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机场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2-09-23 11:16:35

水上机场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建设水上机场,发展水上飞机对提升我国沿海地区岛际短途交通运输品质,促进地区旅游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水上机场在选址过程中不仅受到地面及空中等多个条件的约束,还受到水域条件的限制,本文参考国内外现行关于水上飞机相关标准,对水上机场在选址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水上机场;选址;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1基本概念

水上飞机是指能在水面起飞、降落、停泊的航空器。按飞机机身结构形状分为浮筒式、船身式、两栖式三种。主要用于海上巡逻、搜索反潜、海上救护、轰炸空袭、空中运输、岸上灭火等。

水上机场是指为水上飞机提供起降、滑行、锚固等活动专用的机场。主要包含用于水上飞机起降的水面以及海岸斜坡或码头、停机坪、机库、维修站,以及供公众使用和机场运营保障等岸上附属设施。

2 水上机场选址影响因素分析

2.1 地理位置

一般来说,水上机场用作岛际交通的旅客中转集散中心或旅游观光景区飞行体验活动的基础设施,同时,还可为飞行训练、航空摄影等飞行作业提供基础设施保障,并在紧急情况下,为海上搜救、应急物资运输等水上飞行任务提供保障。若水上机场作为承接运输机场的旅客客流中转任务,则不宜距离运输机场过远;若水上机场作为岛际交通的旅客集散中心,则不宜距离市区或重要客运码头过远。水上机场首先看重的是经济效益,它的位置应尽可能地靠近消费人群和潜在消费人群。

与其他陆地机场类似,水上机场的使用年一般也较久,且以后会根据需求情况,进行原址改扩建,所以水上机场在选址过程中,应统筹考虑机场近远期发展规划,为远期建设留有发展空间,同时还应综合考虑拟选水域的水文条件、净空条件以及陆侧的交通条件、配套设施条件等,并与城市及海事部门的总体规划不相冲突。

2.2 气象条件

气候条件是水上机场选址所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影响飞行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水上飞机只在昼间飞行,且完全采用目视飞行,对气象条件的要求较高。影响水上飞机运行的主要气象要素包括能见度、云高、风、雷暴、台风等。

2.2.1 能见度、云

能见度高是水上飞机运行安全的前提之一。按照目前国外水上飞机的飞行惯例,由于水上飞机采用目视飞行,对能见度的要求高,一般夜间不进行飞行。

参考《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民航总局令第188号)及《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民航总局令第151号),旋翼机驾驶员目视水上平台起飞、降落的最低天气标准为昼间能见度≥3000米、云高≥200米;目视飞行最低天气标准为能见度≥5000米,云高≥300米,距离云的水平距离≤1500米;航空器速度小、空中活动少的情况下,允许能见度≥1600米。

2.2.2 风

参考美国运输部联邦航空局印发的《水上机场-咨询通告》,其对水上飞机对风的要求为:

①若水上跑道是固定的,跑道方位应满足风力负荷的要求;

②因为水上飞机一般不宜在夜间飞行,只需对昼间风速风向数据进行分析;

③风数据应取自距离机场最近的气象观测点,且是一段延续时间的实测值。如果没有可用的当地数据,可利用附近地区或机场的数据,将预选场址的风力观测值与附近地区得到的数据加以比较后确认。这些比较应在不同风速、风向、温度及晴、雨天等不同条件下进行。

④水上机场最大容许侧风分量与陆上机场相比,要求更高。

2.3 水文条件

水文条件是水上机场选址和建设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包括水域条件和水表面条件。

2.3.1 水域条件

(1)水面条件

水域是影响水上机场选址的关键因素。水上机场必须有一条理想的水上通道供飞机起飞和降落。为了水上操作,水上机场需要至少60米宽的水上通道,水上通道至少保证水上飞机在静止和承载最大起飞重量起飞时机体或浮筒底部离水底以下1米(即富裕水深至少1米),在有条件的水域可以适当增加水上通道的宽度和富裕水深。同时,水上通道两侧至少保证有30米宽的保护缓冲区域,但不必须是水域,如果是水域组成的缓冲区域,必须让清所有的水面移动物体和航行船只。

水上运行区域水深最好为1.8米,但对单发动机的水上飞机,1米的最小水深也是可行的。

(2)水流条件

水上飞机起降区内的水流速度应小于1.5米/秒,否则应增加水上操作区面积,以提供足够的空间来适应操作困难的情况。一般情况下,水上机场应避免选址在河流湍急区域,具体包括以下水域:

①水流速度超过3.3米/秒的区域;

②流向急转弯产生水面乱流的地方,或两股水流汇合处,或经常发生潮汐浪的水域;

(3)水位变化

水上机场适宜建在水位变化小于0.45米的水域。

(4)水上运行区及滑行道尺寸

水上运行区最小尺寸应满足750×60米,此范围可提供一条750×30米的水上起降航道,并在每端设一个直径60米的转弯掉头区。若水上运行区高出海平面,则需要满足每高出300米,水上运行区长度相应增加7%,以补偿海拔高度的变化。

小型水上飞机滑行道最小宽度应为38米,条件允许时,可增宽至45米或以上。滑行道应能提供通向岸线设施的直接入口。进入斜坡道或浮式码头的方向应面向主导风向或水流方向。滑行道一侧到最近障碍物的最小净距为15米。

(5)锚泊区

锚泊区应能在强风大浪时对水上飞机提供最大的保护,位置应保证水上飞机接近系泊浮筒时仍能自由活动。锚泊区应能满足水上飞机绕锚转向顶风的要求。

2.3.2水表面条件

(1)浪高

水上机场建设的理想场所是风平浪静或有适度扰动的水面,应避免在产生大浪的水域或经常有深吃水船舶或拖船通过产生波浪的地区。一般情况下,能建码头和岸上停放区的河湾、小海湾和其它有防护的水域是水上机场建设的理想地点,可以达到防风、防湍急水流的目的。

(2)漂浮物

水上机场应避免建在易发生大量漂浮物聚集或漂浮物长期存在的水域。

2.4 地质条件

海底地质类型和水底条件是影响到水上飞机起飞和降落安全的重要因素。

(1)水底类型

粘土类水底地质较为适合岸线设施的建造和施工,硬质水底地质如坚固岩石等,不利于岸线设施的建造,费用昂贵且锚的固定作用会受到影响。

(2)海底障碍物

海底暗礁或未被清除的树木、树桩等障碍物,可能会对水上飞机浮筒或机身造成危害,应设法清除;若无法清除,应设置明显标志。

(3)水体含沙量

水体质量必须良好,含沙量要少,大量的泥沙会在水上飞机起降时对机身造成损坏。

2.5 净空条件

水面净空较好、能见度高是进行水上机场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国际民航组织》规定,起飞水域3.3%高度内不能有障碍物,在这个范围内空中环境必须没有其他悬空物,包括鸟类、热气球、水上降落伞、滑翔机等。

进近和起飞航路应和已有的船舶或游艇的航道保持一定的距离,此外进近和起飞航路应尽量避免选择在居住区、岸上发展区等。此外,为了确保进近和起飞航路的安全,应移去对航行存在危险性的障碍物,当无法去除时,应选择特定型号飞机运行,以减少危险。

2.6 其他条件

水上机场选址与建设还应考虑场址周边鸟群、野生动物等方面的影响条件,应避开鸟类保护区或鸟群聚集区,也应该避开鸟群迁徙路线。

3 结束语

科学合理地选址是水上机场建设的主要前提和关键要求,是水上飞机运行安全、节约建设成本及资源的重要保障。水上机场的选址是一项极其复杂专业的工程,除要统筹考虑空中、水域、地面等众多技术因素外,还应考虑水上机场的服务功能,并与城市发展规划、交通规划、旅游规划等相融合。

参考文献

[1] 民航总局令第188号, 一般运行和飞行规则[S].

[2] 民航总局令第151号, 小型航空器商业运输运营人运行合格审定规则[S].

[3] MH5001-2013. 民用机场飞行区技术标准[S].

[4] FAA AC 150.Advisory Cricular about Seaplane Bases.

上一篇: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中高年级的课内扩展阅读研... 下一篇:如何提高公路施工质量管理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