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注重五个方面 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时间:2022-09-23 09:51:27

切实注重五个方面 提升数学教学实效

【摘 要】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要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展开课程内容,注重体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可以感受的数学素材,引导学生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 学生感受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4-0146-01

一 注重对数学核心内容的探究

在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对数学的核心内容进行重点探究生成,特别是对人人必需的初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统计与概率、图形与变换等,改变了以往过于强调技巧、形式化的教法。

二 注重对学习过程的体验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又要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与体验;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教学要从终结性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产生的过程性探究,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让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获取数学信息,在操作实验过程中探究数学规律,改变传统知识的封闭形式,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创造一种充满活力、富有挑战性的新环境。

例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时,笔者让学生看一段足球比赛集锦,出示先赢后输、累计为赢的类型表格,将其写成含正数、负数的算式,根据经验得出结果,计算两场足球比赛的净胜球数,只要把两场比赛的结果加起来就可以得到,将赢球记为正,输球记为负,加起来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将实际问题数字化,用数学方法研究实际问题,除了先赢后输外,两场比赛的结果还会出现哪些情况?在学生列举出先输后赢、输了再输、先赢后输、赢了再赢、先赢后平、先平后赢及平局等情况后,再让学生填写净胜球计算表,让学生在充分自由合作的基础上,归纳出两个有理数的和的符号如何确定、绝对值如何确定,联系实际生活,感受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各种情况,提高学生探究运算规律的积极性。在学生掌握规律后,让学生任意更换黑板上的和中的数字,并进行计算,让他们发现引入负数后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仍然成立,渗透了任意性与普遍性的辩证关系。

三 注重对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从身边实际或其他学科提出的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加以解决,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与理解,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加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代数式的值”时,出示题目:剪绳子。将一根绳子对折一次后从中间剪一刀,绳子变成_____段;将一根绳子对折两次后从中间剪一刀,绳子变成____段;将一根绳子对折三次后,从中间剪一刀,绳子变成____段;将一根绳子对折n次后从中间剪一刀,绳子变成了____段。

让学生具体地用剪刀、绳子进行操作,学生操作后会发现,绳子对折一次后从中间剪一刀、对折两次后从中间剪一刀……可知绳子的段数分别为3、5、7、9、11……探索这列数的第n个数,就可以找到这种剪绳子的规律:一条绳子对折n次后从中间剪一刀变成(2n+1)段,学生通过用数学,发现数学的有趣,发现数学的实用价值,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四 注重对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而且还明确提出“动手实践”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三种重要方式之一。所以,数学学习无论是内容还是方法都要重视实践的作用,要改变以往数学学习过分依赖模仿与记忆的学习方式,在实践操作中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并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试卷中设计实践操作题,要求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猜想,得出结论。学生既需要具备动手实践操作的能力,还需要熟悉图形的有关性质,具备较强的推理、论证的解题能力。

在教学“图形与生活”时,选取一幅幅富有美感的图片,如雄伟的城市建筑群、美丽的田园风光、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城市胡同鸟瞰、千岛菜花图片等,展示学生熟悉的图案,感受丰富的图形世界和鬼斧神工的自然世界,再选取一幅几何图案表示的标志,如奥运五环旗,国际红十字会标志,让学生感受到图形不仅可以美化生活,还是人们进行交流的有效工具。

五 注重对数学思想的渗透

数学思想是数学的灵魂,教师应逐步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让学生走进数学思想的世界。例如,在“实数”的教学时,可以较为详细地展开“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的过程,引导学生感受“逼近”的思想和方法;在教学“勾股定理”时,通过三个正方形围成一个三角形,引导学生由邮票图案产生联想,让学生主动建立由数到形、由形到数的联想,从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图形进行“割”或“补”,把不能利用网格线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化成可以利用网格线直接计算面积的图形,体现化归思想,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让学生汇报自己的实验结果,并把数据填入表格中,从而引导学生讨论、归纳,使学生体验归纳的思想。在进行“数量、位置的变化”的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阅读心电图,感受生物电流的数量变化可以转化为图形的变化,即心电图机输出端探头的位置变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感受到直角坐标系与数结合的无穷魅力。

总之,要注重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数学,注重过程探究与知识生成,让学生领略初中数学的魅力与精彩。

上一篇: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新途径探索 下一篇:浅谈数学史在启发式教育中的作用