕妇转危为安。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和方法的不断进步,异位妊娠的诊断率不断提高,治愈率也大大提高。对其相关因素的探讨可以为女性生育提供重要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采用的数据主要是2012年间在某医院就诊的异位妊娠患者214例,患者年龄20岁~为44岁,平均年龄为30岁。患者在就诊前的停经天数为37~85d,患者中的160例选择手术治疗、46例选择药物保守治疗、8例期待治疗。

1.2方法 本研究中对患者进行诊断采用的诊断方法为详细收集214例患者的病史,然后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证分析,选用以下辅助检查措施:首先对患者的后穹隆进行穿刺、超声检查,然后再检查患者的孕酮,对于一些患者还必须进行诊断性的刮宫帮助孕妇将阴道内的杂物排出体外。

1.3统计学方法 对患者的资料收集完成之后,本实验采用统计学软件对一手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的是χ2检验,对有意义的因素做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结果

2.1异位妊娠发病部位、发病率比较分析 本次实验中的214例患者有199例患者为输卵管妊娠可以占到患者的93%,其中151例患者壶腹部占到患者的75.88%,36例峡部占到患者的18.09%,7例间质部占患者的3.52%。在这些现象中壶腹部妊娠较其他部位妊娠的比例在输卵管妊娠中的比例有明显升高的趋势,其他的15例患者为卵巢妊娠。

2.2异位妊娠相关单因素分析 214例异位妊娠患者中有108例患者曾经患过盆腔炎或者在手术的过程中发现盆腔炎,可以占到异位妊娠的44.81%。这些患者中81例患者有人流史并且有56例患者曾经出现2次以上的人流,正常生产的有74例占患者的30.71%,51例层由出现药物流产占患者的21.16%,自然生产的24例占患者的9.96%,引产15例占患者的6.22%,剖宫产43例占患者的35.8例。这些患者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引导流血现象,无法直接判断这些患者出现了生殖道炎症的现象。

2.3治疗方法 241例患者中有160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46例患者进行了药物保守治疗,8例患者期待治疗。

2.4多因素分析 将以上异位妊娠相关单因素做多因素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盆腔炎、流产史、异位妊娠病史的患者进入了回归模型。

3讨论

3.1异位妊娠的发病机制及发生率 正常的输卵管活动主要是依赖输卵管的平滑肌和粘膜细胞的正常活动来维持的,女性排卵后由于受到雌性激素的刺激作用输卵管的收缩强度会大大增强从而大量的纤毛摆动使伞端卵子逐步运动到壶腹部。如果卵子排出24h之内遇到镜子就可以正常受精,未能在这个时间段内受精的都可能引发异位妊娠,异位妊娠中中有93%为输卵管妊娠并且壶腹部可以占到75.88%。

3.2与异位妊娠发病相关的因素分析 ①,炎症。身体内有炎症是诱发异位妊娠的主要原因。在本次研究中有盆腔炎病史的可以占到患者的将近一半,因为盆腔呀可以造成输卵管粘膜的破坏引起输卵管的扭转导致输卵管不通畅,从而影响卵子的正常运行导致出现异位妊娠[2]。②在本次研究中人工流产、药物流产、自然流产、剖宫产、引产都是导致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正常情况下女性阴道会与寄生在其中的细菌形成一种平衡,如果肌体受到外来的破坏就会往上运行引起输卵管炎或其他炎症,阻止受精卵的着床从而发生异位妊娠。③异位妊娠史,输卵管的病理发生改变就会对输卵管的蠕动产生影响甚至影响输卵管的正常功能成为发生异位妊娠的重要因素[3]。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输卵管妊娠保守型手术可能造成盆腔堵塞导致输卵管周围发生粘连,从而对盆腔周围的其他器官造成伤害。④宫内节育器。宫内节育器与发生异位妊娠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此次研究中发现使用宫内节育器与发生异位妊娠有明显的相关性,因为宫内节育器可以对宫内的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不适合受精卵着床,极易导致异位妊娠的发生。

总之,异位妊娠的发病率与盆腔炎、流产、宫内节育器等因素有明显的相关性。经过多因素分析可以得之盆腔炎、流产是导致异位妊娠的重要因素。所以,预防女性生殖道炎症、防止盆腔炎的发生并采用恰当的避孕措施是女性避免异位妊娠发生的重要措施。总之,异位妊娠的发病原因相当复杂,探讨异位妊娠发病因素就是要提高危人群的防范意识,从而可以起到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石一复.异位妊娠的病因学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1,16(4):196-197.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l3l4-l3l6.

[3]李玉莲,刘云华,张亚明,等.异位妊娠与细菌性阴道病的关系[J].中国医学创新,2012,6(15):77.编辑/许言

上一篇:33例老年性皮肤瘙痒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下一篇:脑钠肽对急诊呼吸困难诊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