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呼唤“经验”的回归

时间:2022-09-23 11:52:57

小学语文课堂呼唤“经验”的回归

摘 要: 语文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教学效率很高,这正是陶行知以生活为教与学的本源体现。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经验 学习积极性

陶行知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的基本内核。语文教育一旦回归生活,便不再是枯燥的、令人头疼的语词、课文背诵,而是引导学生进入生活的文学风景区。经验在语文课堂上是尤为重要的,这里的经验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都能在一定层面上让孩子与语文课堂产生切不断的联系,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上课效率就会提高。

一、经验是兴趣的激发

语文教学应该是最生动、最有趣的,教师要善于用小故事讲大道理,在挖掘文本内在之美的同时,给学生一种生活化的体验。在教学中,有很多课文都跟学生的生活密切联系,但有很多课文是脱离我们现代生活的。比如一些古诗,一些历史类的文本,像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公仪休拒收礼物》、《祁黄羊》、《三顾茅庐》等,这些文本距离学生的生活时代实在太遥远,上起课来学生可能会没什么兴趣。而在此时,老师是否可以利用学生的间接经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案例一:来上一段话剧,开开门路:在课堂伊始,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独幕剧的表演,给学生先亮亮眼,顺带介绍一些剧本的小知识,这样就会唤起学生的一些生活中的间接经验,一只只小手就会举起来。

生:“老师,我奶奶经常听京剧的,我知道很多有关京剧的东西。”

师:“那请你说说看?”

生:“我知道京剧是流行在北京的戏剧叫京剧。”

生:“老师我也知道,我跟我奶奶听过京剧中的《白蛇传》,但是我没听懂,不过我看动画片看懂的。”

……

师:“看来我们同学对戏剧了解的还真不少,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种剧叫独幕剧……”

学生一个个坐得直直的、挺挺的,丝毫没有表现出对剧本的不感兴趣。

……

鲜活的课堂气氛被调动起来,学生兴趣盎然,一个个都竖起耳朵听着,生怕听漏一个精彩的细节。所以这些间接的经验给了学生无穷的兴趣,促使他们认真仔细地挺好每一个小环节,为课堂的推进发挥很好的铺垫作用。

二、经验是情感的共鸣

语文教育只有以个人的情感共鸣为起始点,让学生体察生活的变化,才能收到表情达意、欣赏陶冶,进而起到潜移默化浸润心灵的教育功效。以教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次抱母亲》为例:

案例二:利用直接经验,感悟作者心情:如教学《第一次抱母亲》一课时,要学生理解“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拖住母亲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这里为什么要用这么大力气差点就“仰面摔倒”呢?真的会摔倒吗?话音刚落,一个小朋友的手就举起来。

生:“老师,我做过类似的事情。有一次,妈妈叫我帮她拿个包裹,我以为很重的,于是用上了全身的力气往身上一抱,结果没站稳就摔倒了。”

师:“你为什么要用那么大的力气呢?”

生:“我也不知道那个包裹原来那么轻,我根本就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妈妈叫我搬我就搬了。”

师:“是这样啊,那同学们,你们想想看,这里的作者是不是也是这样的?”

生:“是的,作者也不了解自己的母亲到底多重,所以用了很大的力气去抱,导致他会差点摔倒。”

师:“所以,作者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时候内心会因为不了解母亲而感到难过,是吗?”

就这样,利用学生的直接经验很好地解决文中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时的感受。

学生大多数都能点头回应我,再想想自己生活中的事情和场景,都能动情地读好这段文字。所以最熟悉的总是最亲切的,亲切就能学好课文,上好语文课,这正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一个体现。

三、经验是话题的延伸

学生看不到生活里的繁华盛景,自然描述不出美丽的天光云影。在教学口语交际时,教师要允许学生进行多元分析,因为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来自不同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孩子的经验是不一样的,所以来自他们口中的语言或理想的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1.经验是自我推荐的理由

在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口语交际中,要求围绕“推荐或自我推荐”这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想一想,班里学生谁适合担任班委?为什么?考虑好了,在班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觉得自己适合担任某项职务,也可以自我推荐。

这节课上,很多孩子说出很多自己在幼儿园时令他自己骄傲的事情,比如:六一儿童节上台表演了,大合唱比赛第一名,钢笔字过了3级了,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都是学习委员……所有令他们骄傲的事情都搬出来,就为了获得学生的投票,这些经验都是自己曾经获得的,也是令他们感到骄傲的事情,所以在课堂上他们比任何时候都要高兴。这些都是经验带给他们的快乐,让他们对这节语文课无法忘怀,这样不好吗?不正是陶行知对“墨辩”(墨子对知识的看法)的第一种分析,即:亲知。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

2.经验是续编故事的源头

就在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中,要求学生对《受骗以后》进行故事的续编。自从被狐狸骗走到嘴的一块肉以后,乌鸦一直很后悔。有一天,乌鸦又得到一块肉。当她在一棵大树上歇脚的时候,碰巧又被出来寻找食物的狐狸看见了……

现在的学生,一看到故事,他们的激情还是没减。尤其是看到这么个老生常谈的故事,一开始我有些担心,害怕因为故事内容太久远,他们二年级就已经学过了的课文已经没什么好编的了。没想到,从他们口里说出来的故事内容还真的是令我捧腹大笑。有的学生根据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对故事中的狐狸进行改编:“狐狸没得逞,大叫道:我一定会回来的……”有的学生根据看的童话书,把狐狸给写成正面人物,他们竟然已经对任务的正面与反面有所了解。还有的一如既往地将乌鸦编成贪慕虚荣的家伙,但却把乌鸦的儿女写成了所谓的“好人”,他们也懂得“好人有好报”的道理……

这些现象都离不开学生已有的经验,这是陶行知概括的关于墨子对知识的看法中的另两则,即:闻知与说知。这里的闻知就是从旁人那里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的知识。而说知则是推想出来的知识,就是我们口语表达中对故事的续写。如果没有学生已有的知识做奠基,学生很难完成本次口语交际的任务。

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经验、生活经验对于语文教学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我再次呼吁,让语文教学多些生活元素、多些经验分享,小学语文课堂呼唤“经验”的回归。

上一篇:浅析如何使用英语新目标教材 下一篇:浅论英语快速阅读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