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泛深入开展健康科普教育 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时间:2022-09-23 12:02:49

广泛深入开展健康科普教育 提高公众健康素养

1我国公众健康面临的主要问题

1.1 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令人堪忧

2009年12月,卫生部公布的全国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城乡差别和地域差别明显,且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令人堪忧!

(1)我国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6.48%,即每100人中不到7人具备健康素养。从健康素养的3方面内容看,具备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素养的人口比例分别是14.97%、6.93%和20.39%。

(2)慢性病预防素养最低,基本医疗素养次之。根据我国当前的主要卫生问题,就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预防、慢性病预防、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等5类健康问题相关素养现状进行了分析。我国居民具备相关健康素养的人口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科学健康观素养29.97%、安全与急救素养18.70%、传染病预防素养15.86%、基本医疗素养7.43%、慢性病预防素养4.66%。

(3)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存在明显的城乡和地域差别。本次调查发现,城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9.94%)明显高于农村居民(3.43%)。在地域分布中,东、中、西部地区在健康素养水平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分别为7.03%、7.67%和5.23%。

(4)年龄在55~69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较低。调查发现65~69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最低,为3.81%;55~64岁年龄组的健康素养次之,为4.69%。老年人是健康的脆弱群体,容易受各种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困扰,对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应该给予更多关注,提高他们的自我健康管理能力,以适应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需求。

(5)6项指标的正确回答率低于20%。对71项测评内容总体回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6项指标的正确回答率均低于20%,分别为:“对四害传播疾病的正确认识”(3.28%)、“对肥胖的正确认识”(7.16%)、“对镇静止痛药的正确理解”(13.95%)、“骨折伤员的处置”(17.28%)、“认识药品说明书”(18.70%)、“成年人饮酒日饮用量”(18.79%)。我国居民对上述问题普遍存在错误认识,提示在今后推广和普及健康素养工作中,应着重提高居民上述基本知识和技能。

1.2我国居民慢性病呈快速上升趋势

据有关部门2008年对城镇居民慢性病情况调查统计,我国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3种主要疾病发病率由1993年的1.9‰、13.1‰、11.9‰,分别上升至10.7‰、17.6‰、54.6‰,呈快速上升趋势;同时疾病年轻化现象尤为突出。这些疾病与不科学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医学模式发生根本变化,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健康知识的渴求越来越迫切。但由于来自不同渠道的健康信息良莠不齐,公众因此希望能获得权威、科学的传播健康知识的渠道。

1.3 新老传染病的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也就是说双重疾病负担。近年来新发现传染病达三十多种,如2002年非典(SARS)、2003年禽流毒以及艾滋病、疯牛病、埃搏拉出血热、军团病、幽门螺杆菌病等都是新出现的传染病,而霍乱、疟疾、狂犬病、登革热、性病、结核病等二十多种老传染病死灰复再度肆虐趋。

1.4人群疾病谱和健康谱发生根本变化

一些由生物因子(细菌、病毒、寄生虫)所致的疾病已被控制,而另一类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精神病等,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同时,人们还惊讶地发现,曾经为人类健康作出过重大贡献的生物医学模式,在这些疾病面前显得束手无策。因为这类疾病的发生原因主要不是生物学因素,而是社会因素或(和)心理因素所致。于是,出现了综合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类健康与疾病影响的医学观,这就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2造成我国居民健康素养低下的主要原因

从上述健康素养调查结果及健康出现新问题不难看出,国民的健康素养总体上是很低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是多方面的,主要原因:

2.1 国民接受的健康教育相对不足

国民接受健康教育的时间与内容与接受其它文化科技知识教育相比是严重不足的。众所周知,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在此种教育体制内是没有健康教育的地位的,仅有的一些有关健康的教育内容也是把人当成的缺乏生命的物质结构来认识。另外,预防疾病的教育本来是很重要的,现在预防疾病的教育已经被防疫教育所代替,这里所说的防疫教育是指政府为防止各类传染病在城镇流行开展的传染病知识普及。显然防疫教育不能等同防病教育,因为慢性非传染病已经是而威胁居民健康首要疾病,但其防治知识没有跟上。但通过各种媒体传播的防疫教育时常会大规模地推向公众。

2.2 健康教育的内容良莠不齐

近些年,各种媒体的健康教育活动非常红火,这是因为国民普遍看到自身面临的健康危机之后,开始重视自身的健康问题了。为了获取足够的健康知识,非医学专业的人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大量医疗保健知识,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国民健康素质的提升。但是,接受大量的健康教育,很多人却感到非常困惑,这是因为他们从健康教育中所得到的知识或者说法与他们的生活实际不相符,那些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际应用。例如:防癌教育变成恐癌教育,慢性病的防治变成终生服药的训诫,流感的防治变成流感疫苗的促销、生活方式的改善变成军营般的刻板制度学习等等。

2.3 对涉医行业监管不力

对各类广告、开业医、美容业、养生堂等涉医行业监管不力,各种媒介把关不严,因而许多反科学的知识严重干扰科学的健康知识的普及。特别铺天盖地的虚假药品、药械、养生广告充斥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严重误导公众,使群众受到损害。

3提高公民健康素养的对策与措施

健康素养和科学素养有密切的关联,科学素养里也包含了健康素养的相关内容。因此提高健康素养是提高科学素养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奋斗目标。我国要求公民对《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中的66条内容,能够准确回答80%以上的问题,才认为具备了健康素养,界定为具备素养标准。让中国公民首先要把最基本的内容,一是知道它,二是相信它、理解它,三是要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要行动。知、信、行,有时候要知道、要理解,但是让他行动是比较难的。为此,任务艰巨,建议采取以下对策与措施:

3.1 要大力推进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强全民的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基础教育中设立健康教育课,让中小学生从小树立健康意识 树立健康观念 规范健康行为,正确认识人类自身,珍爱生命,提高公众健康素养;结合深化医改,充分发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在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健全健康教育机构和工作网络,向广大群众提供规范优质的服务,从而促进城乡居民平等享有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确保全民健康素养水平逐步得到提高。

3.2 要努力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鉴于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普遍偏低的现状,特别需要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健康问题,制定科学、可行及有效的传播策略,探索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广泛开展以提高全民健康素养为目的的健康传播活动,以学校、机关、厂矿企业、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为阵地,广泛开展以提高基本健康知识与技能、促进健康行为形成为目的的综合干预活动。

提高全民健康素养离不开公众个人的努力。组织开展的各种综合性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使广大居民能够从自身做起,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念,学习和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提高对健康知识的甄别能力。

3.3 定期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及时监测结果

建议,我国应该每3~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城乡居民的健康素养监测,同时在不同地区,针对当地主要卫生问题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开展专题或应急调查,动态监测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变化趋势,及时监测结果,全面系统地掌握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影响因素,为制定医疗卫生服务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努力使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监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在此基础上,力争将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促进我国卫生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3.4 加强媒介、广告等监管力度,把好健康知识准确度

要求医疗卫生机构、机关、学校、企业、社区都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采取多种形式传播健康知识,特别是要营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使居民能够改变自己不良的卫生习惯,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各类媒体要加大对健康知识传播的支持力度,呼吁各类媒体,第一要加大对健康知识的传播力度;第二希望在健康知识传播过程中,要注意传播知识的准确性。

此外,还要把健康教育作为我们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内容,要求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向公众提供科学、权威、准确的健康信息。比如说在医疗卫生机构,应该说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的过程中,要向患者提供一些健康教育知识,包括健康生活方式的提醒和提示,这对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公告.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 2008.

[2] 原寿基,周天枢. 福建省人口的健康水平[J]. 中国共患病杂志,1997,(7):7-192.

[3] 原寿基.人口的身体素质中国人口福建分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0.

作者简介:

原寿基,先后在福建省卫生防疫站、福建省卫生厅工作,历任厅办公室主任、疾病卫生监督处处长,副教授,副主任医师。

上一篇:开发潜科学史的科学普及功能 下一篇:科普要重视老年人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