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实质研究的反思 解析与构想

时间:2022-09-23 12:02:21

经络实质研究的反思 解析与构想

摘 要:对国内外经络实质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反思,注重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经络现象、针灸临床、现代研究成果以及各种假说进行了分析与解读,认为各种研究成果都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并从哲学、中西医学和多学科的角度,提出与经络相关的蛋白质分子及其组成的耦联带结构可能是经络实质的关键物质基础的假说。经络系统与其它调节系统既是并列关系又有交叉联系。该假说能够对古典经络理论、针灸临床和经络现象以及现代研究成果作出科学的解析与阐释,能够兼容其他各种假说。并提出经络实质的研究应采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寻找经络蛋白为主攻方向,同时展开多学科研究的构想,以求早日实现经络实质研究的突破。

关键词:经络;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R2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08)05-0925-03

经络实质经过多年多学科多方法的研究已取得了累累硕果,虽未最后揭开,但综合各种研究成果,包括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及实验室研究的成果,已越来越逼近经络的实质。为了尽快揭开,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些成果进行梳理整合,在统一认识、统一构想、统一计划的框架内,采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各方力量,分工协作,尽快取得经络实质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本文就此进行简要论述。

1 经络实质研究的现状与反思

中医古典经络学说是一个不同于现代科学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是一个尚未被现代科学所认识的重大科学问题。国内外关注经络问题的学者和国内相关学术部门、科技决策部门的领导,大都认识到这一科学问题的重大意义以及进行这一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包括针灸经络在内的中医药是中国的原创性科学,是中国科技界和中医界所面临的重大机遇和重大挑战,我们中国人对于揭开这一千古之迷,世界之迷的愿望更强烈,心情更迫切,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对解决这一重大科学问题作出重要的贡献,更希望由我们中国人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中国的土地上实现这一生命科学领域的重大突破,从而无愧于我们祖先关于经络的伟大发现和关于针灸的伟大发明,无愧于世人的期待。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已是各展所能,想前人未想,做前人未做,进行了大量的创造性研究工作,从对古典经络理论的考证到临床经络现象审证,从不同角度进行的实验室实证、以及对各种研究成果的分析求证和从现代科学理论进行的反复论证,乃至创造性的形成各种假说,体现了经络研究者的丰富智慧和创造力。所有这些工作,都为最后揭开经络实质奥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几十年的研究,对经络现象尤其是循经感传现象的客观存在已经取得了大量的证据。各种论文论著的发表与出版,记录了经络的客观存在,在经络研究队伍内部,达成了循经感传现象客观存在的共识。但在阐述本质的问题,缺乏用理论对现象的层层剖析,缺乏从逻辑上认知现象揭示本质的层层递进,在实验中缺乏在宏观框架内的步步深入,各实验结果成为一个个孤岛。各种假说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经络本质,但或失于笼统,或失于偏颇,有些系统深入的研究,虽更接近了对本质的阐明,但仍存在对其它实验结果和认识成果的兼容性不足,对临床及现代研究成果的系统解释性较差,往住存在着明显的“硬伤”,研究队伍内及其各种观点之间缺乏资源共享和相互协调,缺乏有效的整合和兼容,更未达到理论研究、临床研究与实验研究有机结合的程度,致使在“七五”、“八五”、“九五”攻关和攀登计划后,似乎形成功亏一篑的局面,研究队伍锐气受挫,政府支持降温,研究规模缩窄,有些专家在想方设法顽强坚持,也有不少骨干另谋他就,实在令人可惜,长此以往必将贻误良机。

其实,回顾以往研究,分析总结得失利弊,经络研究前途依然光明,在经过必要的反思后,调整思路,完善理论,改善设计方法,采用以理论为先导,实验作支持,结合临床并验证于临床的方法,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凝练出明确的战略意图,在相对合理的框架内,合理部署研究力量,形成主攻方向和若干分支方向,研究资源共享,成果共用,方法互相切磋,研究中互相协同,可以将经络实质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最后攻克,迈出符合战略构想的关键一步。

2 经络实质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任何科学研究计划的制定,都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具体情况,形成宏观的战略构想,至少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工作假说。经络实质研究问题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单一的知识结构,难以较合理的论述或假设其基本过程和基本框架,需要多学科知识和多方面人才通力协作,需要对经络存在的现象进行科学全面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并在立足于现代科学认识水平的基础上,运用综合创新的思维方法进行合理而大胆设想和理论创新,敢于超越现有知识的局限性,敢于标新立异,务必在古今的经络理论,临实和实验成果之间,建立起与各种学说具有最大兼容性的工作假说体系。

受各学科知识和以往各学科研究成果的启发,可以认为,对经络的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应是经络实质研究的基本点,相关研究可由此展开。古典记载的经络体表循行线和临床所见的基本一致是研究经络的基础,关于体表十四条经脉循行线的循经感传现象,在国内外的研究中得到经脉循行线上的声光电磁热学指标与非经线存在显著差异,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证明了其存在的客观性。从哲学的角度看,有现象必然有本质,有机能活动必有物质结构,多年来在经络究竟是已知结构的未知功能还是未知结构方面使人们在研究中受到困惑,各种解剖学组织学的研究方法并未能拿出公认的结果,用现代科学现代医学的已知知识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因而出现了否定经络物质基础客观存在的观点。在经络现象的大量事实面前,当然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其错误的原因在于:这种观点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误区,即现代医学知识对人体已经进行了充分彻底的解剖和研究,人们对人体生命活动已经有了透彻的了解,凡不符合现有知识的事实即是不科学的,现有科学知识成了检验经络是否存在的标准,很显然这是在重复着人类历史上许多曾经犯过的错误,即否定客观事实进而否定后来被证明是真理的东西。我们应当引以为戒,以真正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正确对待经络实质研究,所幸的是,许多尊重客观事实,具有真正科学精神的科学家们直言人类对自身生命活动的无知,倡导对诸多尚未被认识的人体生命活动进行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探索,反对否定中医的无知行为。许多仍在执着地探索经络实质的科学家们,正在代表着人类的谦虚和探索精神,毅然在这一领域摸索中艰难前行。

让我们回到当代医学(现代科学)的基本点进行思考,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是细胞,探索经络实质的研究在经历了不是神经不是血管不是淋巴管的结论之后,也没有发现经络细胞,使研究陷入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困境。然而,让我们突破思维停留在大体解剖和组织水平的局限性,让思维的触角再向前延伸一步,是否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寻找经络的物质基础呢?重温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是必要的,细胞功能的80%在细胞膜上,细胞内外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主要依靠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来完成。举世瞩目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如果没有蛋白质组计划的实质进展,仅靠基因组计划并不能真正揭示人体生命活动的全部过程。蛋白质无疑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完成者和主要承担者,以细胞功能活动为依托的经络活动过程,也应是由经络相关蛋白完成的可能性最大。用排除法来分析,在人体物质构成方面,包括水、无机盐、维生素、脂类、糖类和蛋白质等各种基本成份,能够具有多种活性和生物物理属性,完成多种功能且能够在经脉循行部位形成一条固定的线或带状结构的,只有蛋白质分子的可能性最大。只是在我们现有的知识中,尚无蛋白质分子连成线状结构或带状结构的认识,在这种不可能存在的推论中,遮蔽了重新认识蛋白质的视野。而在量子生物学的论述中,认为已有生物大分子物质尤其是蛋白质分子相互络合可以形成能带结构,具有导体和半导体的性质,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变化。作为物质世界基本要素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也一定是经络活动的基本要素,蛋白质分子以某种形式耦联,以其物质结构为基础,传递信息和能量,因而蛋白质分子可能是经络实质物质结构中基本的或者是关键的要素。

3 经络实质研究的解析与阐释

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会发现与蛋白质耦联相关的各种生命活动过程,最有可能同时具备经络循行线的声、光、电、磁、热属性及其它各种实验检测的发现和结果,最有可能和其它各种假说实现最大限度的兼容,最有可能系统解释古典经络记载、临床所见和针灸疗效的内在规律。前述经络相关蛋白质是经络实质中关键物质的可能性最大,耦联形成带状结构的可能性最大,我们先暂时不探讨蛋白质耦联的形式,暂不否定它的存在,况且在前述推理中可以得出结论,它在逻辑上存在的可能性最大(这是实验研究的难点,但却是理论研究的易点)。如果确有蛋白耦联带的存在或者以假说形式将与经络相关的各种认识成果进行理性链接,目前有关各种经络现象与研究成果将可以得到统一的解释,与其它各种假说形成系统有机的结合。

首先,能带结构较一般组织电阻低可能有类超导属性,具有良导络属性,其高电位特性,犹如蛋白分子微电池串联,孤立子在蛋白能带结构中传导,形成具有电磁特性的能量流体,其频率与谐振具有电磁的属性和特征。胡翔龙教授的研究对其电学特性等有许多有价值的发现。

其次,能量的传导涉及能量的来源,应是细胞内代谢旺盛所产生的ATP水解产生了孤立子实现孤立子(经气)运行,大量ATP来于沿经细胞的代谢活动增强,因而出现了较经线外更强的生物发光现象。由于代谢旺盛、产热多,所以温度升高,红外辐射增强;由于代谢增强所以检测到二氧化碳呼出量和耗氧量增加,沿经穴位离子浓度增加,这解释了发光和热的问题。

由于孤立子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传递引起蛋白分子的振动,因而可能出现低频机械波的振动和声波发射;由于同一经的蛋白质分子介质均一,且可能高于非经穴部位组织的密度,并呈现柔刚性连接的特点,界面少折射少能量损耗少,因而可具有声波的良传导性。这解释了声波发射和传导问题。

由于经线细胞高代谢特性的存在,需要更多的物质交换,因而微循环应较非经穴部位丰富;由于经穴部位的信息传导量多于非经穴部位,需要更多神经调控的配合,因而具有更多的神经末梢。这已为解剖所证实。

上海丁光宏教授、费伦教授研究发现,穴位内有可能引起电磁转换的微观结构和经穴下微循环的纵向排列的现象,孟竞壁教授在动物循环停止后,同位素示踪移行停止动脉高压注射后同位移行重新出现,可以解释同位素示踪的移行轨迹和物质传递;张维波教授对经络的低流阻通道特性和体液(组织液)运动的大量研究成果,与其严密的实验设计和严谨的理论推理,从体液角度揭示出经络规律,可以较好的解释物质的移行转运问题。

循行感传的各种现象和特性均可由此做出统一但尚粗陋的说明,对循经皮肤病,针刺得气、候气、行气、催气等问题也可由此进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阐释。

由于经脉循行线的客观存在,其外周神经的配合和中枢神经的投射和痕迹记忆,以及与此相关的体表和内脏的反射,可由此得以解释,如二重反射假说、轴索反射接力联动假说,可以解释经络生理活动过程中神经反射机制所发挥的辅助作用。针灸疗法刺入穴位或非穴位时,机体所产生的一系列调节过程,并不仅仅是经络的单一作用。由神经反射观点所单独进行的解释,也存在神经系统独立发挥作用的机制和环节。可以解释针灸作用的部分机制,神经系统与经络系统即可独立发挥作用,也可协同发挥作用。机体内各调节系统即是并列关系又有交叉联系,既分工又合作。在这一系统整体中,割裂的研究只能得出片面的结论,抹杀其各自独立性,而将各系统作用混为一体的观点也不利于各生命现象的准确把握,神经和经络的存在和作用的发挥是不能相互代替的,经络实质研究中非此即彼的思路总是试图用神经功能来代替经络,而对神经论解释不了的现象避而不谈,尽管有一系列的实验说明很多经络现象与神经功能活动相关,但相关不是等同,二者不可混淆。因而应对人体的神经功能,经络功能区别对待,甚至还有机体组织对外来刺激反应的自我保护功能,可能是神经和经络机能活动共同的基础和前提,与神经或经络的机能活动应有所区别,深入的实验分析和界定,对于提示经络的机能活动和本质具有首要的意义。

关于循经感传现象物质基础的研究,并不是整个经络系统实质的研究,但循经感传肯定是经络实质研究的合理切入点,没有对循经感传现象本质的认识,将无法突破经络实质研究的关键环节。既往对循经感传现象的肯定,本身就是生命科学或生物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只是未能引起生命科学界的足够重视,仅在中医界和经络研究领域中得到了较普遍的认可,这方面还需要更规范系统详细的研究,但并不能因此而等待全世界认可了经络存在后,再去进行经络实质的研究。科学家的责任应是见到个别特异现象就应穷追到底,探索未知永远是科学家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尤其对于中国的科学家来说更是责无旁贷,如若继续熟视无睹或被偏见左右或继续犹豫不决,这一重大科学命题将被延误,况且经络现象的存在已远不是个别特殊现象。

4 经络实质研究的追问与构想

本来用现代科学方法探索经络实质,并不一定是中医界的责任,至今未能用现代科学进行说明也不是中医的缺点,而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局限性。为了提高人类对自身的认识水平,揭开经络实质的奥秘,必须将中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必须将临床研究、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经络学说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着古今医学的临床实践。临床是针灸与经络研究的源泉,而中西医学知识和现代科学理论研究是探索未知的先导,实验研究则是揭示本质的必要手段,并为理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实验支持,为临床提供科实验依据,由此对临床现象和经络机能活动的规律进行阐释,以往的研究存在三方面相互脱节的现象,不利于信息的整合和对经络本质的把握。我们需要多学科多角度的探索,需要理论的整合、实验的支持和临床的启迪与验证。三种研究方法的结合是揭开经络研究的必由之路。

对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即有临床的启示,也有实验结果的证实,更有中西医学及多学科知识与技术为我们提供思维的方向和方法。在前述哲学与逻辑学的推理后,我们首先应对循经的声、光、电、磁、热学属性进行分析研究是什么形成了良导络?是什么形成了高电位?是什么使经络学位产生了特异的磁参量和磁效应?是什么产生了不同的冷光?是什么成为声波传导的基础?是什么形成了低频机械振动而出现声波发射?是什么产生了循经线温度的升高和循经红外辐射的增强?是什么使循经血流图呈现出循经趋势?是什么物质结构形成了循经的线状的良导电体,并且有随针灸得气而电位升高的特性?借助于现代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已经能够感悟到其中奥秘,并可进行现代科学意义上的初步理解、推测和阐释,作者提出的经络蛋白耦联带假说,就是由此而形成的关于经络实质的基本假说,其中综合了多学科相关知识,可以说明循经感传现象的科学基础。分子生物学和量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蛋白质分子相互络合可以组成能带结构,具有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变化,蛋白质分子络合成线状或带状结构,形成孤立子在其中传导的类超导结构,或称为基本粒子的低流阻通道,也类似若干微电池串联,距离愈长穴位电位越高,特别是得气后升高,气感消失后下降,更加证明针刺行气后电磁场效应促使一定距离内的蛋白质分子发生变构位移,络合谐振,在刺激部位电磁场力的影响下,使蛋白质分子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力前进,且呈节段式移行。由此引导产生的电磁界面和代谢水平提高的压力界面向前移行成为得气后出现吹风样、流水样、蚁行样感觉产生的基础。磁学特性与电学特性相伴生,体表发光与机体代谢活动旺盛程度有关,循经线的高代谢性与电磁特性是产生高发光的原理所在。孤立子在蛋白质分子内部和蛋白质分子之间的运行,引起蛋白分子振动而产生低频机械振动波,是声波发射信号产生的基础。高发光线与低阻抗线、隐性感传线与其古典经脉线形成四线重合。较高能量的输出与传导,来自蛋白质细胞内ATP的代谢,高消耗必有高代谢的产生,因而循经线有二氧化碳呼出量高,耗氧量高,温度高,红外辐射强,离子浓度高等特性,为此需要充足的血液供应,因而解剖所见经穴下微循环丰富,且多呈纵向排列,这可能与同位示踪轨迹有关,也具有低流阻通道特性及组织液移行的多种特征。张维波教授的研究较为深入。粗浅分析并以经络蛋白分子络合作基本架构从而对其他发现作最大限度的包容,同时也能吸取其它诸多假说的合理成份,实现经络实质研究中各项成果的联接和假说,进而指导下一步的研究工作。作者根据前述分析提出以下构想:第一步,其重点应该在寻找和论证经络相关蛋白分子的客观存在,既可对脏腑经络理论提供现代科学依据,又可为药物归经理论阐明原理。其它声光电磁热及代谢方面的研究亦应同步进行,按其不同属性制定计划、组织团队、规范研究、同步交流,不断改进完善设计,有计划按步骤全面展开,其各个环节均是构成经络实质研究的必要组成部分,可从多个角度揭示经络机能活动过程的内在机制,可为揭开经络奥秘提供多学科的实验支持,更是未来更好地利用经络穴位防病治病奠定基础,为医疗保健康复技术的创新提供实验依据。希望各学科专家和各级领导就此质疑、批评、讨论、指正,如有可能共同呼吁政府尽快投入人力、财力、物力,从速展开研究,尽快揭开经络奥秘,实现生命科学领域的革命性突破,占领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制高点。切莫使这一中华民族千载难逢的良机与我们擦肩而过。

上一篇:中西药结合治疗CLP所致大鼠SIRS的实验研究 下一篇:滋肾解毒中药对Ⅳ型狼疮肾炎血清诱导肾小球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