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刘绍刚

时间:2022-09-23 01:10:06

刘绍刚 号泺源、修公,一九五八年生于山东济南,回族。一九八二年二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历史系,同年分配到北京,在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工作。一九八六年又就读山东大学蒋维崧教授指导的汉语史专业研究生,专攻文字、书法方向。一九获文学硕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中国文物研究所至今。

二十二年前,我在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工作的时候,迎来了“”后第一届大学毕业生。其中一个从山东大学毕业的学生,比我小两岁,同样爱好书法、篆刻,人也开朗,不久,我们就成了好朋友。这个新来的学生就是刘绍刚。

绍刚那时从周绍良先生整理墓志,每天和墓志、碑帖打交道,我们在一起谈论书法,也常在一起写字。记得绍刚到京不久,在中国美术馆展览《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获奖作品,其中便有他的作品,还是获得二等奖。但那时他似乎并不常写字,倒是很痴迷刻印。据周绍良先生说,绍刚的印刻得很不错。我也觉得很好。于是就请他刻了很多印,他从未推辞过。我的许多印章,都是他那时给我刻的。一年多以后,绍刚参加了由上海《书法》杂志社举办的首届全国篆刻征稿评比,成为北京唯一一个获得一等奖的作者。我才对他刻印的水平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过了几年,他就又回到母校,去跟他的业师蒋维崧先生攻读研究生,一学三年回来,文字学和书法方面都大有长进。

绍刚篆刻,对古玺和秦汉印都下过很大功夫,又学黄牧甫、乔大壮、蒋维崧诸家。欣赏他的印章,能感觉到即有秦汉古朴淳厚的味道,又有浓郁的书卷气,这就与一般印人拉开了距离。绍刚平时给人的印象是很随和、很懒散的样子,也从来不以擅长书法、篆刻自居,每当我向别人介绍他是篆刻家或书法家时,他总是红着脸,连连摇头。但据和他住邻居的同事讲,绍刚每天下班后,都在宿舍里读书、临帖或刻印,还是很勤奋的。说绍刚懒,也不算冤枉他,他即不懂得如何推销、经营自己,把名利看的很淡,也不愿走关系,去谋取什么地位或利益。但也许正是他的这种懒散,才使他的印和书中少个几分俗气,多了一点雅气。

绍刚写字,以篆隶擅长,他跟蒋老读研究生时,学得是古文字专业,因此精通文字学。他曾遍临商周金文,其中一些铭文临过几遍至十几遍,加上他在古文献研究室工作时,曾接触过大量的秦汉简牍,所以他写的甲骨金文味道淳厚,而隶书融秦汉简牍于一炉,又有汉碑的大气,在当今书法上别树一帜。他写字似乎是为篆刻服务的,因为写不好篆、隶,篆刻也不会有太高造诣。所以他把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篆书、隶书上,行书、楷书却不怎么下功夫。常常有人看到他的作品时,认为正文和落款不象一个水平的人写的,这也许是绍刚有待提高之处。

在当今书坛、印坛上,个性张扬是很时髦的一个词,可是书法,篆刻是有其自身规律的,脱离了本身的共性去侈谈个性,脱离了传统去讲创新,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不会有生命力的,绍刚的书法、篆刻,靠得是人品、学问的滋养,是他对古代书法、篆刻艺术深刻和独到的理解,这样的作品才立得住。绍刚治学多年,虽因写字刻章的原因著述不多,却也有文字学、书法篆刻史及文房四宝方面的专著、论文多篇问世,学术水平不可小视。今年年初由中华书局出版的《刘绍刚印存》,更是近年篆刻界出版的一部高水平印谱。他曾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任教十余年,桃李满天下,可以说是一位综合素质极高的书法篆刻家。经过了二十余年的积累,相信绍刚会在学问和书法篆刻艺术上,会有更大的成就,令世人瞩目。

上一篇:楷书创作举要 下一篇:“雷锋之歌”全国书画大赛征稿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