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时间:2022-09-23 12:30:06

北京市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内容摘要:消费对经济的增长越来越重要,本文选择2003-2012年北京地区经济和居民消费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先对居民的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进行灰色绝对关联分析,发现居民收入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关联度很高,而要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人口问题是关键。然后分别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结构进行邓氏关联分析,找出消费特点和潜力。最后从经济可持续增长中的人口问题、居民收入来源问题和消费结构改善三个方面提出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地区生产总值 灰色关联分析 消费结构 灰色建模软件

引言

2010年,中国GDP总量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中国经济多年保持快速增长的结果。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净出口NX和投资I。然而出口面临着很大压力,诸如国内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人民币的升值、外汇储备贬值和环境压力等等;同时过度的投资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环境污染问题和地方债务问题等等。因此作为第三驾马车的消费问题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从2003-2012年的三大需求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和拉动数据看出:净出口和资本形成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和拉动的百分点有不断下降的趋势,而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和拉动均在稳步上涨,也同样说明消费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由于其独特的政治经济地位,其经济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点。从产业结构上看,第三产业的比重从33%一直不断上升到76%,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的比重持续下降,同时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来看,第三产业的贡献率持续维持在70%以上,2008年曾经高达97.5%。从人口结构来看,北京的城镇化率达到79.5%以上,基本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常住人口2144.8万人,其中外来常住人口800万左右(数据截止2013年末),人口众多,收入稳定增长,在消费支出方面总是表现出足够的需求动力,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但由于消费支出的内在结构不同,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也不同。因此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的分析,有利于生产和销售的有的放矢,也有利于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来引领拉动或改变消费结构。

灰色相关理论

灰色系统理论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结构体系,通常用来进行系统分析、评估、建模、预测、决策、控制和优化。在此仅对邓氏灰色关联和灰色绝对关联做简单的介绍,为后续的应用做理论准备。

(一)邓氏灰色关联

邓氏灰色关联的基本思想是通过确定参考数据列和若干个比较数据列的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它反映了曲线间的关联程度。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第一步:确定分析数列。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称为参考数列。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称比较数列。

参考数列:;

比较数列: 。

第二步:各数列的无量纲处理。由于参考列和比较列的量纲均不一样,需要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常采用初始值化方法进行处理。得出新的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

参考数列:;

比较数列:。

第三步:计算关联系数。;其中; ;。ξ为分辨系数,ξ越小,分辨力越大,一般ξ的取值区间为(0,1),具体取值可视情况而定。通常取ξ=0.5。

第四步:计算关联度,并进行排序。 。

(二)灰色绝对关联

通过邓氏灰色关联分析计算出来的关联度容易受到两级最小绝对差和两级最大绝对差的影响、样本数量的影响和关联分辨率的影响等等。为了克服邓氏关联度的不足,提出绝对关联度,其基本思想是按照因素的时间序列曲线的变化势态的接近程度来计算关联度。具体的计算结果如下:

其中 ;

以上绝对关联度和邓氏关联度的计算,均采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灰色系统研究所开发的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GTMS3.0)进行直接计算处理,不再分步计算其中的结果。

北京市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本文选取2003-2012年北京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北京地区的相关数据进行研究,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GTMS3.0)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收入的灰色绝对关联分析

居民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两者的人均收入分别采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采用的原始数据见表1,利用软件程序进行处理,结果如下:地区GDP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关联度为0.7866;地区GDP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关联度为0.9137;人均生产总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绝对关联度为0.6902;人均生产总值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关联度为0.59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绝对关联度为0.7372。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绝对关联度为0.6090。

从绝对关联度的数值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北京的常住人口的增长对人均生产总值有一定的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和地区人均生产总值的绝对关联度仅为0.6090。如果把2003-2012年分成2003-2007年和2008-2012年两段,分别进行灰色绝对关联分析,计算的结果分别为:0.5907和0.6551。可以看出2003-2007年这五年北京地区的常住人口增长的速度非常快,但2008-2012年这五年的增长有所放缓。尽管已经采取了一定措施,但人口压力依然很大;地区经济增长对居民的收入有较强的关联度,尤其是农村居民家庭的收入与地区经济总值的关联达到0.9137,而城镇居民的关联度为0.7866。这说明随着经济的增长,尽管农民的收入与城镇居民的收入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但其增长速度比城镇居民要快,城乡居民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居民的人均收入的绝对关联不高。主要由于两者的人均统计口径不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是按年平均常住人口来计算,而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考虑的是户籍问题。

(二)人均收入与人均消费支出的灰色绝对关联分析

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密切,本文分别从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来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比重不断上涨,而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基本维持在70%左右。分别进行灰色绝对关联分析,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与人均现金消费支出的关联度为0.7774,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关联度为0.8468。这说明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能够相应的增加,增加的比率和收入增加相当,而城镇居民的消费随着收入的增加会大幅增加,即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强劲,农村居民的消费依然有增长的空间。

(三)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邓氏关联分析

以表3中的第一列人均现金消费支出作为参考序列,其他列为比较序列,利用程序软件,进行邓氏灰色关联分析,关联结果依次为:0.9304、0.6168、0.8283、0.8335、0.7295、0.8464、0.7335、0.5958。食品消费支出、交通通讯消费支出、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和居住消费支出占据前4位,均在0.8以上,而衣着消费支出和其他支出排在最后。说明在北京城镇居民的消费中吃住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

进一步进行分析,将2003-2012年一分为二,前五年和后五年分别与现金消费总支出进行邓氏关联分析,分别对结果进行排序,如表4所示。食品消费支出和家庭设备及用品的消费支出基本稳定,与总消费支出关联度高,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和其他消费支出的排序上涨较快,而交通通信消费和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排序下降很快。居住消费支出基本稳定。说明城镇居民在维持食品消费、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的基础上,越来越重视医疗保健方面和其他消费的支出。

(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灰色关联分析

同样利用表5中的第一列人均消费支出作为参考序列,其他列为比较序列,利用程序软件,进行邓氏灰色关联分析,关联结果依次为:0.9413、0.7919、0.7673、0.7972、0.6132、0.6344、0.7567、0.7457。食品消费支出、家庭设备及用品消费支出、衣着消费支出和居住消费支出占据前4位,说明在北京农村居民的消费中衣食住行的消费占据着主导地位。除了食品消费的关联度为0.9413,其他的关联度均在0.8以下,说明农民收入的增加大部分都用来食品方面的消费,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均存在不足。

进一步进行分析,将2003-2012年一分为二,前五年和后五年分别与现金消费总支出进行邓氏关联分析,关联度结果及排序如表6。从结果中可以看出:食品消费支出和家庭设备及用品的消费支出的排序虽然有所下降,但基本稳定,与总消费支出关联度高;衣着方面的消费由第4位上升到第1位,说明农村居民的食品消费渐渐让渡给衣着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排序上涨较快;居住消费支出基本稳定,关联度不高,农村基本上都有自有住房;而交通通信消费和其他消费支出排序下降很快。整体比较后五年的关联度要高于前五年的关联度,说明农村居民在维持食品消费的基础上,逐渐向其他领域的消费扩散,尤其是衣着消费和医疗保健消费。

结论及建议

消费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步增加,北京地区也不例外。本文通过对北京地区2003-2012年的相关数据进行灰色绝对关联分析和邓氏关联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第一,居民的人均收入与北京地区的生产总值有很强的关联性,而与人均生产总值关联较低。两者主要是由于北京地区存在较大比例的常住外来人口,尽管这些常住外来人口给北京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了活力,但同时也给北京城市发展带来资源压力、环境压力、交通压力等等问题,以至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较差。对于此问题,政府有关部门可以采取几点措施:严格北京户口的准入条件,大幅减少优秀人才的引进。通常情况下,迁入一个户口,可能意味着一家三口的迁入,可能还会带来一定的与之相关亲戚朋友等常住外来人口进入。同时北京的人才虹吸现象明显,把全国的优秀的人才都吸引到北京,一方面在北京造成高端人才低端配置使用,造成浪费,另一方面,其他地方人才极端缺乏;战略层面进行资源配置。人的流动是冲着相应的资源来的,北京地区教育、医疗、企业、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基本上都是全国最好的,从战略层面应该减少北京地区对不必要资源的过度占有。比如:最好的大学是否可以迁往别的地方?众多的部委、国企总部是否必须在北京?一些产业企业是否必要设在北京等。只有很好的解决北京地区的人口问题,才能使北京经济增长可持续发展。

第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与地区产出总值的灰色绝对关联度比城镇居民的关联度高,但两者收入来源均较单一。只有收入增加才能增加消费,当前无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村居民,其工资性的收入均占70%左右,而经营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均偏低。因此应该多种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有条件地建立工资增长机制。一方面要逐步提高劳动参与分配的比重;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单位内部建立工资增长机制,并记载入劳动合同。企业利润增加,工资也应该相应的上涨;完善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提高财产性收入;提高经营性收入。改变农村居民的经营模式,进行土地流转,提高规模效率。同时出台激励措施,鼓励大学生、技术人员等居民创业。

第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消费支出关联度上存在一定的异同。相同点表现在:食品支出的关联有所下降;衣着支出的关联有所上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的关联度上升幅度均较大。不同点表现在:居住消费支出上城镇居民的居住支出关联度较大,而农村居民关联度较低;其他方面的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在上升,而农村居民在下降。对此可以采取的措施是:确保相关消费品的供给。衣食住行依然是北京居民最主要的消费支出,而且北京地区的大部分产品均为外地供给,应建立相应的措施确保北京地区居民的消费的质量和数量;建立物价调控制度。同样的消费支出,如果物价上涨,可能导致实际获得消费品数量减少或者质量下降;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消费方面的支出关联度上升很快,而且医疗保健支出与居民健康密切相关,只有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才能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不会使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负担加重,从而制约其他项目的消费;合理引导居民的消费迁移。针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不同的消费结构及阶段变化情况,进行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信息消费等等方面的合理引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http:///workspace/index?m=hgnd

2.北京市统计信息网.http:///sjfb/bssj/ndsj/

3.刘思峰,党耀国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五版)[M].科学出版社,2010

4.唐五湘.关于灰色绝对关联度的几个问题[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1993(2)

上一篇:巧用“多媒体”构建活力课堂 下一篇: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