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应用于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2-09-23 09:52:07

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应用于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比较研究

【摘要】 目的:研究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方法:80例心脏骤停患者随机均分为气管插管组与球囊组,每组40例。气管插管组采用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治疗,球囊组采用球囊人工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心脏复苏成功率、操作时间、建立通气时间以及血氧饱和度。结果:球囊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心脏复苏成功率、操作时间、建立通气时间及血氧饱和度明显优于气管插管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球囊通气; 气管插管; 心脏骤停; 院前急救

中图分类号 R47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9-0108-02

Comparative Study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Balloon Ventilation in the Use of Cardiac Arrest for Pre-hospital Care/ZHU Wen-jie.//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9):108-109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balloon ventilation in the use of cardiac arrest for pre-hospital care. Method: 80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group and balloon ventilation group, 40 cases in each group. Patients in the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ssisted breathing therapy, patients in the balloon ventilation group were received balloon ventilation artificial ventilation. One-time intubation success rate, cardiac resuscitation success rate, operating time, the time of establishment of ventilation and oxygen satura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 One-time intubation success rate, cardiac resuscitation success rate, operating time, the time of establishment of ventilation and oxygen satu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in the balloon ventilation group than that in the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Balloon ventilatio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Cardiac arrest; Pre-hospital care

First-author’s address: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hantou University Medical College,Shantou 515041,China

心脏骤停患者实施心肺复苏是急诊救治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1]。对于心脏骤停患者而言,在实施心肺复苏的救援过程中,应及时、迅速地确保通气顺畅,这往往需要人工辅助呼吸,因此人工辅助呼吸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3]。本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球囊人工通气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疗效,筛选一种更有效的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人工辅助呼吸方法。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1月-2013年11月8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4例,女36例,年龄19~80岁,平均(56.09±7.77)岁。诱因:心脏疾病所致45例,晚期肿瘤所致16例,急性中毒所致12例,其他原因引起7例。将所有患者按照奇偶数字法随机均分为气管插管组与球囊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原因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气管插管组 本组采用气管插管通气法: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同球囊人工通气法,同时进行气管插管,其中由于导管的置入以及判断是否在气管之中,需中止胸外心脏按压50~100 s。

1.2.2 球囊组 本组采用球囊人工通气法:根据美国AHA《2010AHA CRP & ECC指南》徒手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频率约为100次/min,按压深度约为45 mm,按压与放松比为1∶1,同时以气囊-面罩通气进行呼吸支持,频率为18~20次/min[4]。该过程不需要中止胸外心脏按压[5]。

1.3 心肺复苏成功标准判定方法

参照王夕艾等[6]文献资料拟定心肺复苏成功判断标准,心脏呼吸骤停的患者经心肺复苏之后自主循环恢复并维持在6 h以上为复苏成功。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一次性插管成功率、心脏复苏成功率、操作时间、建立通气时间及血氧饱和度。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及分析,操作时间、通气时间、血氧饱和度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插管成功率、心肺复苏成功率等计量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情况比较

球囊组一次插管成功率(100%)、心肺复苏成功率(90%)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操作时间(0.59±0.08)min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2.02±0.1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情况比较

组别 一次插管成功

例(%) 心脏复苏成功

例(%) 操作时间

(min)

气管插管组(n=40) 24(60.00) 22(55.00) 2.02±0.11

球囊组(n=40) 40(100.00) 36(90.00) 0.59±0.08

字2/t值 5.279 4.961 10.213

P值 0.021 0.025 0.0092

2.2 两组人工通气所需时间及复苏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比较

球囊组建立人工通气时间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人工通气所需时间及复苏过程中的血氧饱和度比较

组别 建立通气时间(s) 血氧饱和度(%)

气管插管组(n=40) 65.17±9.86 80.27±10.39

球囊组(n=40) 8.92±1.27 95.71±15.28

t值 22.1730 3.0210

P值 0.0054 0.0420

3 讨论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抢救务必及时、迅速。自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现代复苏创立并推广以来,已经成功挽救了很多心脏骤停患者。国内临床资料显示,院前复苏成功率存在差异,美国首都华盛顿西雅图州现场复苏成功率达100%,欧洲的复苏成功率院前可达80%[7]。近年来,随着我国将国外先进技术逐渐引用到现场抢救中,复苏成功率也在不断提高。院前复苏成功率的高低同是否按照现代复苏急救“生命链”提出的“四个早期”的实施存在较大的联系。“四个早期”即:打开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以及除颤[8]。

紧急气管插管建立通气的有效性以及可靠性是毋庸置疑的[9]。国外有研究发现,气管插管的早期进行与复苏成功率存在十分显著的相关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同时进行“打开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三个步骤,其效果最佳[10]。由于徒手心外按压并无任何困难,所以构建有效的人工通气机制就成为抢救成败的一个关键环节。在胸外按压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一次性复苏成功率,然而在院前抢救过程中,受客观环境的影响,在短暂时间内进行气管插管构建通气是有一定难度的。

那么,院前抢救的紧急情况下,是否可通过球囊面罩辅助呼吸是进行人工通气抢救措施了?从本研究的数据可以看到,球囊面罩辅助呼吸建立的人工通气所需时间明显短于气管插管,且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升高更快,这充分说明球囊面罩辅助呼吸在紧急抢救中可有效建立人工通气,效果明显。

球囊面罩人工通气使用简便,医护人员可以不需要经过长期的培训,在短时间内就可以熟练操作,实施院前抢救。球囊面罩人工通气虽然有其快速抢救,短时间内建立人工通气,效果明显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缺陷:患者出现呕吐,或分泌物较多,导致呼吸道阻塞,不适用于面罩球囊人工通气,且颈短粗等患者,面罩球囊效果不佳,不能保证患者足够的通气,不能长时间使用,在转运过程中可能中断通气等。因此,综合上述分析,在院前抢救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不同的人工通气方式,为患者快速抢救赢取宝贵时间,为后续的复苏提供重要保障。当气管插管较困难时,必要时放弃插管,改行转球囊面罩人工通气。若路途较远,路况不好,患者运送过程中容易颠簸,尤其是需要胸外心脏按压,并且患者出现呕吐,分泌物多,应防止误吸,改用气管插管通气。总之,在院前抢救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通气方式。

本研究比较了球囊人工通气法和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方法后,发现使用球囊组建立人工通气时间、操作时间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一次插管成功率、心肺复苏成功率、血氧饱和度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因此,在抢救心脏骤停患者过程中,球囊人工通气法的效果明显优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法。

参考文献

[1]江华,刘英,王焱.基层门诊部救治老年急性心肌梗死39例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3):125-126.

[2]邵效,邓活,陈巍宇,等. 两种心肺复苏方式在院前急救中的对比研究[J].海南医学,2010,21(8):33-34.

[3]刘琼,曾吉琴,晏翠香.便携式呼吸机在院前急救危重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9(7):21-22.

[4]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J]. Circulation,2010,122(18suppl 3): s640-933.

[5]陈文彬. 两种不同通气方法在紧急心肺复苏中的效果比较[J].河北医学,2011,17(10):1284-1285.

[6]王夕艾,鲁峰. 心搏骤停患者复苏成功48例临床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33):4256-4257.

[7]洪云玉,黄海燕.心肺复苏98例回顾性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72-73.

[8]郑俊.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3,24(7):1029-1030.

[9]何志峰,陈勤汉,莫卫忠.院前急救喉罩与气管插管抢救呼吸心搏骤停患者的效果对比[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11-12.

[10]张雪花,拓小义,崔琼,等.气管插管与球囊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的院前急救中临床疗效对比评价[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3(5):2894-2895.

(收稿日期:2014-03-06) (编辑:黄新珍)

上一篇:传动直丝弓矫正技术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畸形...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哮喘患者吸入治疗依从性和疗效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